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50篇
  免费   685篇
  国内免费   2057篇
安全科学   799篇
废物处理   185篇
环保管理   413篇
综合类   3917篇
基础理论   772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006篇
评价与监测   298篇
社会与环境   353篇
灾害及防治   248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76篇
  2022年   449篇
  2021年   374篇
  2020年   413篇
  2019年   325篇
  2018年   316篇
  2017年   369篇
  2016年   327篇
  2015年   364篇
  2014年   326篇
  2013年   456篇
  2012年   472篇
  2011年   499篇
  2010年   386篇
  2009年   390篇
  2008年   395篇
  2007年   325篇
  2006年   334篇
  2005年   272篇
  2004年   160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31.
王鹏  赵微 《自然资源学报》2022,37(9):2403-2417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实现生态系统服务可持续供给的重要保障,明确其空间分区是开展生态修复的前提条件。针对现有生态修复分区方法的层级单一、结果针对性欠佳等问题,以典型喀斯特地区贵州猫跳河流域为研究区,构建“自然立地条件—主导生态功能—生态胁迫问题”生态修复分区框架。选取海拔、坡度、地形起伏度、植被类型等自然立地条件指标分析流域内地域分异规律,进而划定生态修复一级分区;基于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粮食供给等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结果识别区域主导生态功能,据此划定生态修复二级分区;结合石漠化敏感性、水土流失敏感性及生态退化度等关键生态胁迫问题指标构建生态修复分区指数识别生态修复重点区域,进而开展生态修复三级分区划分。最终,将猫跳河流域划分为3个生态修复一级分区、10个生态修复二级分区及30个生态修复三级分区,并提出了相应的生态修复策略。研究可为猫跳河流域生态修复实践提供参考,并为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修复分区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932.
程嘉梵  陈明星 《自然资源学报》2022,37(11):3019-3032
随着中国城镇化步入中后期发展阶段,以及空间规划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城市更新是存量时代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议题。但目前还存在着城市更新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定位不清晰等问题,如何更好地推动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衔接和融入城市更新,作为解决城市病、进行城市空间治理的有效手段亟待探索。简要梳理城市更新研究进展,以英国伦敦的大型城市更新规划—机遇区规划作为典型案例,分析机遇区规划的概念内涵、演变过程及不同类型,重点解析以金融和创新产业为重点的商业发展型、以维护和延续历史风貌为重点的文化旅游型、以棕地修复和发展绿色产业为重点的工业发展型等三种具有代表性典型机遇区规划项目。在此基础上,提出英国伦敦机遇区更新规划对中国国土空间规划的启示:在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明确城市更新的定位及编制要求与标准;以城市更新为抓手,促进城市存量空间人居环境质量与社会公平和谐;对不同类型城市以及城市不同类型地块,均需因地制宜地构建差异化的城市更新策略;借鉴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尊重城市区域的自然资源本底和地理属性特征;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挖掘打造地方性、有特色的城市精神。  相似文献   
933.
数学模拟技术在污水处理方面被广泛应用,为了系统总结相关技术,本文回顾了污水处理系统中数学模拟技术的发展历程;综述了活性污泥模型(ASM)与机器学习(ML)在水质预测及参数工况优化领域中的应用;重点探究了污水处理系统中温室气体排放模型,以及多目标优化模型在污水处理系统中温室气体排放(GHG)、出水质量(EQI)和运行成本(OCI)的权衡问题;归纳了数学模拟技术在实现污水厂能量自给与资源回收的应用发展.研究结果表明数学模拟技术能准确预测出水水质、快速优化工艺参数、权衡温室气体排放、出水水质与运行成本之间的关系、以及提高资源回收效率等.因此,数值模拟技术可有效指导污水处理工艺的运行优化以及管理,为污水处理行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34.
选择河北省邢台市作为研究对象,将2020疫情作为一个极限管控措施下的极限减排实验情景,把2021疫情作为未来常态化疫情防控实验分析情景.与疫情前期对比,两次疫情期间臭氧浓度均有提升且2021疫情时期颗粒物浓度同样有提高,2020疫情时期其他污染物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而与2019历史同期相比,两次疫情期间臭氧浓度同样有升高现象,除此以外,2021疫情时期污染物改善较好.利用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算法和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WRF-CMAQ)量化了两次疫情时期气象因素对于污染物浓度变化的影响,根据空气质量模拟法反推了不同污染物受人为影响的浓度变化.实验结果表明,LSTM算法在两次疫情期间的模拟均显示人为影响对污染物产生了负影响(降低了污染物浓度)且在总变化影响中占比较高,而CMAQ模式模拟结果中的气象因素影响占比远高于LSTM算法.CMAQ模式在两次疫情模拟中表现出了不同的结果,在2020疫情中人为影响占据了主导,而在2021疫情中,相比较2020疫情时期,除NO2外,人类活动对其他污染物的影响均为正值(促进了污染物浓度升高).  相似文献   
935.
