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72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21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1.
井塌事故在钻井过程极其常见,由于钻井液、井身结构等设计不合理,以及钻井过程的误操作均会造成井塌的发生,其后果主要是造成卡钻、卡套管等事故,严重时造成井眼毁坏。为了对井塌事故进行危险性分析,采用贝叶斯网络与故障树相结合的方法,避免传统故障树方法的局限性。首先对井塌事故的所有危险因素进行辨识建立故障树,然后将故障树转化为贝叶斯网络,建立条件概率表,运用贝叶斯网络的推理能力对井塌事故进行危险性分析。对井塌事故各基本事件概率分布的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考虑事件的多态性,综合利用故障树分析法和贝叶斯网络法能有效提高井塌事故分析的有效性,推算出井塌事故概率分布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12.
改进作业条件分析法在输气站场安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气站场是天然气输送的关键环节,站内设备繁多,管道密集,输送介质易燃易爆,且输送量大,作业活动存在很大风险.在调研分析输气站场主要危险活动的基础上,采用改进后的作业条件分析方法(LEC)分析了作业活动中发生事故的可能性、频率及后果,提出了改进措施.改进后的LEC法中的事故发生可能性(L)采用事故树(FTA)法进行定量分析,避免了取值的主观性.同时结合输气站场作业管理特点,在作业条件风险分析(LEC)基础上,增加了监控措施补偿系数M,包括危险事件监测措施补偿系数和危险事件控制措施两方面.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作业条件分析方法能够更加准确合理地评定作业危险等级,还可有效运用于输气站场的持续改进评价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3.
深水防喷器(BOP)控制系统作为深水井控失效关键部件,其可靠性对于保证深水钻井安全高效进行极为重要.以FMEA理论为基础,提出针对深水防喷器控制系统的FMEA分析方法;根据深水BOP系统的特殊性,重新定义相应的FMEA分析内容、分析层次划分规则、故障判断依据以及严重度、发生率、探测度确定方法,以此计算风险优先数(RPN).最后以其中一个子系统水下控制系统为例,进行系统级和设备级FMEA分析;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将FMEA运用深水防喷器控制系统中,可以找出影响控制系统可靠性、安全性的潜在危险因素及其薄弱环节,为操作人员制定控制措施和方案提供依据,为更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科学支持,提高深水BOP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4.
滑坡是常见的公路边坡病害之一,如何经济、合理、有效地选择滑坡治理方案十分重要。本文从滑坡整治基本原则出发,介绍了广惠高速公路某古滑体边坡治理的两种方案———抗滑桩方案和预应力锚索方案,介绍了这两种方案各自的发展现状、施工工艺和优缺点,通过比较选择了预应力锚索方案。最后提出了在滑坡治理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5.
王志强  傅建春 《生态环境》2010,19(3):697-700
扎龙国家级湿地保护区是我国一级保护鸟类丹顶鹤最重要的集中繁殖栖息地。以扎龙保护区为研究区,利用质心模型和最近邻体模型等方法,模拟1996至2004年间丹顶鹤(Grus japonensis)巢址的空间分布变化,分析这种变化对环境变化的指示作用。结果表明:丹顶鹤种群巢址分布出现向核心区集中的现象,鹤巢平均最近邻体距离大幅减少,巢址的空间分布格局由1996年的均匀分布转变为2004年的成群分布型;丹顶鹤巢址的空间分布变化表明该区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1996年核心区内栖息资源相对均匀、丰富,而缓冲区和实验区适宜生境呈零星分布格局,此后生境质量经历了由适宜一非适宜,适宜生境空间分布由均匀一斑块化的过程,到2004年各功能区适宜生境数量大幅减少,且核心区内适宜生境斑块化严重。为研究区丹顶鹤种群及其生境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6.
