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12篇
  免费   2316篇
  国内免费   4547篇
安全科学   2434篇
废物处理   247篇
环保管理   1266篇
综合类   11267篇
基础理论   2216篇
污染及防治   571篇
评价与监测   966篇
社会与环境   1133篇
灾害及防治   775篇
  2024年   152篇
  2023年   389篇
  2022年   1009篇
  2021年   1004篇
  2020年   1239篇
  2019年   752篇
  2018年   751篇
  2017年   814篇
  2016年   660篇
  2015年   929篇
  2014年   836篇
  2013年   1139篇
  2012年   1350篇
  2011年   1344篇
  2010年   1209篇
  2009年   1111篇
  2008年   1051篇
  2007年   1092篇
  2006年   1008篇
  2005年   791篇
  2004年   580篇
  2003年   434篇
  2002年   363篇
  2001年   296篇
  2000年   283篇
  1999年   148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1.
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的运行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人工合成模拟废水对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MBR)的运行特性和膜污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HRT为6h,溶氧浓度为4~6mg.L-1,COD的容积负荷为7.24kg·(m3·d)-1的条件下,COD的去除率可达96%以上.当NH3-N的容积负荷为0.17kg·(m3·d)-1时,NH3-N的去除率可达60%.COD/N比的变化,对好氧颗粒污泥MBR的COD及NH3-N去除率基本没有影响.稳定运行过程时,MBR中好氧颗粒污泥浓度(MLSS)基本维持在14~16mg·L-1.较高的污泥浓度和颗粒污泥内部缺氧和厌氧环境的存在,使MBR中硝化和反硝化过程能同时存在.同时,比较了2种不同形态的活性污泥(颗粒污泥和絮状污泥)在MBR运行过程中膜通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颗粒污泥MBR膜通量的下降速度明显比絮状污泥MBR的下降速度慢很多,且通过空气反冲或用水清洗即可使通量基本恢复.  相似文献   
812.
亚洲大陆2000~2002年春季大气沙尘时空特征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将矿物沙尘释放与沉降模式和全球大气化学传输模式相耦合,建立了一个能够完整描述沙尘的扬起、输送和沉降动态过程的模式系统,并利用实时气象资料强迫该模式,对2000、2001和2002年春季(3~5月)亚洲大气沙尘时空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模拟的3年春季平均大气柱沙尘浓度分布与地面观测的3年春季平均沙尘暴频率分布范围基本吻合,模拟的沙尘气溶胶光学厚度与卫星观测的气溶胶指数具有显著的相关性,验证了该模式对亚洲沙尘的扬起、传输和沉降过程及大气沙尘载荷时空特征有较好的模拟能力,并基于模拟的沙尘释放通量与沙尘气溶胶光学厚度的相关分析,探讨了亚洲沙尘可能的传输路径.  相似文献   
813.
河口近岸水体中颗粒态重金属的潮周期变化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对长江口崇明东滩近岸水体中颗粒态重金属的潮周期变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受粒度影响,底层水体中颗粒态Cu、Pb、Fe、Mn、Zn、Cr、Al的总量分别高出表层沉积物的184%、99%、56%、62%、147%、50%和45%,其中Cu、Pb、Fe、Mn、Zn、Al可还原态部分在底层水体悬浮颗粒物中的含量也明显高出表层沉积物的2~3倍,但与重金属总量相比,上述元素的可还原态部分所占比例与表层沉积物相差不大.在5次潮汐循环过程中,颗粒态重金属均在涨潮初期、高平潮前后及落潮末期出现较高含量.这种变化主要与水动力条件有关,当水体流速增大时,从底部沉积物再悬浮起来的颗粒态重金属对水体中的永久性悬浮颗粒起了很大的稀释效应.水体中的盐度、DO及pH等环境因子对潮周期内颗粒态重金属的变化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14.
李光伟  刘和  云娇  李秀芬  陈坚 《环境科学》2006,27(4):794-799
研究了五氯酚(PCP)对好氧颗粒污泥处理生活污水的影响,借助末端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技术考察了PCP存在时好氧颗粒污泥细菌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PCP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大于对COD去除率的影响,好氧颗粒污泥中微生物的种群数量随着PCP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氨氮和COD去除率的变化与微生物种群数量变化相吻合.根据对PCP的敏感程度,好氧颗粒污泥中的微生物可分以下几类:①对PCP高度敏感的微生物,可能是MicrobacteriumStreptococcus等以及2种未被报道的菌种;②对PCP中度敏感的微生物,可能是CorynebacteriumNevskia等以及1种未被报道的菌种;③对PCP低度敏感的微生物,可能是MycoplasmaExiguobacterium等以及1种未被报道的菌种;④对PCP耐受性强的微生物,这类微生物主要是13个末端限制性片段(69、71、82、175、198、241、229、232、233、240、245、269、449bp)所代表的微生物,PCP浓度为30mg/L时,长度为82bp和175bp的片段的相对面积分别22.7%和13%,所代表的微生物已经演替为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815.
