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2篇
  免费   333篇
  国内免费   630篇
安全科学   481篇
废物处理   27篇
环保管理   171篇
综合类   1622篇
基础理论   285篇
污染及防治   47篇
评价与监测   125篇
社会与环境   142篇
灾害及防治   115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181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72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184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91.
2010年4月和9月对傀儡湖供水口水源地阳澄湖湖区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确定了傀儡湖供水的流速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3维数值模型,模拟了傀儡湖供水口的流场特征,采用粒子追踪模式模拟藻类漂移,分析了藻类的主要堆积趋势,从而为改善傀儡湖供水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92.
基于地下水暴露途径的健康风险评价及修复案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以北京某大型焦化厂苯污染地下水为例,对该场地不同功能地块苯呼吸暴露途径的致癌风险进行了评价,计算了苯的修复目标、修复范围并提出了相应的修复策略.结果表明,室内呼吸含苯的蒸气为关键暴露途径.该途径下,规划为商业用地的地块A苯的致癌风险为6.37×10-8,未超过1.0×10-6,风险可接受.但规划为工业遗址公园的地块B及规划为综合开发区的地块C苯的致癌风险分别为2.20×10-4、7.49×10-5,均超过可接受风险水平.为使风险可接受,该场地地下水应修复至118μg.L-1以下,需修复的地下水面积约为16.5万m2.综合考虑该场地地下水含水层的高渗透性及苯的强挥发性,确定削减污染源强度的空气注射技术并辅以切断暴露途径的工程控制措施为该场地苯污染地下水的优先修复策略.  相似文献   
893.
ZVI/EDDS/Air体系降解水中2,4-二氯酚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建立零价铁(ZVI)、乙二胺二琥珀酸(EDDS)和曝气三者组成的类Fenton(ZVI/EDDS/Air)处理体系,考察了初始EDDS浓度、铁粉投加量、曝气速率、2,4-二氯酚(2,4-DCP)浓度、初始pH以及反应温度等对水溶液中2,4-DCP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体系能有效降解2,4-DCP,并且其降解规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在2,4-DCP质量浓度100 mg·L-1、EDDS浓度0.80 mmol.L-1、铁粉投加量20 g·L-1、曝气速率为2 L.(min.L)-1的最佳实验条件下室温反应1 h,2,4-DCP的降解率达到99%.ZVI/EDDS/Air体系对氯酚的降解较ZVI/EDTA/Air体系具有环境友好、反应条件温和,而且对2,4-DCP的降解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894.
为探究轮作休耕对丛枝菌根真菌(AMF)群落组成及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以坡耕地红壤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和湿筛法分别测定AMF群落组成和团聚体,研究了苕子轮作玉米(V-C)、豌豆轮作玉米(P-C)、冬闲-玉米(F-C)和周年休耕(F-F)这4个处理下AMF群落组成及其与土壤养分和团聚体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F-F、V-C和P-C处理的>2 mm团聚体含量、R0.25及MWD均显著高于F-C (P<0.05),<0.25 mm团聚体含量均显著低于F-C (P<0.05);F-F处理的ACE、Chao1和Shannon指数较F-C分别显著提高29.56%、35.78%和45.55%;球囊霉属(Glomus)为各处理AMF群落的优势属,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在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PCoA分析发现,PC1和PC2分别累计解释了AMF群落组成差异的29.99%和22.40%;相关性分析表明,盾巨孢囊霉属与碱解氮(AN)和有机质(SOM)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速效钾(AK)呈显著正相关(P<0.05),球囊霉属与碱解氮呈显著正相关(P<0.05);RDA分析表明,AMF多样性(Shannon指数)和盾巨孢囊霉属分别与>2 mm和2~1 mm团聚体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因此,周年休耕和苕子轮作玉米有利于提高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改变AMF群落组成,研究结果为我国南方周年轮作系统提高土壤质量和推行合理轮作休耕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95.
利用广州市2015—2021年的地面观测资料和ERA5再分析数据集,统计了臭氧和PM2.5的时间分布特征及两者同时出现高值(“双高”过程)的气象成因,并进一步用自组织神经网络(SOM)研究了高浓度臭氧和PM2.5(浓度大于年第85分位数)对应的客观天气型.结果表明,2015—2021年,广州市臭氧浓度呈逐年上升趋势,而PM2.5浓度则呈逐年下降趋势,臭氧逐渐取代PM2.5成为首要污染物.“双高”日主要集中在春季和秋季,且秋季占比超过50%.当温度为20~30℃,湿度为30%~50%时,“双高”日出现的概率达到30%以上.基于天气分型方法,本研究发现在所有“双高”污染过程中,主要天气分型依次为:高压底后部型、变性高压脊型、副高+台风外围型、冷锋前部型;秋季发生“双高”污染时,天气分型依次为:副高+台风外围型和副高+弱冷高压脊型.  相似文献   
896.
