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64篇
安全科学   35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224篇
基础理论   41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33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1.绪言COD(化学耗氧量),是水质污染指标的重要项目之一,一般使用 JISK010l:工业用水检验方法中的酸性高锰酸钾法及重铬酸钾法进行测定。重铬酸钾法虽具有氧化力强和精密度高的优点,但此法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加热和繁杂的操作手续,而高锰酸钾法却常被采用。对于重铬酸钾法虽进行了提高  相似文献   
52.
三峡库区虫媒和自然疫源性疾病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解三峡库区人群近7年来主要虫媒和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发病水平和流行趋势,在选出的15个三峡库区人群健康监测点,按照《三峡库区疾病监测方案》,每月收集传染病发病资料及鼠、蚊类等媒介生物监测资料。结合全国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的有关发病资料,分别进行不同年份、不同地区和不同季节发病趋势的比较和影响因素分析。连续7年的监测结果显示,甲类传染病鼠疫未发生,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等以病媒生物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的虫媒和自然疫源性疾病累计报告病例157例,其总体发病呈下降趋势。疟疾、出血热发病水平明显低于全国,而钩体病和乙脑发病水平则高于全国,除疟疾外的其余3种疾病均伴有小的发病高峰出现,但仍以散发为主。表明这些与环境变化关系较为密切的虫媒和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发生,随着工程施工、移民新址建设和移民搬迁并未发生明显变化。但由于环境因素影响的长期性、复杂性,仍需长期连续地开展监测,密切关注发病趋势的变化。  相似文献   
53.
在应变强化低温液体贮罐的制造过程中,将自动等离子弧焊加氩弧焊焊接(PAw+GTAW)工艺成功应用到内容器纵焊缝的焊接中。从焊接材料的选择、焊接工艺评定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此确定了合理的S30408不锈钢的焊接工艺。相对传统的埋弧焊(SAW),明显提高了焊接接头性能和焊接生产效率,并大大减少了焊材成本.  相似文献   
54.
利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水培甜椒果实收获期间吸收的氮素在体内的动态分配规律。结果表明:甜椒果实收获期间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干物质积累动态呈一平行的线性增长趋势,果实干物质积累量于始采期以后开始超过叶片,而果实氮素积累到盛采期才超过叶片,果实含氮量在整个采果期间保持稳定,随生长发育,叶片含氮迅速下降,盛采期时与果实和根相近,且均高于茎和侧枝,始采期通过根吸收的标记态氮主要贮存在叶片与果实中,叶片、果实是甜椒始采用氮素分配的最主要器官。此后,叶片和根成为主要的氮素输出器官,而果实则成为主要的输入器官。研究发现,甜椒体内的氮即使一度成为结合态,能能够被再度输出,但是,氮素在植株体内滞留的时间越长,越难以再度向外输出,并且不同器官输出的难易程度也是不相同的,比较而言,叶片和根中一度成为结合态的氮素容易被再交输出,甜椒果实是氮的强力库,氮素竞争力最强。  相似文献   
55.
在1.5-50.0mg/L的浓度范围内,单甲脒农药对模型池塘生态系统中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有明显影响。尤其在加药的头4d内,藻类种类、数量、多样性指数、种类数比及增长率明显下降,优势比显著上升,敏感种及清洁种减少甚至消失,高浓度(50.0mg/L)的单甲脒在2d内可把藻类全部杀灭。随试验时间的延长,药物不断降解,6d后藻类种类、数量、多样性指数又不断回升。随加药次数的增多,药物对藻类抑制作用明显减弱,藻类的种类、数量、多样性指数等指标不断上升,尤其是藻类数量增加明显,试验后期,藻类数量高低主要受N、P浓度大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6.
哈尔滨市绿地景观格局与过程的连通性和完整性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城市绿地景观的空间结构和生态过程的研究是城市景观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特色之一.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支持下对哈尔滨城市现有景观生态格局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认为主要存在以下景观生态问题:景观生态连通性低;景观结构单一;绿地面积少,且绿地空间分布不均衡.在现有景观格局基础上,哈尔滨市可望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改善景观生态过程和格局的连续性:在景观生态战略点开辟新的绿色斑块;建立和完善生态化的水系廊道网络;建立城效绿化网络,连接绿地系统的点、线、面;增加城市绿地系统中的景观异质性和多样性;在城市扩展中维护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图4表4参19  相似文献   
57.