电增强活性炭纤维吸附有机污染物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严和  全燮  赵慧敏  陈硕  赵雅芝 《环境科学》2006,27(6):1111-1116
研究了在电极化条件下,几种具有代表性污染物质在活性炭纤维上的电吸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各种污染物的电吸附动力学比较好地符合Lagergren一级吸附动力学,其平衡吸附量在电极化下的增加量各不相同.在400mV的极化电位下,苯酚钠的吸附量从开路时的0.008 3mmol·g-1增加到0.18 mmol·g-1,增加了17倍;而对硝基苯酚的吸附量从开路时的2.93mmol·g-1降到2.65 mmol·g-1.在-400mV的极化电位下,苯胺的吸附量从开路时的3.60 mmol·g-1增加到3.88 mmol·g-1;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吸附量从开路时的2.20 mmol·g-1降到1.59 mmol·g-1.说明不同取代基的苯衍生物,电吸附改变量不相同,供电子基团的单取代苯,正极化都能明显增强其吸附量;但是吸电子基团的单取代,正负极化对吸附量的影响都很小;供体-共轭桥键-受体型结构的苯衍生物,正负极化都使其吸附减弱但吸附速率加快.静电作用在离子型污染物的电吸附中表现明显.  相似文献   
816.
圆筒形电化学反应器中有机物电催化的传递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圆筒形电化学反应器内有机物在电化学降解过程中的传递特性.假设废水以平推流方式通过圆筒形反应器,由电催化过程的质量守恒和法拉第定律导出浓度、电流强度随废水停留时间的变化规律.根据废水中有机物的电化学降解和有机物氧化分解的关系将浓度分布转换成COD分布,并考察了扩散对COD、电流强度分布的影响理论模型和实验数据表明,在传质控制条件下忽略与不忽略扩散的影响,COD、电流强度的分布遵循不同的指数关系.理论模型与实验数据的平均误差为8.6%;极限电流随电解质流量的变化而改变.  相似文献   
817.
UV/TiO2光催化还原Cr(Ⅵ)过程中吸附作用的影响及其消除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陈心满  徐明芳 《环境科学》2006,27(5):913-917
研究了水体中Cr(Ⅵ)离子在UV/TiO2体系中光催化还原过程.结果表明,Cr(Ⅵ)离子UV/TiO2光催化还原过程符合Langmuir-Hinshelwood动力学规律.不存在有机物时,TiO2吸附作用是该反应的前提.pH=1.5~2.5时吸附性能较好,而且pH=1.5~10的初始反应速率同pH值有线性关系.在TiO2表面的竞争吸附能力按PO43->SO42->Cl->NO3-依次减弱.甲酸、甲醛有机物的协同作用可提高Cr(Ⅵ)离子的光催化还原速率和效率,并消除由暗态吸附对反应所起的作用,磷酸根离子极强的竞争吸附能力,使有机物的协同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818.
检测水中有机磷农药的酶传感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向强  何苗  蔡强  朱仕坤  施汉昌 《环境科学》2006,27(8):1627-1630
采用丝网印刷技术制作厚膜型电极,通过交联法将乙酰胆碱酯酶固定在电极上,开发快速检测水中有机磷农药的酶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对电极所做的检测结果表明电极彼此间的差异在10%以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通过在交联剂、酶和底物等方面优化传感器的工作参数,确定了戊二醛、酶和底物的浓度分别为0.2%、0.5 mg/mL和10 mmol/L时,传感器响应最好.在交联固定酶的情况下,根据酶活受到有机磷抑制的原理,采用时间-电流法对特丁硫磷和对硫磷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这2种有机磷的检测限都可以达到1 ng/mL,线性区间1~10 000ng/mL.在物理吸附固定酶的情况下,采用循环伏安法对特丁硫磷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采用循环伏安法检测的灵敏度比采用时间-电流法的灵敏度要高.  相似文献   
819.
滇池流域磷循环系统的物质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刘毅  陈吉宁 《环境科学》2006,27(8):1549-1553
研究营养元素在社会经济系统中的物质代谢结构及特征,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地表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性分析技术之一.以滇池流域磷循环为研究案例,运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建立了2000年流域静态物质流模型(PHOSFAD),并在此基础上识别出流域磷循环系统的总体结构特征,以及资源开采、化工生产、农业种植、畜禽养殖、居民生活等生产和消费部门的物质利用效率特征,为科学防治滇池水体富营养化提供了重要决策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20.
利用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测试技术(ICP-AES)对松嫩平原西部2003年7月到2004年5月间获得的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样品进行了元素分析,并结合气象资料和TSP质量浓度,初步确定了碱尘活动年际内的演变规律及其主要控制因素.结果表明,TSP质量浓度的高峰时段是早春,其元素总体浓度亦高于其它时段,其中Na元素浓度具有明显的高值,表明碱尘在该时段为TSP的主要成分;晚春时段区域沙尘影响加强,很难监测本地碱尘活动;夏季,碱尘的3种重要元素(Na、Ca、K)含量增加,表明夏季有碱尘活动,与TSP浓度偏高吻合;秋季,碱尘和区域沙尘的活动均减弱.影响碱尘活动的气候因子主要是风力、降水量、温度、日照和湿度,但不同时段其主导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