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35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共性和个性     
黄河浪 《福建环境》2000,17(2):30-31
共性和个性亦即矛盾的特殊性和矛盾的普遍性的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精髓。 当今,环境保护的浪潮席卷全球。保护环境,建设美好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呼声,响彻全球的每一个角落。可以说,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的共识。这是世界各国抓了处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这一对矛盾,表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即共性。但是,世界上没有  相似文献   
12.
杭州半山工业区污染气象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1986年12月和1987年5月边界层观测的风、温资料及杭州市历史气象资料,初步探讨了半山工业区污染气象条件及特征。并用平衡气球(标记粒子)方法进行了大气扩散试验,获得了半山工业区不稳定、中性、稳定三类层结的大气扩散参数。这些结果对环境治理及环境评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自然资源与环境安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跟踪研究自然资源的演化、开发利用过程调控机理一直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我所)资源环境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任务和研究方向。论文总结了1950年以来我所自然资源与环境安全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与进展,在1950—1978年期间,我所自然资源与环境安全研究以大规模的自然资源调查与综合科学考察为主,丰硕的考察成果对中国的资源开发和区域发展提供了重要科学支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在系统地积累科学资料和开拓资源科学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它为了解我国资源环境、建立资源科学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78—2000年期间,我所自然资源与环境安全研究转向了区域资源综合科学考察与资源科学研究并重的格局,完成的一系列考察报告为区域发展指明了路径,为全面认识中国自然资源和开展自然资源综合研究奠定了数据基础。2000年以来,我所自然资源与环境安全研究更加注重学科体系建设,促进了资源科学的学科体系建立;更加注重世界资源研究,将自然资源考察地域拓展到全球范围;更加注重机理过程研究,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资源流动、资源安全、生态服务功能等领域进行了理论开拓;更加注重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研究,在环境修复的理论和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展望未来,我所资源与环境领域研究将会继续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以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能源及矿产资源等关键资源为主要对象,在以下5个方面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推动资源学科的建设与发展:①区域综合科学考察与资源科学综合研究;②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其复杂性;③自然资源流动过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④世界自然资源态势与国家战略性资源安全;⑤环境修复机理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农户行为的土地利用人工社会模型的构造与应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为探讨人工社会在土地利用变化研究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创建了一个模拟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的人工社会模型(LUC-ASM)。该模型以农户和农民为两类主体(agents),模拟分析不同社会经济条件和政策影响下,两类主体对自己承包土地利用方式的微观决策所可能产生的宏观效应及其时空变化特征。以鄱阳湖区一个现实村落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农户从事各类生产活动的行为特征为准则,利用LUC-ASM模型模拟未来30年内该村落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未来这一地区土地利用的变化与人口增长结构调整方式、国家土地利用与环保政策、社会经济发展态势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城市化的影响下,该地区的农业劳动力将会出现短缺,农村土地有可能被撂荒,需要及早采用政策措施予以避免。总体而言,LUC-ASM模型能够形象地反映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的微观驱动机理及各种社会经济与环境因素影响的宏观效应,有助于深化我们对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悬浮态的光催化反应器相比固载的光催化反应器有更高的光催化效率。但是如何在光催化反应完成后使催化剂与水溶液的分离 ,成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本研究采用溶胶 凝胶法将二氧化钛直接沉积在磁性颗粒的表面 ,制备出了磁载的光催化剂。这种催化剂在保留了磁性能具有可磁分离的基础上又具有很好的光催化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16.
对5台主流动态校准仪开展臭氧间接传递技术研究,对动态校准仪的准确性、可靠性、稳定性及臭氧传递的线性方程等性能参数进行了实验室考察。总体而言,发生型动态校准仪和分析型动态校准仪均可用于臭氧传递工作中。分析型动态校准仪可直接进行臭氧传递,发生型动态校准仪在臭氧传递前必须进行预校准。建议至少每3个月对发生型动态校准仪进行1次臭氧传递,每6个月对分析型动态校准仪进行1次臭氧传递。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STW型生态土壤稳定剂对宁淮高速公路边坡膨胀土的胀缩性、水稳性、强度、抗冲刷性等的改性试验研究,并结合现场试验,分析了STW型生态土壤稳定剂用于膨胀土边坡坡面防护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STW型生态土壤稳定剂改性膨胀土的胀缩性,随着稳定剂掺量的增大而减小;改性土的水稳性,随着稳定剂稀释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同时,改性土的强度得到显著提高,抗冲刷性能得到明显增强,具有显著的防治水土流失、促进表层固化、提高坡面稳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袋式除尘器用电磁脉冲阀的流量系数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结果对电磁脉冲阀的生产及使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利用模型实验研究了倾倒后沉降在海底的碱渣和粉煤灰的再悬浮特性。再悬浮过程受底边界层流速分布控制。用边界层流速对数分布模型对实测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确定了碱渣和粉煤灰再悬浮时的临界摩阻流速。相关分析表明:对数流速分布模型与实测流速分布吻合很好。实验条件下得到碱渣再悬浮临界摩阻流速为2.6—4.1cm·s~(-1),粉煤灰为 1.0--1.9cm·s~(-1)。  相似文献   
20.
地处温带干旱区的准噶尔盆地,因干旱少雨,在其南沿的黄土状母质上发育着特有的灰漠土。由于地貌、水文条件及人类利用等的差异,又分为原姑、龟裂状、典型、灌耕、草甸灰漠土5个亚类。由于特殊的历史和自然条件,这里还分布有残余的沼泽土、草甸土及盐土。该地区的土壤,从山前洪冲积扇到盆地中部,有明显的分布规律。在农业生产中,洪冲积扇上的灌耕灰漠土和灌淤土及冲积平原的残余沼泽土,是该地区最优良的土壤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