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2篇
  免费   394篇
  国内免费   707篇
安全科学   329篇
废物处理   34篇
环保管理   208篇
综合类   1914篇
基础理论   355篇
污染及防治   73篇
评价与监测   145篇
社会与环境   186篇
灾害及防治   79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183篇
  2021年   159篇
  2020年   227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213篇
  2011年   196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671.
碳源循环单级生物脱氮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开发了一种列管式固定化细胞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硝化菌和反硝化菌被混合固定于中空的PVA凝胶管的管壁之中,PVA凝胶管平行置于圆柱形筒体内,构成一个类似于列管式换热器的生物脱氮反应器。需要处理的氨氮废水在固定化细胞管的外侧与圆柱形壳体的内侧间流动,而反硝化所需的碳源(乙醇水溶液)则在PVA凝胶管内循环。研究了列管式固定化细胞生物反应器进行单级生物脱氮的可行性和连续运行的效果,并证明了在非纯菌种的固定化细胞单级生物脱氮过程化细胞生物反应器进行单级生物脱氮的可行性和连续运行的效果,并证明了在非纯菌种的固定化细胞单级生物脱氮过程中,存在着NH^ 4→NO^-2→N2的短积生物脱氮。  相似文献   
672.
目的研究竖直弯管在含固体颗粒分散泡状流下的冲蚀规律,探究管内气液分布、颗粒分布及三维冲蚀形貌之间的关系。方法提出基于VOF模型和DPM模型的瞬态冲蚀数值计算方法,利用Oka等人提出的冲蚀模型及Grant和Tabakoff提出的颗粒-壁面碰撞模型计算管壁冲蚀速率。结果基于VOF和DPM模型的CFD冲蚀计算结果与经验模型及简化CFD模型的计算结果相比,更接近实验值。分散泡状流中,固体颗粒大部分分散在液相中,管道不同截面处的含液率与颗粒粒含量相关性较大,下游直管段和弯头处固体颗粒的粒含量大于上游直管段。含固体颗粒弯管在分散泡状流作用下,冲蚀区域较大,冲蚀最严重位置出现在弯头出口处附近。结论含砂分散泡状流冲蚀条件下,竖直弯管冲蚀形貌与管内气液固分布直接相关,多相流冲蚀瞬态仿真方法可较准确计算气液固分布并预测管道冲蚀。  相似文献   
673.
以广州市近7a的硫酸盐化速率年平均值为基础,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广州市硫酸盐化速率年均值的灰色预测模型.用该模型对广州市2005年、2006年、2007年硫酸盐化速率年平均值进行预测,所得结果分别为0.4228、0.4149、0.4070mgSO3/100cm2·碱片·d.  相似文献   
674.
生物除磷活性污泥系统微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强化生物除磷工艺(enhanced biological phospho rusremoval,简称EBPR)是引起世界各国广泛关注并投入巨资研究的一种污水处理新型技术,但关于EBPR过程的微生物学知识却知之甚少,还存在一些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近年来,以rRNA为基础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极大改变了以前对EBPR微生物群落的认识,但对其种群动态和作用机制方面的了解还远远不够.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在EBPR系统微生物学研究方面的进展,并对EBPR技术的未来发展做一展望,以期推动此技术在污水处理业的应用.参40  相似文献   
675.
盐藻烯醇酶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转基因烟草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载体pCAMBIA2301为骨架引入pBI121中的GUS基因,构建了简便、实用的中间载体pCAMBIA2301G.将其中一个GUS基因用目的片段盐藻烯醇酶基因替换,构建了可以在植物中高效表达的载体pCAMBIA2301G—enolase,并将其转入根癌农杆菌EHA105中,采用叶盘转化法将盐藻烯醇酶基因转入模式植物烟草中.Southern杂交结果显示,盐藻烯醇酶基因已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在转基因烟草中的拷贝数为2~4个.图6参10  相似文献   
676.
