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3篇
  免费   336篇
  国内免费   675篇
安全科学   373篇
废物处理   25篇
环保管理   165篇
综合类   1550篇
基础理论   261篇
污染及防治   59篇
评价与监测   113篇
社会与环境   127篇
灾害及防治   7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55篇
  2020年   176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全国火电厂二氧化硫污染现状及其控制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火电行业飞速发展的同时引发了二氧化硫的大量排放。文章在总结全国火电厂二氧化硫排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火电厂二氧化硫是全国二氧化硫排放大户,其排放量占全国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的42%,且有逐年递增的趋势,而其去除率却一直保持一个较低的水平;大型火电厂又是电厂中二氧化硫的排放大户,且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河北、山东、河南等几个省,这几个省应成为火电厂二氧化硫排放的重点监控对象。文章最后提出了电厂减排二氧化硫的几点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92.
磨刀门和洪湾水道是珠江水系的主要出海口,受潮汐影响,沿线受其调水的凤凰山水库、大镜山水库和竹仙洞水库是粤港澳大湾区珠海市中部的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为了解3座供水水库表层沉积物中的环境质量状况,于2019年丰、枯两季(8月和10月)对库区共15个采样点的8项重金属进行监测,并开展了相关性分析、地累积指数评价、生态风险评估和溯源分析.结果表明,8种重金属在3座水库中的含量平均值大小排序均为:竹仙洞水库>大镜山水库>凤凰山水库.凤凰山水库Hg、 Zn和Pb,大镜山水库Hg、 As、 Mn、 Ni、 Cu、 Zn和Pb,竹仙洞水库8种重金属含量分别超过广东省土壤重金属背景值的1.88~2.75、1.05~2.32和1.69~6.45倍.除凤凰山水库的As,大镜山水库的As和Cu,竹仙洞水库的Cr和Ni外,其余重金属含量均呈现枯水期>丰水期的特征.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3座水库污染程度为:竹仙洞水库>大镜山水库>凤凰山水库.其中,凤凰山水库和大镜山水库仅Hg、 Zn和Pb元素表现为轻度污染,竹仙洞水库整体均受到轻度或偏中度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凤凰山...  相似文献   
993.
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和rep—PCR聚类分析等手段,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入侵植物黄顶菊对土壤中磷细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顶菊入侵后增加了土壤中无机磷和有机磷细菌的数量,入侵后其数量分别为人侵前的1.17倍和1.08倍。rep—PCR基因指纹分析结果显示,黄顶菊入侵前土壤磷细菌包含19个聚类群,其中无机磷细菌10个聚类群,有机磷细菌9个聚类群;入侵后土壤磷细菌包含22个聚类群,其中无机磷细菌11个聚类群,有机磷细菌11个聚类群。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黄顶菊入侵后土壤中无机磷细菌的丰富度指数、香农一威纳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1和2.369,高于入侵前的10和2.303;有机磷细菌的丰富度指数、香农一威纳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1和2.398,高于入侵前的9和2.197,而2种细菌的物种均匀度指数基本不变。本文从土壤微生态学的角度初步探讨了黄顶菊入侵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磷细菌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黄顶菊入侵的地下化感机制和竞争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4.
中国水土重金属污染的防治对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我国水土重金属污染的形势严重.现行执法的依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体现了对持久蓄积性污染物实行封闭零排放的原则精神.但目前从水质的监测评价到污染物的削减控制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背离和混淆二类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控制要求的问题.为扭转当前我国水土重金属严重污染,首要的应从端正环境保护系统的技术路线开始,并阐述了其技术要点;同时还提出对5种重点重金属实施独立的环境保护立法,才能保证源头严控超量排放技术路线的实施.  相似文献   
995.
空气污染对气候变化影响与反馈的研究评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都是人类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其影响与反馈已成为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领域的研究热点. 总结了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相互作用机理,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有关空气污染对气候变化影响及反馈的研究成果,并且重点评述了黑碳和硫酸盐气溶胶辐射强迫及其气候效应、气候变化对近地面臭氧和颗粒物影响等领域的研究进展. 分析指出,现阶段尚没有一个能够综合考虑气象条件、排放源、下垫面等诸多因子对空气污染的影响机理过程模型,无法定量描述大气组分在不同气象条件作用下的演变过程等. 提出未来研究中应深化对机理机制的认识,减少模式的不确定性,加强在排放清单的编制、立体观测网的构建、互馈机理的试验、模式的集成耦合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6.
杭州市超细微粒数浓度和粒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FMPS(fast mobility particle sizer)对杭州市城区和城郊工业园区超细微粒的数浓度及粒径分布进行现场跟踪测量,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杭州市大气超细微粒在5~500 nm内,主要呈对数双峰分布,峰值粒径多处在10~50 nm间.城郊工业园区的平均总数浓度最高,达4.11×104 cm-3,最高值出现在中午,而城区的峰值粒径区间整体右移,表明超细微粒污染较轻.超细微粒数浓度在上午和下午的上、下班期间出现不同程度上升,夜间浓度普遍降低,但偶有波动.部分工厂有夜间工作情况,故夜晚空气质量的下降也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97.
