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7篇
  免费   422篇
  国内免费   628篇
安全科学   348篇
废物处理   32篇
环保管理   192篇
综合类   1751篇
基础理论   282篇
污染及防治   103篇
评价与监测   176篇
社会与环境   123篇
灾害及防治   90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164篇
  2021年   186篇
  2020年   197篇
  2019年   140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37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74篇
  2012年   202篇
  2011年   184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189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68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建立了以环己烷为萃取剂、气相色谱法(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测定水质样品中可萃取性石油烃(C_(10)~C_(40))的分析方法。以正构烷烃混合标准溶液为定性和定量校准标准,以色谱峰面积总和与混合标准溶液总浓度建立校准曲线进行外标法定量。方法检出限为0.01 mg/L,经验证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良好。同时,分别以气相色谱法和红外光度法测定了地表水、污水处理厂出水、海水和化工废水等实际样品,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可萃取性石油烃C_(10)~C_(40)的碳数范围内,气相色谱法的测试结果与红外光度法无明显差异,有较好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192.
通过系统分析烧结机头除尘灰的成分和化学结构,研究制定了利用烧结除尘灰生产复合肥的配方和工艺,该研究为烧结除尘灰的利用开发了新的用途。  相似文献   
193.
污染土壤淋洗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岱  周婷  袁世斌  李娜  董微 《四川环境》2010,29(5):103-108,113
本文介绍了淋洗修复技术和淋洗装置在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中的应用,对有机物、重金属及放射性核素污染土壤淋洗修复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和评价,还探讨了淋洗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4.
Bioremediation using isolated anti-cyanobacterial microorganism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harmful algal blooms (HABs) control.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ecretion of activated anti-cyanobacterial substances, and lower the cost, a sequential optimization of the culture medium based on statistical design was employed for enhancing the anti-cyanobacterial substances production and chlorophyll a (Chl a) removal by Streptomyces sp. HJC-D1 in the paper. Sucrose and KNO3 were selected as the most suitable carbon and nitrogen sources based on the one-at-a-time strategy method, and sucrose, KNO3 and initial pH were found as major factors that affected the anti-cyanobacterial ability of the isolated stain via the Plackett–Burman design. Based on the response surface and canonical analysis, the optimum condition of culture medium was obtained at 22.73 g l-1 of sucrose, 0.96 g l-1 of KNO3, and initial pH 8.82, and the Chl a removal efficiency by strain HJC-D1 increased from 63?±?2 % to 78?±?2 % on the optimum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95.
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and contamination status of ten trace metal/metalloids (Ag, Bi, Co, Cr, Ge, In, Ni, Sb, Sn, Tl) in soils around one of the largest Chinese Pb–Zn smelter in Zhuzhou City, Central China, were revealed. Different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11 areas, including ten agricultural areas and one city park area, with a total of 83 surface soil samples and six soil cores obtained. Trace metal/metalloids were determined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 after digestion by an acid mixture of HF and HNO3.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g, Bi, In, Sb, Sn, and Tl contents decreased both with the distance to the Pb–Zn smelter as well as the soil depth, hinting that these elements were mainly originated from the Pb–Zn smelting operations and were introduced into soils through atmospheric deposition. Soil Ge was influenced by the smelter at a less extent, while the distributions of Co, Cr, and Ni were roughly even among most sampling sites and soil depths, suggesting that they were primarily derived from natural sources. The contamination status, as revealed by the geo-accumulation index (I geo), indicated that In and Ag were the most enriched elements, followed by Sb, Bi, and Sn. In general, Cr, Tl, Co, Ni, and Ge were of an uncontaminated status.  相似文献   
196.
基于单位成本分析模型对2000—2009年西安市大气环境治理的价值量进行了系统核算,并从总量与结构两方面对核算结果进行了深入和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从西安市历年大气环境的实际治理成本(除2002、2006、2009年)来看,该市在大气环境治理方面的投资基本上逐年增加,但是增加幅度较小,而大气环境虚拟治理成本在一般年份(除2002、2006、2009年)总体上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可见,西安市为改变环境污染状况,不断增加大气环境治理方面的投资,但在初期治理资金缺口仍在增加,而随着投资的持续增加,许多大气环境治理设施的建立与作用的发挥,大气环境污染状况逐渐减轻,治理资金缺口开始变小;在核算年份中,西安市工业大气环境污染治理的重点主要放在了烟尘方面,城镇生活SO2虚拟治理成本在生活废气总虚拟治理成本中所占比例最高。最后,针对发现问题,对该市今后大气环境治理工作的方向和措施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7.
端部约束不同的构件在火灾中的破坏形态不同,研究整体结构构件在火灾中的破坏形态,可以为钢结构抗火研究与设计提供依据。某钢结构框架厂房发生火灾,大火历时3个多小时,火场最高温度达1000°C以上。火灾后,框架梁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钢梁端部下翼缘屈曲破坏较普遍;由于钢梁顶没有设置抗剪键,钢梁与顶部的混凝土现浇楼板脱开,火灾后残留有较大的挠屈变形;钢柱在火灾后未有明显的破坏现象,但有侧向变形产生。这些现象与实验室中标准试验的结果不同。  相似文献   
198.
针对宁夏地区新建的河滨 220 kV 智能变电站中顺序控制功能的特点,按照 Q/GWD 383-2009标准中对智能变电站顺序控制功能的要求,分析比较了变电站顺序控制的实现方式,介绍了河滨220 kV智能变电站顺序控制逻辑及方案,对未来宁夏地区智能变电站顺序控制发展应用提出了建议。分析结果表明:河滨220 kV智能变电站顺序控制方案充分考虑了变电站监控系统的特点,为 220 kV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功能的实现提供了有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99.
基于"脱钩"模式的低碳城市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于历史及现状等诸多因素,以二氧化碳减排绝对量为基础的低碳城市评价模式并不适用于中国;本研究从经济发展、物质消耗与污染物排放相互关系的视角,以"脱钩"模式为目标层,经济发展、碳排放、污染物排放与经济发展为准则层,CO2排放等8个具体指标为指标层建立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定量描述经济发展过程中单位GDP污染物排放降低的态势,进而表征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经济、资源、环境变化的历史趋势并反映城市低碳建设现状.针对沈阳市的案例研究表明,沈阳市2001年至2008年总体的生态效率与资源利用效率呈现逐渐提高的态势,沈阳市现阶段的低碳城市建设水平处于"相对脱钩"阶段,与目前中国经济宏观发展态势相符合.本研究表明,"脱钩"评价模式可以避免基于污染物总量的评价模式中忽略经济发展因素而产生的片面性,可以表征中国当前经济高速发展前提下的城市低碳建设水平,为目前的"低碳城市"评价方法提供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200.
微波-过氧乙酸联合作用处理剩余污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波-过氧乙酸(PAA)联合作用处理剩余污泥,考察了微波辐照时间、微波功率、PAA投加量对剩余污泥分解效果的影响.同时以单独微波作用为对比,考察了微波-PAA联合作用下剩余污泥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当微波功率为600 W,PAA投加量为0.24 g/g(以干质量SS计)时,微波辐照60 s后剩余污泥分解率可达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