Pb2+、Cd2+和Cr(Ⅵ)抑制球形红细菌生长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评价化学品对水生生物毒性的标准方法,得到Pb2 、Cd2 和Cr(Ⅵ)对球形红细菌生长的最小无差异浓度(LNOEC)分别为85.9mgL-1、22.1mgL-1和17.7mgL-1.根据实验结果采用几率单位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抑制球形红细菌生长的96hEC50分别为195.0mgL-1、91.2mgL-1和77.6mgL-1,并对各剂量反应方程进行χ2检验,结果均符合精度要求,计算出的96hEC50真实可靠.研究结果表明,抑制球形红细菌生长的毒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r(Ⅵ)>Cd2 >Pb2 .不同金属离子与细胞壁亲和性不同或能通过菌体内生物化学转化形成沉淀,可能是导致金属离子抑制球形红细菌生长毒性差异的主要原因.图1表2参15  相似文献   
677.
基于RS和GIS的长沙城市热岛效应与TSP污染耦合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热岛效应反映了城市化发展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是影响城市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以长沙市为例,利用3S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对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在城市热岛中的作用与贡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沙城市热岛效应与TSP污染在空间与时间分布上都具有耦合关系。采用RS和GIS技术可以从空间上对TSP在城市热岛中的贡献进行研究。长沙市TSP污染的分布特征和热岛强度分布状况基本一致,都是由市中心往外逐渐减轻。TSP高值区,城区呈高温区;TSP低值区,城区呈低温区。采用长沙市TSP高值区、TSP低值区的两个监测点2002年逐月TSP监测数据及相应气象统计数据,从时间上对TSP污染与城市热岛效应进行了相关性研究,长沙市TSP污染与热岛强度在年度分布上存在正相关关系。随着长沙城市建设和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城市热岛强度有逐年增强的趋势。3S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使科学研究更客观、准确。3S技术用于中尺度的区域环境质量调查,可实现空间区域的定量表达,而传统技术获取的环境背景数据,则从微观上对空间数据的准确性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678.
潘波  曹军  刘国敬  陶澍 《环境化学》2002,21(3):245-249
用络合滴定法研究了鲤鱼鱼鳃粘液对铜的络合特性 ,并根据实测数据考察了不同拟合方法的优劣 .结果表明 ,在选定的滴定范围内 ,单配体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粘液和铜之间的相互作用 .各种拟合方法中 ,常用的经线性变换的Scatchard方法误差最大 ,其余方法相差不大 .对这些方法进行一次迭代可以大大改善拟合精度和稳健性 .由此得到的条件稳定常数为 7 0 5 ,络合容量为 0 1 5 8μmol·mg- 1C .  相似文献   
679.
天津市郊农田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的局地分异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天津3处典型污灌与非污灌农田各采集了10个表土样品,测定了其中α-HCH,β-HCH,γ-HCH,δ-HCH、p,p'-DDE,p,p'-DDD,p,p'-DDT和p'-DDT等8种有机氯农药含量,籍以研究该地区有机氯农药在地块中的局部分异。结果表明,所研究地块中两类化合物含量均表现出显著的非均一特征。其中污灌土地中的(DDT)以及污灌农田中的HCH含量都具有与灌溉方向密切相关的空间分布特征。这样的规律性空间变异导致他们的空间波动幅度高于其他地块。鉴于上述趋势性和非趋势性空间分异,在开展相关时人有必要在目标地块中采集重复样或混合样。  相似文献   
680.
柠檬酸对土壤养分的活化及对作物吸收Fe、P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pH值是影响石灰性土壤Fe、Zn、Mn等微量元素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利用土壤培养法,研究了不同浓度柠檬酸溶液对石灰性土壤的pH值以及对P、Fe、Mn、Zn等元素的活化效应。结果表明,浓度高于0.001mol/L的柠檬酸溶液培养土壤,可降低土壤pH值,增加土壤有效P、Fe、Mn、Zn等元素的质量分数。培养24h后,P、Fe、Mn、Zn等有效养分质量分数最高,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有效养分的质量分数下降,活化效果减弱,土壤表现出一定的钝化效应。利用盆栽模拟滴灌施肥条件,柠檬酸溶液处理可显著促进花生、菜豆植株的生长,叶片SPAD读数增加,并提高植株对P、Fe元素的吸收量,因此滴灌施肥条件下,可考虑使用柠檬酸增加石灰性土壤根区微量元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