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91篇
  免费   438篇
  国内免费   2182篇
安全科学   672篇
废物处理   318篇
环保管理   457篇
综合类   3600篇
基础理论   963篇
污染及防治   1813篇
评价与监测   244篇
社会与环境   259篇
灾害及防治   285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362篇
  2021年   331篇
  2020年   262篇
  2019年   227篇
  2018年   254篇
  2017年   344篇
  2016年   326篇
  2015年   389篇
  2014年   425篇
  2013年   659篇
  2012年   527篇
  2011年   609篇
  2010年   401篇
  2009年   375篇
  2008年   450篇
  2007年   357篇
  2006年   337篇
  2005年   227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189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144篇
  1999年   128篇
  1998年   113篇
  1997年   119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2年   1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文章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以γ-Al2O3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得不同金属含量的九种催化剂进行催化氧化实验,并优选出以5.0%Co、2.5?(质量百分含量)催化剂CODcr去除率较好,并确定此催化剂在常温常压下,反应时间为30 min,pH=6,氧化剂用量为30g/L时,CODcr的去除率最高为83%,这样不仅提高了BOD5/CODcr值,而且有利于后续生化处理,减轻后续处理装置负荷.  相似文献   
92.
Ambient particulate matter (PM) can cause adverse health effects via their ability to produce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Water-Soluble Organic Compounds (WSOCs), a complex mixture of organic compounds which usually coexist with Transition Metals (TMs) in PM, have been found to contribute to ROS formation. However,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WSOCs and TMs and its effect on ROS generation are still unknown.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d the ROS concentrations of V, Zn, Suwannee River Fulvic Acid (SRFA), Suwannee River Humic Acid (SRHA) and the mixtures of V/Zn and SRFA/SRHA by using a cell-free 2′,7′-Dichlorodihydrofluorescein (DCFH) assa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V or Zn synergistically promoted ROS generated by SRFA, but had an antagonistic effect on ROS generated by SRHA. Fluorescence quenching experiments indicated that V and Zn were more prone to form stable complexes with aromatic humic acid-like component (C1) and fulvic acid-like component (C3) in SRFA and SRHA.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involving the fulvic acid-like component in SRFA more tending to complex with TMs to facilitate ROS generation through π electron transfer. Our work showed that the complexing ability and complexing stability of atmospheric PM organics with metals could significantly affect ROS generation. 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research deploying multiple analytical methods to quantify the impact of PM components on public health and environment is needed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93.
研究并比较了载La(Ⅲ)和载Fe(Ⅲ)大孔氨基膦酸型螯合树脂对饮用水中氟离子的吸附特性。氟在载La(Ⅲ)和载Fe(Ⅲ)的螯合树脂上的吸附不随pH的变化而改变,载金属螯合树脂对氟的饱和吸附容量分别为3.78、3.55mg/g,吸附方式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代表性竞争离子不影响氟在螯合树脂上的吸附。结果表明载Fe(Ⅲ)和载La(Ⅲ)的螯合树脂是一种有前景的饮水氟去除吸附剂。  相似文献   
94.
钙镁磷肥对土壤中镉形态转化与水稻吸镉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酸性镉污染水田施用不同用量的钙镁磷肥的田间试验表明:土壤中交换态镉的分配系数随钙镁磷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呈显著负相关(r,-0.9314);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镉的分配系数则呈显著正相关(r,0,9395)。而土壤中有效态镉含量与钙镁磷肥用量则呈显著负相关(r,-0.8853)。镉污染水田一次性投加高量钙镁磷肥后,可使土壤pH显著升高,交换态镉分配系数明显下降,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镉分配系数明显升高,导致土壤中有效态镉含量大幅度下降,从而大大减少水稻植株的吸镉量。  相似文献   
95.
二级出水中磷的混凝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市某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出水中总磷为去除对象,通过混凝的静态烧杯实验[1],确定了二级出水除磷效果较好的絮凝剂聚合氯化铁(PFC)[2]和Al2(SO4)3[3]混合使用的最佳投药量,使出水中磷(TP)符合再生水水质标准的要求.絮凝剂组合时静态混凝烧杯实验表明:PFC-Al2(SO4)3体积比1∶1时,最佳投药量离子浓度比为:Fe3 /Al3 ∶9.9/7(mg·L-1),此时TP去除率为93%,浊度去除率为33%.PFC-Al2(SO4)3体积比1:2时,最佳投药量离子浓度比为:Fe3 /Al3 ∶4.95/7(mg·L-1),此时TP去除率为88%,浊度去除率为71%.  相似文献   
96.
处理含油废水絮凝剂最佳配方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含油废水,选择合适种类的絮凝剂,通过评价絮凝剂的除油效果,筛选出适合处理石油化工行业含油废水的絮凝剂最佳配方.其主要特点是投加量少、除油效果好、价格适宜。  相似文献   
97.
近年来,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的趋势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其环境保护工作.笔者通过联系当地的实际情况力图阐明自己对于如何搞好乡镇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98.
固体地壳中流体是普遍存在的,中—高级变质相中的矿物并非只发生晶体塑性变形,溶解和溶移作用在非糜棱岩化岩石中占主导地位,因为高温高压环境下存在的水热流体,在变质变形作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周围分布有网络状进进剪切带的递进缩短带中,与应交梯度有直接关系的单个矿物的位错密度梯度在其晶体边缘形成,产生了化学位梯度,从而使矿物边缘发生溶解。变形分解作用是产生这一过程的动力,并为流体汇聚形成水热循环系统提供了空间。  相似文献   
99.
本文介绍了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制作海洋环境质量评价图的基本内容,重点阐述了图件的表现形式、编制过程和具体的操作方法,为海洋环境质量评价图的制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0.
本文对混合印染废水的静态净化过程,进行了生物群落观察和条件实验。发现废水净化初期以大量细菌和草履虫(以 P. Caudatum为主)繁殖为特征,同时伴生着少量浮游藻类。随着净化过程的进行,细菌和草履虫数量下降,以针杆藻(以 S. aucs为主)为建群种的浮游藻类群落占优势。化学分析表明,净化作用与温度、光照条件及废水起始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