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44篇
安全科学   58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157篇
基础理论   41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大气质量评价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模糊数学评价法和神经网络评价法的优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大气质量评价模型。该模型具有推理过程清晰,泛化能力好的特点。与其它评价方法相比,应用该模型进行大气质量评价不但物理意义明确,而且计算简单,评价客观,实用性强,评价结果还具有更好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312.
利用海藻酸钙为载体包埋固定化硫酸盐还原菌(SRB)混合菌群,研究了固定化微生物吸附重金属镍离子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固定化混合SRB菌群对Ni2 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最大吸附容量qm高达931.9mg(Ni2 )/g(SRB)颗粒,是一种颇具应用前景的生物吸附剂.固定化SRB吸附Ni2 的动力学过程可以用准二次动力学方程描述,整个吸附过程可以明显地分为两个阶段,即物理化学吸附阶段和生物沉淀阶段.扩散动力学研究表明,固定化颗粒的内扩散并非是唯一控制吸附速率的机制,整个吸附过程涉及到多种吸附机制.图4表3参14  相似文献   
313.
土地退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罗明  龙花楼 《生态环境》2005,14(2):287-293
在归纳总结国内外学者对土地退化的概念内涵界定的基础上,综述了土地退化机理、类型划分、评价与监测、及防治与生态重建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我国土地退化问题的方向:1)土地退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2)土地退化监测与预警的系统研究;3)重点土地退化类型及其退化机制研究;4)退化土地生态重建的原理、方法及技术体系;5)用经济手段进行生态环境建设;6)构建退化土地生态重建的政策保障体系;7)重建技术与模式的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314.
矿渣对废水中铅,铬的吸附去除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礼胜  王士龙 《上海环境科学》1999,18(4):165-166,172
进行了矿渣去除废水中铬、铅离子的试验研究,探讨了接触时间、金属离子初始浓度、废水酸度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有较宽的pH范围内矿渣对铬、铅离子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基本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铅离子的吸附容量略大于价铬离子。  相似文献   
315.
前混合式磨料射流清洗油管涂料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结果表明,前混合式磨料射流清洗油管涂料的清洗效率随喷嘴直径的增大而增大,喷距、喷射角和颗粒直径最佳参数值分别为150mm、120℃(或60℃)和0.8mm。  相似文献   
316.
317.
随着乡镇及乡镇以下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农村集镇的环境负荷越来越重。迅速建设基层环保组织,保证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和备项制度落实到底,已经成为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现状透视:力量薄弱的工作组织目前,乡镇基层环保组织总体上是不完善、不健全的。其原因是;一方面由于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距,一方面由于领导重视程度的差异并且上级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组织模式很不统一,力量比较薄弱,突出表现为虚、兼、轻:一是机构虚。不少地方虽然有环保工作领导小组,但实际上小组并不活动,等于没有这个组织。小组的设置及贴在墙上的制度…  相似文献   
318.
319.
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方法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在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村空心化日益加剧,以空心村整治为重点的农村居民点整治势在必行。科学评估和测算整治潜力,是农村居民点整治的首要任务。论文通过梳理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方法的相关研究成果,旨在为推进我国空心村整治实践提供技术参考。首先,文章简要回顾了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户均建设用地标准法、闲置土地抽样调查法等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的基本方法及其优缺点;其次,详细介绍了多因素综合潜力测算法、遥感判读法等潜力测算的新方法。论文认为,未来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研究需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1)加强遥感技术的应用;2)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体现综合性和地域差异性的统一;3)以乡村空间重构和村镇建设格局为导向,加强整治潜力评价指标的动态预测。  相似文献   
320.
喀斯特地区坡地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广西喀斯特地区2个不同退化程度的典型坡地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坡地表层和不同地形部位(坡肩、坡背、坡腰和坡脚)剖面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和δ13CDOC值,分析了土壤中DOC的迁移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DOC含量主要受到有机质输入?地形和土壤质量等因素影响.灌丛坡地表层土壤中DOC含量要高于草丛坡地,2个坡地表层土壤中DOC含量均随坡面向下而升高,与土壤有机碳(SOC)变化呈相反趋势.而在坡地各个地形剖面中,除灌丛坡地的坡肩和坡背2个剖面土壤中DOC含量随土层深度表现出一定的升高趋势,其他剖面中DOC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灌丛坡地表层土壤中δ13CDOC值变化幅度明显高于草丛坡地,范围在-15.1‰~-22.1‰,与坡地植被和δ13CSOC值变化密切相关;而草丛坡地表层土壤δ13CDOC值范围在-19.98‰~-20.96‰,其变化幅度很小,与土壤δ13CSOC值变化相似,但与地表植被变化关系不明显,表明了DOC来源主要受到SOC的影响;而各个地形剖面中δ13CDOC值变化较为复杂,但灌丛坡地各剖面变化幅度明显高于草丛坡地相应剖面.剖面中有机质分解程度和输入量决定了δ13CDOC值变幅大小,因此土壤剖面中δ13CDOC值随深度变化的趋势,能够很好地反映剖面土壤中DOC迁移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