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659篇 |
免费 | 2524篇 |
国内免费 | 73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99篇 |
废物处理 | 538篇 |
环保管理 | 718篇 |
综合类 | 4706篇 |
基础理论 | 1753篇 |
污染及防治 | 3507篇 |
评价与监测 | 372篇 |
社会与环境 | 367篇 |
灾害及防治 | 35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2篇 |
2024年 | 118篇 |
2023年 | 280篇 |
2022年 | 490篇 |
2021年 | 397篇 |
2020年 | 315篇 |
2019年 | 327篇 |
2018年 | 310篇 |
2017年 | 407篇 |
2016年 | 510篇 |
2015年 | 545篇 |
2014年 | 666篇 |
2013年 | 887篇 |
2012年 | 729篇 |
2011年 | 751篇 |
2010年 | 581篇 |
2009年 | 517篇 |
2008年 | 633篇 |
2007年 | 491篇 |
2006年 | 487篇 |
2005年 | 348篇 |
2004年 | 272篇 |
2003年 | 323篇 |
2002年 | 301篇 |
2001年 | 231篇 |
2000年 | 273篇 |
1999年 | 287篇 |
1998年 | 229篇 |
1997年 | 221篇 |
1996年 | 191篇 |
1995年 | 155篇 |
1994年 | 117篇 |
1993年 | 117篇 |
1992年 | 106篇 |
1991年 | 83篇 |
1990年 | 35篇 |
1989年 | 37篇 |
1988年 | 38篇 |
1987年 | 30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6篇 |
1979年 | 2篇 |
1974年 | 2篇 |
1973年 | 3篇 |
1972年 | 2篇 |
197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介绍了在2个监测点,用直接法测定大气中的非甲烷烃。测定方法的检出限可达0.0065mg/m^3,在线性范围0-10mg/m^3时,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5,相对标准焦虑差为2.8%。结果表明,由于大气逆温层、工业排放源、汽车排气对非甲烷烃的浓度变化产生影响,其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形。 相似文献
902.
氧化亚铁硫杆菌对黄铜矿的生物氧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矿区硫化矿氧化产生的酸性矿山废水(AMD)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问题,以矿区常见的黄铜矿(CuFeS2)为研究对象,采用已筛选的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简称A.f菌)为实验菌株,探讨在A.f菌作用下黄铜矿的氧化过程。实验结果表明,A.f菌可显著促进黄铜矿的氧化,第18天有菌体系中的铜离子浓度是无菌体系中的5倍;同时细菌可促进溶液中Fe2+氧化为Fe3+,使氧化还原电位升高,从而对黄铜矿保持较高的氧化速率,并导致体系的pH值降低;还发现黄铜矿的氧化过程中可形成中间产物方黄铜矿(CuFe2S3),而细菌氧化还可产生硫磷化钴(CoPS),中间产物的形成并没有明显延缓黄铜矿的氧化速率;生物氧化可造成矿样表面侵蚀多坑,可能是细菌对黄铜矿的直接氧化作用造成的。由于黄铜矿的生物氧化明显控制其氧化进程,抑制黄铜矿的生物氧化对酸性矿山废水的源头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03.
904.
IntroductionAtmosphericnitrousoxide (N2 O)isaveryradioactivelyactivegreenhousegas,alsocontributingtothedepletionofozonelayerofstratosphere .AtmosphericN2 Omainlyoriginatedfromnitrificationanddenitrificationinterrestrialecosystems.Grasslandecosystem ,accoun… 相似文献
905.
介绍了两种催化剂PCN-1,PCN-2型对含氮有机物如N,N-二甲基甲酰胺(DMF)、正丁胺、环己胺、苯胺、硝基苯等深度氧化的活性及控NO_x能力。实验结果表明,由PCN-1、PCN构成的双催化剂处理DMF或DMF与甲苯、DMF与甲乙酮的混合蒸气,其氧化活性和控NO_x能力比单一催化剂为好。在240—300℃温度范围即可完全氧化,控NO_x率达98%以上,净化气无色无臭。本工艺可用于PU合成革生产线烘道排气的净化处理。 相似文献
906.
采用模拟污染物的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氚水在大豆-土壤模拟生态系统中的迁移、分布规律.通过为期50d的模拟试验,测定了植物和土壤样品中2种形态氚(自由水氚和结合态氚)的比活度.结果表明:引入土壤中的氚水,不仅在系统各分室间转移和分配,而且迅速向系统外散逸;氚水中的氚以自由水氚和结合态氚形态存在于大豆植株和土壤中;大豆植株中的自由水氚比活度于6h时即达最大值(根19.4Bq·g-1;茎叶12.3Bq·g-1),随后便逐渐下降,而结合态氚呈缓慢增加;大豆根中的总氚比活度开始时高于茎叶中的比活度,而后趋于平衡,表层土中2种形态氚基本呈逐渐下降.运用示踪动力学分室模型原理对实验数据拟合得:土壤中的比活度Cs=88.37e-11.847t+7.38e-0030t;大豆植株中的比活度Cb=10.30(e-0.030t-e-11.847t). 相似文献
907.
Contamination of soil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s by heavy metals resulting from rapi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has caused major concern.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heavy metal (Cu, Zn, Pb, Cr, Hg and Cd) concentrations in rice and garden vegetables, as well as in cultivated soils, in a rural-industrial developed region in southern Jiangsu, China, and estimated the potential health risks of metals to the inhabitants via consumption of locally produced rice and garden vegetables. A questionnaire-based survey on dietary consumption rates of foodstuffs showed that rice and vegetables accounted for 64% of total foodstuffs consumed, and over 60% of rice and vegetables were grown in the local region.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Cr, Cu, Zn, Cd, Hg and Pb were 0.75, 2.64, 12.00, 0.014, 0.006 and 0.054 mg/kg dw (dry weight) in rice and were 0.67, 1.18, 4.34, 0.011, 0.002 and 0.058 mg/kg fw (fresh weight) in garden vegetables, respectively. These values were all below the 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 in food in China except for Cr in vegetables. Leafy vegetables had higher metal concentrations than solanaceae vegetables. Average daily intake of Cr, Cu, Zn, Cd, Hg and Pb through the consumption of rice and garden vegetables were 5.66, 16.90, 74.21, 0.10, 0.04 and 0.43 μg/(kg·day), respectively. Although Hazard Quotient values of individual metals were all lower than 1, when all six metal intakes via self-planted rice and garden vegetables were combined, the Hazard Index value was close to 1. Potential health risks from exposure to heavy metals in self-planted rice and garden vegetables need more attention. 相似文献
908.
909.
论我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改革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长期以来界定不清晰和不合理,造成自然资源配置的效率损失很大,本文根据许多实例和交易成本理论来说明5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自然资源的一些主要产权制度的利弊,并提出未来改革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910.
1IntroductionNovelbiologicalactivatedcarbonandactivatedsludgesystemhasshownitsefectiveabilitytoreduceCODintoxicorganicwastewa...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