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3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271篇
安全科学   76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59篇
综合类   474篇
基础理论   111篇
污染及防治   132篇
评价与监测   50篇
社会与环境   39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1.
We investigated the mediating role of the leader–member exchange (LMX) in the association of abusive supervision and employee work behaviors (task performance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s toward the organization and individuals). Using data collected from 366 supervisor–subordinate dyads, we found that LMX fully mediated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abusive supervision on all three work behaviors. In addition, we conducted a supplementary study on the basis of the data collected from 54 supervisor–subordinate dyads from a garment company, and we found that LMX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busive supervision and employee objective future performance with interactional justice controlled. Copyright © 201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12.
微塑料对环境中有机污染物吸附解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塑料已成为新的全球性环境污染问题。作为强吸附剂,微塑料可以吸附共存的有机污染物,进而改变其环境行为和毒性;也可以通过解吸作用促进污染物在不同介质中的迁移。因而,微塑料与有机污染物的相互作用强度和机理是全面评估两者的环境风险和深度研究微塑料毒性机制的必要信息。目前微塑料研究处于快速发展的起始阶段,加之微塑料本身成分、粒径、表面风化情况的复杂性及共存有机污染物的多样性使两者的相互作用十分复杂,亟需理清微塑料吸附解吸作用的影响因素和相关机制。因而,本文详细综述了微塑料对有机污染物吸附解吸作用的研究进展,并着重从微塑料性质(成分、粒径和表面风化)、有机污染物性质和水环境介质性质方面探讨了吸附的影响因素和相互作用机制,希望为微塑料吸附有机污染物及吸附的后续影响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3.
为提高巷道超前支架迈步前移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建立一种基于液压油液体积平均释放原则的迈步稳定控制方法。用软件仿真及样机实测的方法,检验所提出控制方法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直线、对数曲线、指数曲线的阀芯位移控制方法相比,应用所建立的方法,设备迈步过程支撑力波动最小,稳定过程耗时最短,为2.2 s,顶板变形量最小,最大值约为4.74 mm。而采用对数曲线控制方式效果最差,稳定过程耗时3.8 s,顶板变形量最大值达到9.48 mm。  相似文献   
114.
苗秀生  储少岗 《环境化学》1995,14(5):436-441
利用衍生化气相色谱法对黄磷诱发氧化苯酚降解产物进行了研究,在磷酸存在下,以甲醇作酯类衍行生试剂,分别和SE-52和HP-17石英毛细管双柱结合GC-MS进行分离定性定量,黄磷诱发氧化苯酚降解产物以羧酸为主,在反应温度50℃时,表现为一级反应特征,速率常数(K):0.077min^-1,半衰期(t1/2):9.0min。  相似文献   
115.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旅游企业业务网络化已为时不远,根据高职旅游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学生"零距离"就业需要,对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参7.  相似文献   
116.
模拟氮沉降对苗圃地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人工喷施氮H4NO3建立了一个模拟氮沉降增加梯度系列,在近18个月的试验处理期间,研究了2003年7月、10月和2004年2月、5月这几个不同季度苗圃试验样地土壤动物群落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实验分为5个处理组:对照、低氮、中氮、高氮和倍高氮,分别接受0、5、10、15、30g/(m2·a)的氮沉降量。土壤细菌和真菌的数量总体上随氮处理的加强而持续显著地增长,土壤有机氮含量也持续升高,土壤酸度则不断下降。采样期对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类群丰度和多样性存在显著的影响,总的来说,土壤动物群落随试验处理期加长而持续增长。土壤动物群落具有显著的垂直分异特征,土壤I层土壤动物个体数量、类群丰度和多样性显著高于II和III层。氮沉降增加对土壤动物群落有明显的影响,表现为施氮处理明显有利于土壤动物群落的发展,但也具有明显的阀值效应。与对照样地相比,各施氮处理样地土壤动物群落水平整体为高,而且随试验处理时间的增加这种差异有加大的趋势;氮沉降增加处理与取样期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除了2月取样,中氮处理土壤动物群落水平都处于最高水平,而对照处理一般处于最低水平,这种趋势在最后一次取样中最为明显;氮沉降处理与土壤动物的垂直分布之间也有明显的交互作用:在土壤I层,从对照至倍高氮处理,土壤动物群  相似文献   
117.
青岛市海泊河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深度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小试、中试 ,对污水厂二级出水深度处理技术进行了研究 ,确定以回用为目的的处理流程为“混凝 -沉淀 -氯气脱色 -纤维球过滤”。结果表明 :该工艺处理成本低 ,且处理后水质满足国家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18.
选取陶瓷碎片废弃物作为基质,芦苇和菖蒲作为湿地植物,构建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对城市纳污河道内的污染河水进行处理。水力负荷为15cm/d,考察了在较高浓度进水(CODCr和氨氮浓度分别为40~70mg/L和10~35mg/L)和较低浓度进水(CODCr和氨氮浓度分别为15~30mg/L和0.3~3mg/L)2种工况下系统的运行效果。结果表明,在较高浓度进水情况下,系统对CODCr、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0.0%和42.4%;在较低浓度进水情况下,系统对CODCr、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8.5%和63.0%。陶瓷碎片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湿地基质。  相似文献   
119.
我国近海是经济增长和发展最重要和最集中的区域。然而,随着沿海工业的发展,大量未经处理的陆源污染物随间排海,沿岸水域形成“黑潮”、“赤潮”致使我国近海海域污染加剧,生态平衡失调,严重影响了海域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0.
农药污染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计算排毒系数的方法确定了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又根据食入、饮进、呼吸等量建立了权重系统,由此而计算了中国不同农业区域的污染指数。结果表明,重污染区集中在长江、黄河流域的粮、棉产区,而且我国农业环境中BHC、DDT污染程度是向南或向北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