为研究新冠疫情发生后广州市实行疫情防控政策对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影响,利用广州市2019年12月1日—2020年2月29日的空气质量指数数据及广州塔垂直梯度观测站实时监测的PM2.5、PM1.0、NOx、O3、SO2和CO等污染物浓度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污染物特征雷达图及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探讨了疫情前后大气污染物的垂直分布、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实施疫情防控政策后,除O3外,其他组分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NOx下降幅度最大为68.5%,且浓度随着高度上升而降低;其次PM2.5下降39.5%,但PM2.5浓度随高度下降幅度不明显;相反地,O3浓度升高了18.0%,且浓度随着高度上升而增加.研究发现,疫情防控期间NOx浓度的减少导致了O3浓度的积累,从而增强了大气氧化性,促进了高空中二次气溶胶的生成.综上,疫情管控期...  相似文献   
897.
近年来,我国粤港澳大湾区臭氧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夜间臭氧浓度呈增长趋势.目前,大部分研究主要关注于白天臭氧的生成过程,而对夜间臭氧浓度不降反升现象的认识明显不足.本研究利用2014—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广州的污染物观测数据,统计了夜间臭氧出现增加(NOE:nocturnal ozone enhancement,定义为夜间20:00—6:00臭氧相邻时刻增加量大于5×10-9 (Part per billion,下同))的频率、出现时间、峰值浓度,结合ERA5再分析数据和常规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NOE事件的潜在成因及垂直和水平输送的相对贡献大小.结果表明,广州暖季(4—11月)夜间出现NOE事件的年平均天数为(59±11) d,主要发生于23:00—3:00.NOE事件造成的夜间峰值浓度可达到(33±10)×10-9,明显高于不出现夜间臭氧增加(NNOE:non-enhanced nocturnal ozone,定义为夜间20:00—6:00臭氧相邻时刻增加量均小于1×10-9)时的浓度((16±12)×10  相似文献   
898.
基于车载微脉冲气溶胶激光雷达、多普勒风廓线激光雷达和扭转拉曼廓线激光雷达的中山大学环境气象综合观测车,于2018年12月18日-22日在河北省望都县PM2.5重污染期间开展定点观测.结合地面PM2.5浓度和气象要素观测资料,对本次污染过程的成因展开分析.本次重污染过程日均PM2.5浓度为163.2μg·m-3,PM2.5浓度的日变化特征明显,表现为白天PM2.5浓度降低,傍晚至次日早晨PM2.5浓度升高.气溶胶激光雷达观测结果发现,污染期间,700 m高度以下存在明显的消光系数高值区;夜间存在明显的消光系数高值区分层现象,气溶胶消光系数高值区出现高度可达1700 m.本次PM2.5重污染过程受静稳边界层气象条件和高空气溶胶输送、沉降共同影响.在污染时段内,大气边界层低层小风持续,近地面和大气低层逆温和同温层频发,静稳边界层条件不利于PM2.5的输送和扩散;此外,夜间高空气溶胶伴随强西风带出现...  相似文献   
899.
利用2015—2019年韶关市3个地面环境空气质量站逐时臭氧(O3)观测资料、同期的气象资料和2017—2019年广东南岭站逐时O3观测资料及同期气象资料,采用Kolmogorov-Zurbenko (KZ)滤波、多元回归和后向轨迹潜在来源贡献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了韶关市O3浓度不同尺度变化特征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时间段气象因素对韶关市盆地区域O3浓度变化的影响不同:2015年1月—2016年6月及2018年6月—2019年6月,气象因素有利于降低近地面O3浓度;而2016年6月—2018年6月及2019年下半年,气象因素有利于增加地面O3浓度.2018年6月前,气象因素影响导致近地面O3浓度的增加或降低幅度范围在2μg·m-3;2018年6月后,气象因素影响造成地面O3浓度的增加或降低幅度范围上升到4μg·m-3,说明韶关市O3...  相似文献   
900.
以北京试点碳市场的供热行业为例开展行业基准值研究,基于2013~2019年碳试点经核查的热力重点排放企业数据,采取4种基准线情景对北京市热力行业碳排放基准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措施推进,供热行业燃煤清洁化改造基本完成,以2017年为分水岭,供热强度由快速下降过渡到平稳状态,适宜选择更近的历史年份作为分析的基准年,经综合评估基准线数值的先进性,行业配额的盈余程度和配额不足企业比例,建议北京市供热行业基准值取值为63.1kgCO2/GJ,该基准值比已发布的北京市地方行业能耗限额标准严格,与已发布的北京市供热行业碳排放先进值具有较好一致性;北京市热力行业从历史强度法转变为基准线法后,通过划定统一的基准线,令行业整体配额处于不足状态,公平性相比历史强度法进一步提高,对实现全市双碳目标下热力系统重构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