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62篇 |
免费 | 454篇 |
国内免费 | 80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53篇 |
废物处理 | 134篇 |
环保管理 | 198篇 |
综合类 | 1577篇 |
基础理论 | 524篇 |
污染及防治 | 782篇 |
评价与监测 | 132篇 |
社会与环境 | 128篇 |
灾害及防治 | 9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3篇 |
2023年 | 103篇 |
2022年 | 161篇 |
2021年 | 166篇 |
2020年 | 134篇 |
2019年 | 120篇 |
2018年 | 135篇 |
2017年 | 151篇 |
2016年 | 122篇 |
2015年 | 185篇 |
2014年 | 205篇 |
2013年 | 209篇 |
2012年 | 219篇 |
2011年 | 225篇 |
2010年 | 156篇 |
2009年 | 153篇 |
2008年 | 192篇 |
2007年 | 137篇 |
2006年 | 147篇 |
2005年 | 86篇 |
2004年 | 60篇 |
2003年 | 84篇 |
2002年 | 88篇 |
2001年 | 86篇 |
2000年 | 63篇 |
1999年 | 55篇 |
1998年 | 51篇 |
1997年 | 43篇 |
1996年 | 51篇 |
1995年 | 37篇 |
1994年 | 38篇 |
1993年 | 21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4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72年 | 2篇 |
197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Mushtaq Ahma Qing Yu Jing Chen Siming Cheng Weihua Qin Yuepeng Zhang 《环境科学学报(英文版)》2021,33(4):148-158
The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xidative potential, and sources of PM2.5 were analyzed at the urban sites of Lahore and Peshawar, Pakistan in February 2019. Carbonaceous species, water soluble ions, and metal elements were measured to investigate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sources of PM2.5. The dithiothreitol (DTT) consumption rate was measured to evaluate the oxidative potential of PM2.5. Both cities showed a high exposure risk of PM2.5 regarding its oxidative potential (DTTv). Carbonaceous and some of the elemental species of PM2.5 correlated well with DTTv in both Lahore and Peshawar. Besides, the DTTv of PM2.5 in Lahore showed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most of the measured water soluble ions, however, ions were DTT-inactive in Peshawar. Due to the higher proportions of carbonaceous species and metal elements, Peshawar showed higher mass-normalized DTT activity of PM2.5 compared to Lahore although the average PM2.5 concentration in Peshawar was lower. The high concentrations of toxic metals also posed serious non-carcinogenic and carcinogenic risks to the residents of both cities. 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 coupled with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was applied to investigate different source contributions to PM2.5 and its oxidative potential. Mixed sources of traffic and road dust resuspension and coal combustion, direct vehicle emission, and biomass burning and formation of secondary aerosol were identified as the major sources of PM2.5 in both cities.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provide important data for evaluation of the potential health risks of PM2.5 and for formulation of efficient control strategies in major cities of Pakistan. 相似文献
352.
353.
测量了高平潮、低平潮及两潮位之间三个时段某高桩码头工作平台的振动情况,比较了不同潮位下振动的最大位移值.对测量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海浪对结构振动的位移大小影响明显,得到了工作平台的前三阶自振频率.利用两点差法,根据码头平动记录求取了码头沿垂直轴向的码头扭转分量,经计算码头转角在10-7rad量级,码头扭转的转动中心按照... 相似文献
354.
文章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以全国和新疆作为参照区域,分别计算了1996年-2008年时段内的各年乌鲁木齐市自然资源、经济资源的相对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同时分析了它们的动态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996年以来乌鲁木齐市的相对自然资源(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承载力始终处于超载状态,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始终呈富余状态,并且继续攀升。1996年-2004年综合资源承载力处于富余阶段,2004年之后始终处于超载。经济资源对于综合资源承载力的贡献远远大于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承载力的贡献,经济资源占绝对优势。土地资源的紧缺和水资源的缺乏将成为乌鲁木齐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因此,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相互协调,提高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承载力以及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保持绿色GDP的增长是保证乌鲁木齐市可持续发展的最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355.
污染物高烟囱排放对改善污染物对地面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但是过高的烟囱不仅对企业投资是一种负担,而且还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景观上的不协调影响,因此环境影响评价中开展对烟囱高度合理性论证是非常必要的。以延安市某集中供热工程为实例,依照相关技术规范对烟囱高度的明确要求,并利用新版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推荐的SCREEN3模式,论证了该工程拟建设的120m高烟囱是合理可行的,同时得出了"高烟囱的设置可促成酸雨的形成"以及"过高的烟囱对环境质量的改善是并不明显的"这一结论。针对研究时存在的不足之处,最后提出了继续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56.
357.
358.
分析了企业在HSE管理体系文件的结构和形式、编制原则、步骤和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国内石油企业在HSE管理体系文件编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59.
利用排放因子法和灰色预测法对重庆大气汞人为排放进行了研究. 重庆大气汞人为排放量从1997年的6.18 t增加到2008年的13.47 t. 重庆自1997年成为直辖市以来,大气汞排放量累计达99.76 t,年均增长率为9.82%,其中燃煤和水泥生产汞排放量分别达58.34和22.37 t. 以1997─2008年重庆大气汞人为排放数据为依据,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GM(1,1)大气汞人为排放预测模型,预测了2009─2015年重庆大气汞排放趋势. 如果不采取控制措施,预计2015年重庆大气汞人为排放量约30.92 t,年均增长率将高达16.20%. 相似文献
360.
冯程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21,46(1)
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一证式"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是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本文结合作者参与实际管理工作的心得体会,回顾了排污许可管理体系的构建情况,总结了江苏省排污许可制度实施成效,剖析了江苏省排污许可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优化技术支撑体系、完善法规体系、加强数据融合等方面提出了改进的对策建议,并提出了江苏省排污许可管理实践的下一步工作展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