为了解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量近40年的变化趋势及当前的空间分布特征和主要利用方式,估算秸秆利用碳减排潜力,采用草谷比法对1981~2020年间全国农作物秸秆资源量进行了科学估算,分析了秸秆资源密度和人均资源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并估算了秸秆制备生物炭基肥的碳减排潜力.结果表明:(1) 1981~2020年我国农作物秸秆总量增长了4.39×108 t,且总体呈不断增长的趋势.(2) 2020年全国作物秸秆理论资源总量约7.72×108 t;水稻、小麦和玉米秸秆仍旧是主要的农作物秸秆种类,约占秸秆资源总量的84%.东北和华北地区秸秆资源量最丰富,东北地区人均资源占有量最高,约1.46 t;华北地区秸秆资源密度最高,达5.42 t·hm-2.(3)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逐年提高,目前主要以肥料化和饲料化利用方式为主,约占所有秸秆利用方式的77.5%.(4) 2020年我国可收集农作物秸秆资源可制备成生物炭2.04×108 t,制备生物炭过程中可更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可减少二氧化碳当量(CO2e  相似文献   
117.
随着连续油管的大规模投入使用,油管损伤引起的安全事故与日俱增。为了及时对油管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缺陷进行检测、识别及定位,基于磁记忆检测方法,对连续油管进行管壁刻伤试验,结合workbench有限元方法模拟刻伤处的应力分布,对比分析不同刻伤类型产生的典型信号特征及信号特征值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刻伤部位的磁记忆信号曲线与应力分布曲线的特征及峰值变化趋势一致,随着刻伤宽度的增加,磁记忆信号曲线及应力分布曲线由单峰向双峰过渡,磁记忆信号峰值及应力峰值呈降低趋势;随着刻伤深度的增加,磁记忆信号曲线及应力分布曲线峰峰值增加,磁记忆信号峰值及应力峰值呈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118.
基于GIS格网模型的银川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为探索市域范围内土地生态安全的粒度特性及其空间效应,论文结合PSR理论框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公里格网为评价单元,采用熵权法计算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银川市的实证分析表明,2014年整个区域土地生态安全指数为0.488 2,市域范围内土地生态安全存在着空间异质性和结构功能分化的双重特征。从宏观行政区划层面来看,3个中心辖区表现相对较为均衡,2个郊区县差异性较大,仅有贺兰县(0.557 7)高于全市均值;从微观格网尺度来看,北部和城市中心的综合指数较高且呈离散分布,城市边缘区较低且呈集聚分布;从土地利用功能区的角度来看,农业区、城市建城区、湿地和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综合指数较高,而功能边缘区与交叉区较低,土地生态安全和土地利用方式存在耦合关系。通过ESDA空间分析表明,格网尺度下土地生态安全全局Moran’s I指数为0.780 4,生态安全的空间格局表现出空间连续性和聚集效应。因此,从空间建构的视角来看,应充分利用“高高聚集”区的空间扩散和溢出效益,并通过逐步改善影响“低低聚集”区的限制性因子,实现区域内部土地生态安全格局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19.
南海油气田的勘探开发属高风险作业。由于复杂的作业环境,现有研究成果无法满足南海探区的应急保障。因此,如何解决南海作业的应急工作问题是目前面临的首要问题。考虑南海特有的作业环境影响,以应急响应时间最小化及调度资源满意度最优化为目标函数,建立了一种基于浮式码头的多作业点、多供应点、多需求点的多目标优化模型,采用设计的混合启发式算法对其求解。以油气泄漏为例,定量分析了南海特有土台风在不同季节的影响权重,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外部环境具有显著差异的情况下,资源存储地选址-调度的应急决策方案不同。所选择的目标探区中夏季和秋季更适合进行南海勘探作业。此外,根据不同季节应急点资源需求量的变化,同一锚泊点在不同季节具有不同的资源储备数量,决策者需根据作业时间窗按照应急需求合理配置应急资源。所得结果证实了模型及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0.
在城市群一体化过程中,要特别关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协调处理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以黄河流域7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将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划分为经济、社会、生态环境3个子系统,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分析了2005—2019年黄河流域城市群在一体化进程中各系统的协调水平,并运用GM(1,1)灰色模型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2005—2019年,黄河流域7个城市群在城市群一体化过程中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各系统发展水平均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水平最高,社会次之,经济发展最后。(2)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度处于较高水平,系统间交互作用逐渐增强,耦合协调关系不断趋于优化。7个城市群的协调发展类别呈现出“过渡发展类—协调发展类”的改变,制约各城市群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经济滞后型和社会滞后型两大类。(3)2020—2025年,各城市群协调度将稳步提升,但仍不会达到优质协调,实现高水平的互相促进、协调发展仍需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