郭俊元  赵净  付琳 《中国环境科学》2016,36(11):3360-3367
采用水稻秸秆制备微生物絮凝剂,研究了微生物絮凝剂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微生物絮凝剂与聚合氯化铝(Polyaluminum chloride,PAC)复配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过程.结果表明,制备微生物絮凝剂的最佳条件为:800mL蒸馏水、200mL水稻秸秆酸解液、4g K2HPO4、2g KH2PO4、0.2g MgSO4、0.1g NaCl、2g尿素,在此条件下,微生物絮凝剂产量达0.96g/L.保持原污泥pH值,当微生物絮凝剂投加量为12mg/L,干污泥量(DS)较原污泥提高了59.5%,污泥比阻(SRF)降低了53.6%,表明经微生物絮凝剂絮凝处理,污泥脱水性能显著改善.保持原污泥pH值,当PAC投加量为3g/L,干污泥量(DS)为16.4%,高于原污泥的13.2%,污泥比阻为(SRF)5.4×1012m/kg,低于原污泥的11.3×1012m/kg,说明PAC对污泥脱水性能有着明显的改善作用.响应面分析结果显示,污泥脱水最佳条件为微生物絮凝剂8.1mg/L、PAC 1.9g/L、pH值8.0,相应DS和SRF分别为24.1%和3.0×1012m/kg.实际污泥脱水工程中,污泥pH往往不进行调节,保持原污泥pH=6.4条件下,DS和SRF分别为23.6%和3.2×1012m/kg,均优于单独采用微生物絮凝剂和PAC时的污泥脱水效果.  相似文献   
998.
污泥厌氧消化和后续处理中沙门氏菌杀灭及VBNC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符波  王燕  姜谦  陈燕  刘和 《中国环境科学》2013,33(1):103-110
应用最大或然数(MPN)培养法和反转录定量PCR(RT-qPCR)技术研究了4种污泥厌氧消化方式以及后续处理过程中沙门氏菌杀灭及有活性但不可培养(VBNC)状态的发生情况.中温厌氧消化(MAD)和高温预处理后中温消化(65℃+MAD)的沙门氏菌分别减少了2.8和5.6个数量级;高温厌氧消化(TAD)和高温-中温两相厌氧消化(TPAD)的沙门氏菌含量均低于检测限.沙门氏菌的杀灭速率常数排序为65℃+MAD>TAD>TPAD> MAD.结果显示高温对病原菌的灭活效果显著增加,高温短时预处理使得杀灭速率明显加快.TAD和TPAD的污泥VBNC沙门氏菌数量高于MAD和65℃+MAD 2个数量级,表明长时间的高温厌氧消化易导致沙门氏菌进入VBNC状态.消化污泥经过离心脱水后会出现沙门氏菌数量增加的现象,MAD、65℃+MAD、TAD和TPAD的消化污泥中沙门氏菌分别增加了1.1、2.4、3.7和2.5个数量级.但其中VBNC状态的沙门氏菌数量明显降低了1~3个数量级,表明消化后污泥中部分VBNC沙门氏菌在离心脱水过程中复活并生长,使得MPN检测得到的可培养沙门氏菌数量增加,初步解释了消化污泥经离心脱水后的病原菌再生长现象.消化污泥中沙门氏菌数量在室温放置过程中会进一步下降.  相似文献   
999.
澜沧江床沙重金属污染及其环境磁学指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积物是河流水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物的主要储存载体,其磁化率特征具有一定的污染指示意义.本研究对澜沧江干流及其11条主要支流,开展河道床沙沉积物样品采集,并测定了样品中5种重金属元素铜(Cu)、砷(As)、铅(Pb)、锌(Zn)、铬(Cr)的含量和磁化率值.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分析床沙的重金属污染程度,亦探讨了床沙重金属含量与磁化率关系.结果表明:(1)澜沧江流域自上而下,床沙中重金属含量呈减弱趋势,因流域内矿业开发、电站建设等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各断面重金属含量分布差异较大;(2)所有样点的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值均小于150,为低风险.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沉积物的磁化率特征分析结果表现一定的相似性,呈现中游磁化率值较高,污染指数值较高,而中下游磁化率值较低,污染指数值较低;(3)澜沧江床沙中重金属As含量与磁化率和频率磁化率有很好的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对床沙污染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研究结果揭示了澜沧江床沙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环境磁学指示,为澜沧江矿产资源与水能合理开发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泥鳅营底栖生活,生存能力强,易于饲养,便于采集和处理,有作为模式生物的潜力。受到污染物胁迫时,泥鳅在分子、细胞、组织、器官和个体水平上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其存活、生长和繁殖从而受到影响。泥鳅的这些特性可以被用来进行污染物毒性评价。从急性毒性、蓄积毒性、生殖力毒性、遗传毒性等方面,综述和分析了泥鳅在污染物毒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