对环太湖丘陵地区农田氮素随地表径流的输出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表径流中TN浓度随径流量而变化,浓度峰值出现时间滞后于径流量峰值;径流发生前期,NH3 N和NO-3 N浓度水平相当,后期NO-3 N浓度缓慢抬升,而NH3 N含量缓慢下降;NO-2 N浓度相对较低,随时间快速下降;对于TN和NO-3 N而言,溶解态含量高于悬浮态,而溶解态和悬浮态NH3 N的浓度相当;无机氮平均浓度高于有机氮,有机氮尤其是悬浮态有机氮浓度表现出随径流量而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58.
铬渣的固化/稳定化研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探讨了用水泥粘结剂对铬渣进行稳定化的方法。结果表明,把高炉矿渣和粉煤灰加入水泥基材中对铬渣进行固化,固化体抗压强度达到30MPa以上,浸出毒性大大降低,浸了同液中六价铬浓度在容许范围内,建议可以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59.
人工湿地设计及运行参数对挥发性烷基硫化物去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琳  甘莉  王化杰  莫苹  黄玉明 《环境科学》2010,31(2):345-351
以中试规模的潜流人工湿地水处理试验场为对象,研究了床体长宽比、填料粒径、水位、水力负荷和温度(季节)等设计及运行参数对二甲基硫(DMS)及二甲基二硫(DMDS)等挥发性烷基硫化物去除的影响.通过1 a的运行及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当湿地系统水力负荷为12~86 cm.d-1时,人工湿地系统对所研究的挥发性烷基硫化物具有很好地去除作用,对DMS及DMDS的去除率分别为86%及95%;方差分析表明,水力负荷和温度(季节)是影响所研究的污染物去除的2个主要因素;水力负荷对出口水中DMS的浓度有显著性影响(p0.01);温度(季节)对出口水中DMS及DMDS的浓度有显著性影响(p0.01);床体长宽比、填料粒径大小及水位对出口水中DMS及DMDS的浓度无显著性影响(p0.05).通过溶解氧和氧化还原电位的分析,发现本湿地系统内为强还原环境(Eh-300 mV),结合硫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等电子受体及溶解有机物(如TOC及乙酸)浓度在湿地系统中的变化趋势,推测DMS及DMDS的去除主要是通过硫酸盐还原及产甲烷化作用进行的.  相似文献   
60.
车辆限行对道路和施工扬尘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田刚  李钢  秦建平  樊守彬  黄玉虎  聂磊 《环境科学》2009,30(5):1528-1532
采用降尘法对道路和施工扬尘排放进行连续监测,通过限行之前和限行期间数据分析,研究了“好运北京”体育赛事期间机动车交通限行措施对道路和施工扬尘的消减情况、道路和施工扬尘对北京大气环境颗粒物的贡献率、道路和施工扬尘源占本地颗粒物排放总量的比重.结果表明,车辆限行措施对降低道路和施工扬尘的效果明显;环路限行期间降尘量平均值为0.27 g·(m2·d)-1,限行之前1个月和限行之前7d降尘量平均值为0.81和0.59 g·(m2·d)-1,主干道和次干道限行期间降尘量平均值为0.21 g·(m2·d)-1,限行之前1个月和限行之前7 d降尘量平均值为0.54和0.58 g·(m2·d)-1,道路降尘量下降了60%~70%;限行期间民用建筑施工降尘量平均值为0.27 g·(m2·d)-1,限行之前20 d为1.15 g·(m2·d)-1,限行期间公用建筑施工降尘量平均值为1.06 g·(m2·d)-1,限行之前20 d为1.55 g·(m2·d)-1,施工降尘下降30%~47%;道路和施工扬尘是北京市颗粒物污染的主要来源,其对环境PM10的贡献率为21%~36%;当本地污染源PM10排放量占环境总量的50%和70%时,道路和施工扬尘PM10排放量分别占本地污染源的42%~72%和30%~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