研究4种典型民用煤燃烧排放PM2.5中的碳组分以及水溶性离子含量特点,并通过PAM-OFR(潜在气溶胶质量-氧化流动反应器)模拟了大气老化过程(2d)对煤球与烟煤燃烧PM2.5中碳组分与水溶性离子含量的变化影响。结果表明,烟煤燃放PM2.5中碳组分含量最高,达到57.96%,其EC含量是其他煤种的4.3~9.6倍。民用煤燃烧产生PM2.5中水溶性离子以Na+与SO42-为主,其在总水溶性离子中占比合计约47%~76%。经历了大气老化试验后,煤球与烟煤燃烧排放PM2.5中NH4+和NO3-离子含量大幅增加,与之相比,TC占PM2.5比例分别下降了12.03%与19.99%。  相似文献   
936.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rhizospheric microbial community and Cd accumulation in rice is poorly understood. A field trial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t rhizobacterial communities of two rice cultivars with high Cd accumulation (HA) and low Cd accumulation (LA) at four growth stage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d content in the roots of the HA cultivar was 1.23 - 27.53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LA cultivar (0.08 - 10.5 µg/plant) at four stages. The LA cultivar had a significantly lower Cd availability in rhizosphere and a higher quantity of iron plaque (IP) on the root surface than the HA cultivar at four stages. This resulted in the reduction of Cd concentration in IPs and Cd translocation from IP-to-root. Microbial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LA cultivar formed a distinct rhizobacterial community from the HA cultivar and had less α-diversity. The rhizosphere of the LA cultivar was enriched in specific bacterial taxa (e.g., Massilia and Bacillus) involved in Cd immobilization by phosphate precipitation and IP formation by iron oxidization. However, the rhizosphere in the HA cultivar assembled abundant sulfur-oxidizing bacteria (e.g., Sulfuricurvum) and iron reduction bacteria (Geobacter). They promoted Cd mobilization and reduced IP formation via the metal redox process. This study reveals a potential approach in which specific rhizobacteria decrease or increase Cd accumulation in rice on contaminated soil and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secure rice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937.
我国农药阿特拉津的污染十分严重,对生态系统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为了实现对水环境中阿特拉津的高效去除和吸附剂的重复利用,该研究通过溶液浸渍和高温煅烧技术将金属锆负载到活性炭上,制备出功能化材料Zr@AC,使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FTIR)和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BET)对材料的形貌和组成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Zr@AC对水中阿特拉津的去除效果. 结果表明:①当浸渍液锆离子的质量分数为7.0%、浸渍时间为9.0 h、煅烧温度为500 ℃和煅烧时间为5.0 h时,制备的Zr@AC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较多的中孔和微孔以及丰富的活性位点. ②对阿特拉津的去除研究表明,当溶液pH为4.0、温度为25 ℃、Zr@AC投加量为60.0 mg/L时,经过90 min的反应,Zr@AC对阿特拉津的吸附容量最大,达到93.8 mg/g. ③动力学模拟研究表明,该吸附过程遵循拟二级动力学模型,且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的拟合结果要优于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说明Zr@AC对阿特拉津的吸附存在化学吸附和多分子层吸附的双重作用. ④经过5次重复试验后,Zr@AC对阿特拉津的去除率仍有83.9%. 研究显示,Zr@AC可作为水中去除阿特拉津的吸附剂,是一种很有前途、可重复多次使用的材料.   相似文献   
938.
近年来,纳米零价铁(nZVI)因具有比表面积大、还原能力强、成本低的特点被用于去除环境中的六价铬〔Cr(Ⅵ)〕,然而由于高表面能、固有磁力等因素的影响,nZVI具有易团聚、易氧化和不稳定的缺点,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鉴于此,本文以碳材料作为支持材料改性nZVI,比较了制备碳基nZVI复合材料的方法,分析了不同碳基nZVI复合材料去除Cr(Ⅵ)的反应效能,阐述了影响复合材料去除Cr(Ⅵ)的因素. 结果表明:①湿化学法合成的复合材料有利于提高nZVI的分散性,减少团聚. 热转化法合成的复合材料有利于节约成本,提高碳材料和nZVI的结合性. ②不同碳材料负载nZVI能有效提高nZVI的分散性、稳定性和抗氧化性. ③碳基材料负载nZVI能有效降低环境因素对nZVI的负面影响. ④碳基nZVI复合材料能提高对Cr(Ⅵ)的去除能力,其对Cr(Ⅵ)的最大吸附容量比nZVI高1.2~20倍. 本文旨在深入了解碳基nZVI复合材料的合成方法,提高碳基nZVI复合材料的性能,以期为开发高效稳定的碳基nZVI复合材料修复环境中的Cr(Ⅵ)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39.
无居民海岛开发与保护是当前我国国土空间开发与海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題,开发适宜性评价关乎其开发保护格局的优化。本研究以福建平潭大屿岛为例,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层次分析法评估海岛开发前(2014年)和开发后(2019年)的土地开发适宜性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019年现状开发区域占2014年土地适宜性评价中适宜开发区的43.8%,反映现有开发空间格局尚待优化;对比开发前后,适宜开发位置基本不变,但部分开发前的不适宜开发地区转为开发后的限制开发区,说明2019年以后开发潜力增大。研究结果可为大屿岛的空间用途管制以及我国类似无居民海岛的开发与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40.
程昕煜  杨丽虎  宋献方 《环境科学》2023,44(8):4344-4352
为探究我国白洋淀淡水环境中微塑料的赋存特征,于2021年10月通过野外采样、实验室预处理、显微镜观察和激光红外光谱测定等方法鉴定了淀区10份上覆水及10份沉积物样品中微塑料的丰度分布、形状、粒径和聚合物类型,并通过Stokes沉降公式研究了微塑料在上覆水-沉积物界面的沉降规律,对其污染特征及潜在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淀区上覆水及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范围分别为474~19 382 n·m-3和95.3~29 542.5 n·kg-1,平均值为6 255.4 n·m-3和11 088 n·kg-1.上覆水中的微塑料主要聚合物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17.20±0.26)%],沉积物中微塑料以氯化聚乙烯[CPE,(46.11±1.30)%]为主.淀区内微塑料的沉降速度从0.079 3~111.754 7 mm·s-1不等,粒径大的颗粒沉降速度较高,易沉降并保留在沉积物中.研究区微塑料污染主要来源为洗涤废水产生的纺织纤维排放,船舶漆、船舶橡胶和建筑材料磨损等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