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4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6篇
基础理论   2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单户型家庭生活污水盆景式处理是以人工湿地为基础的分散式废水处理方法。通过接近1年的试验对其净水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它对化学需氧量(CODCr)、生物需氧量(BOD5)、氨氮(NH3-N)、总磷(TP)、总固体悬浮物(TSS)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2.72%、96.28%、79.06%、85.11%、95.83%。出水水质分别达到33.8mg/L、19.2mg/L、0.8 mg/L、0.7 mg/L、8 mg/L,基本符合国家一级排放标准,部分指标如BOD5、NH3-N等甚至可以达到或优于城市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同时它也可以作为室内盆景用水,起到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非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作为邻-苯二甲酸酯的替代物被广泛用于生产和生活用品中,但目前对其环境存在和人体暴露风险知之甚少.为研究室内环境的污染状况及人体暴露,分析了广州市83户住宅灰尘中12种典型非邻苯增塑剂.结果表明,对-苯二甲酸二辛酯(DEHT)、偏苯三酸三辛酯(TOTM)、乙酰柠檬酸三丁酯(ATBC)、己二酸庚基壬基酯、己二酸二(2-乙基己基)酯和偏苯三酸三辛烷基酯100%检出.非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总含量中值为101 μg·g-1,含量范围为22.4~615 μg·g-1.DEHT的含量最高(含量范围9~487 μg·g-1),其次是TOTM (含量范围0.3~87 μg·g-1)和ATBC (含量范围1.7~50 μg·g-1).通过暴露模型评估了成人与儿童经灰尘摄食的日暴露量,其中儿童摄入的非邻苯增塑剂总日暴露量为367 ng·(kg·d)-1,是成人日暴露量43 ng·(kg·d)-1的8~9倍.进一步通过危险商对暴露量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成人和儿童经灰尘摄食对非邻苯增塑剂的暴露风险均处于可接受范围.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含悬移质泥沙(SPM)影响下水体中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的去除过程,采集了三峡库区一级支流御临河中的原位水样和SPM,以DBP为供试试剂,在室内构建实验体系,设置4组实验:原水(对照)、原水-NaN3、原水-SPM-NaN3和原水-SPM,研究了扰动水体中DBP的光解、吸附和生物降解过程.研究发现:水相中的...  相似文献   
14.
烟气中SO_2监测质量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烟气中SO2手工采样监测的质量控制,如采样管的温度、采样流量、样品保存等进行了研究,并对原监测方法提出改进措施,提高了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从而保证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我国SO2总量控制监测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实施SO2排放总量控制的同时,SO2排放总量监测技术也得到了发展,体现在手工采样监测方法,特别是碘量法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拥有了我国自己设计生产的基于多种测定原理的便携式SO2自动测定仪,基本适应了当前SO2总量控制监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为了有效预防、控制和减少建筑火灾事故的发生,采用模糊理论和证据推理理论耦合的方法,从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出发,对建筑火灾风险进行二维度量的综合评估研究,构造出Fuzzy-DS模型。以某建筑为实例,对其使用该模型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该建筑火灾风险的效用值为0.298 4,对应风险水平为"中",并运用敏感性分析验证了模型的鲁棒性,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对燃煤电厂的硫平衡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如何准确、简便的确定燃煤电厂SO2的排放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当前对环境中酸性物质的研究已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我站于1979—1980年对本市酸性雨调查表明;降雨中pH变化极其严重。影响大气酸性变化的主要污染物质是二氧化硫,而大气中二氧化硫的主要来源是煤的燃烧。大气中二氧化硫经光化学反应可产生硫酸雾。为探讨大气中二氧化硫与硫酸雾相关性及变化规律,我们于1983年1月和8月在市中区解放碑附近选一个采样点进行这一实验,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通过探讨大气中二氧化硫样品中的衰减机理,选择环己二胺四乙酸为抑制其衰减的稳定剂可使采集的二氧化硫样品在24h内不发生衰减,提高了分析方法的准确度的精密度。  相似文献   
20.
不同水力条件下排水管道生物膜中氮元素分布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壁面剪切力为1.0,1.5,2.0Pa条件下培养排水管道生物膜,利用微电极测试技术对生物膜进行生长过程及成熟生物膜内部DO、NH4+、NO2-、NO3-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0,1.5,2.0Pa条件下培养的生物膜厚度分别为(2.3±0.1),(1.9±0.1),(1.6±0.1)mm;1.0,1.5Pa条件下的生物膜内存在好氧、缺氧环境,在其中发生了硝化和反硝化反应,而2.0Pa条件下的生物膜内只存在好氧环境,只发生了硝化反应.生物膜厚度影响着溶解氧在膜内的分布,继而影响着N在膜内的迁移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