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212篇 |
免费 | 2189篇 |
国内免费 | 480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333篇 |
废物处理 | 244篇 |
环保管理 | 1317篇 |
综合类 | 10946篇 |
基础理论 | 2283篇 |
环境理论 | 3篇 |
污染及防治 | 1273篇 |
评价与监测 | 947篇 |
社会与环境 | 1128篇 |
灾害及防治 | 72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4篇 |
2023年 | 521篇 |
2022年 | 1039篇 |
2021年 | 1049篇 |
2020年 | 1229篇 |
2019年 | 762篇 |
2018年 | 806篇 |
2017年 | 941篇 |
2016年 | 758篇 |
2015年 | 906篇 |
2014年 | 787篇 |
2013年 | 1077篇 |
2012年 | 1313篇 |
2011年 | 1329篇 |
2010年 | 1188篇 |
2009年 | 1095篇 |
2008年 | 1052篇 |
2007年 | 1096篇 |
2006年 | 977篇 |
2005年 | 810篇 |
2004年 | 574篇 |
2003年 | 433篇 |
2002年 | 350篇 |
2001年 | 269篇 |
2000年 | 264篇 |
1999年 | 145篇 |
1998年 | 40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26篇 |
1995年 | 29篇 |
1994年 | 22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26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8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3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3篇 |
1961年 | 2篇 |
1959年 | 3篇 |
1958年 | 3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Jan Kupec Kateřina Charvátová Milan Navrátil Vojtěch Křesálek Martina Křesálková 《Journal of Polymers and the Environment》2003,11(3):93-100
Most native polymers used in processing and application technologies are admittedly disposable from the environment in a biologic manner, but products possess low mechanical strength. One of the paths to increasing this attribute (if feasible) is their cross-linking, which may, however, affect their readiness to biodegradation. In the presented work this condition was observed on the example of waste protein (Hykol B) cross-linking by means of glutardialdehyde and glyoxal. Degree and course of cross-linking were determined through impedance spectroscopy. The objective of this work also was to obtain data for constructing a sensor capable of following the cross-linking course in real time, for potential industrial application of Hykol in continuous production. Impedance spectroscopy proved to be applicable even to this kind of material marked by considerable water content and exhibiting relatively high electric conductivity; so far it had been used only for materials of low conductivity. An aqueous environment inoculated with digested anaerobic sludge from a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was selected for modeling anaerobic conditions. The relation was studied between cross-linking degree given by content of cross-linking agent (determined by impedance spectroscopy) and biodegradation degree under anaerobic conditions. It was confirmed that network density as given by quantity of added agent not only reduced breakdown degree but also slowed the course of the process. This fact is particularly obvious with cross-linking by means of glyoxal; network density is thus dependent on type of employed substance, which affect type and structure of created network. That not merely forms an obstacle during polymer swelling and dissolution but also prevents access of bacteria to source of metabolized organic carbon. 相似文献
13.
在对我国废旧家电的属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我国废旧家电管理涉及的对象及主要任务,强调了我国建设废旧家电管理制度体系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管理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详细介绍了安庆石化热电厂正压浓相气力输灰系统的组成、特点及运行情况。该系统自投运以来,运行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5.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的降水分布日趋复杂,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巨大。为满足防灾减灾与水资源管理的数据支撑需求,基于长江上游重庆段近20 a降水数据,利用线性回归、M-K非参数检验等方法,探究降水的时间变化趋势与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近20 a重庆市年降水量在875.6—1348.2 mm。时间上,春、秋两季呈明显增多的趋势,其中3月最显著。降水在14 a时间尺度的周期过程线中波动最强,是第一主周期。空间分布上,呈西低东高的特点,在渝西和长江河谷地区降水相对偏少,主要受重庆地形的影响;渝西和渝东北地区秋季降水显著增多。研究结果可为长江流域旱涝灾害防治、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同时可为植被修复与生态廊道保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18.
20世纪长江的3次巨洪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了形成20世纪长江3次巨洪的3个遥相关因子:(1)太阳黑子活动;(2)厄尔尼诺事件,(3)青藏高原南部大震。依据长江巨洪和遥相关因子的基本事实,讨论了长江发生巨洪的统计规律。指出当3个因子的出现时间互相重叠时,长江很可能发生巨洪,这对长江巨洪的超长期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鹤壁市臭氧(O3)污染问题,基于2022年夏季(6~9月)常规污染物及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线小时分辨率监测数据,采用OFP-PMF源解析-EKMA相结合的方法,进行O3污染及其前体物VOCs来源与减排的污染控制策略分析. 结果表明,O3多发生于高温低湿低压条件,芳香烃和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对臭氧生成潜势(OFP)及VOCs组分贡献较大,是活性和浓度优势物种. 源解析结果表明机动车尾气源(25.3%)是鹤壁市VOCs的主要来源,其次是工艺过程源(17.7%)和生物质燃烧源(17.6%). 因此,与化石燃料及工业生产相关的排放源是鹤壁市大气VOCs的亟待控制源. 在O3污染时期,鹤壁市臭氧生成处于VOCs控制区,基于EKMA的减排模拟结果显示,对VOCs和氮氧化物(NOx)进行协同减排,且VOCs减排75%和NOx减排10%时可以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20.
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不同深度浮游细菌群落组成、 氮磷循环功能及其驱动因素尚未清晰. 选取丹江口水库5个生态点位,采用宏基因组学研究表层、 中层和底层垂直分布浮游细菌群落组成,分析预测氮磷循环功能及其驱动因素. 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主要由变形菌门、 放线菌门和浮霉菌门等优势种群组成,不同深度来源的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差异,水温(T)、 氧化还原电位(ORP)、 溶解氧(DO)和Chla是影响浮游细菌群落组成的主要因素. 氮循环功能基因分析表明,主要涉及生物固氮过程、 硝化作用、 反硝化作用和异化硝酸盐还原作用等7个主要途径的gltB、 glnA、 gltD、 gdhA和NRT等39个氮循环功能基因. 磷循环功能基因分析表明,主要涉及有机磷矿化、 无机磷溶解、 调节等6个主要途径的pstS、 ppx-gppA、 glpQ和ppk1等54个磷循环功能基因. 聚类分析表明不同深度是影响氮磷循环功能基因组成和丰度的主要因素,表层和底层氮磷循环功能基因丰度高于中层样品. 奇异球菌属、 嗜氢菌属、 Limnohabitans和棍状杆菌属等是氮磷循环的关键物种. DO、 pH、 T、 总溶解性固体(TDS)、 电导率(EC)和Chla与氮磷循环功能基因显著相关,以上环境因子随丹江口水库深度增加浓度降低或升高,导致浮游细菌氮磷循环功能基因呈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 通过揭示丹江口水库不同深度浮游细菌群落组成、 氮磷循环功能及其影响因素,可为丹江口浮游细菌生态功能和多样性保护发挥潜在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