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9篇
  免费   343篇
  国内免费   703篇
安全科学   391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174篇
综合类   1618篇
基础理论   262篇
污染及防治   73篇
评价与监测   113篇
社会与环境   127篇
灾害及防治   7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158篇
  2020年   179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56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陈烜  汤兵  张姿  宾丽英  黄绍松  付丰连  邱兵 《环境科学》2014,35(8):3031-3037
研究了曝气膜生物反应器运行过程中活性污泥主要活性特征变化及其对膜污染的影响.通过排出剩余污泥的办法维持活性污泥浓度在4000 mg·L-1左右,并连续运行75 d.运行期间,每日检测活性污泥的各项性质指标便于反映污泥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反应器运行时间的延长,污泥脱氢酶活性逐渐增加,其对反应器的运行有着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会强化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去除,但另一方面则导致了胞外聚合物的增加,并加速膜污染.而污泥表观产率则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先增加后有所减少,其粒径逐渐减小,且胞外聚合物呈现增加的趋势,总的出水水质情况逐渐提高,与此同时,反应器内原生动物及后生动物在运行前期较少,而在后期大量出现.膜污染分析结果表明运行后期膜污染速度明显加快,其原因在于:污泥粒径的减小以及胞外聚合物的增加导致细小颗粒及胞外聚合物堵塞或在膜表面沉积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82.
北京典型道路交通环境机动车黑碳排放与浓度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研究对2009年北京市典型道路(北四环中路西段)进行实际交通流监测和调研,分析了总车流量、车型构成和平均速度的日变化规律.应用北京机动车排放因子模型(EMBEV模型)和颗粒物黑碳排放的研究数据,计算该路段的黑碳平均排放因子和排放强度.根据同期观测的气象数据,应用AERMOD模型对道路黑碳排放进行了扩散模拟,并根据城市背景站点和道路边站点的监测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该路段黑碳平均排放因子与重型柴油车在总车流中所占比例呈现出极强的相关性,由于北京市实行货车区域限行制度,日间时段总车流的平均黑碳排放因子为(9.3±1.2)mg·km-1·veh-1,而夜间时段上升至(29.5±11.1)mg·km-1·veh-1.全天时均黑碳排放强度为17.9~115.3g·km-1·h-1,其中早(7:00—9:00)晚(17:00—19:00)高峰时段的黑碳排放强度分别为(106.1±13.0)g·km-1·h-1和(102.6±6.2)g·km-1·h-1.基于同期监测数据验证,AERMOD模型的模拟效果较好.模拟时段的道路黑碳排放对道路边监测点的平均浓度贡献为(2.8±3.5)μg·m-3.由于局地气象条件差异,日间和夜间的机动车排放对道路边黑碳的模拟浓度存在显著差异.日间时段,小型客车排放对道路边站点的黑碳浓度贡献最高,达(1.07±1.57)μg·m-3;其次为公交车,达(0.58±0.85)μg·m-3.夜间时段货车比例明显上升,其黑碳排放占主导地位,贡献浓度(2.44±2.31)μg·m-3.  相似文献   
83.
针对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影响因素及方式分析问题,介绍了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特征,包括公开性、双向性和参与性,对公众参与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主要分析了利害关系人、法律制度、公共政策、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信息化程度,探讨了公众参与有效性要素的措施,主要有公众人员的选择、公众赋予的权力、参与时间的选择、解决矛盾能力和公众参与形式,在环境影响评价中进行公众参与不仅是环境影响评价本身的需要,同时也是中国民主制度的体现。  相似文献   
84.
城镇污泥蚯蚓堆肥硝化进程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硝化是城镇污泥蚯蚓堆肥稳定化的最后一个阶段,研究硝化进程及其影响因素对减少蚯蚓堆肥过程中的NH_4~+积累、氮素损失和加快蚯蚓堆肥稳定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考察了蚯蚓生物量、环境温度以及好氧条件对蚯蚓堆肥NH_4~+、NO_3~-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蚯蚓生物量对NH_4~+、NO_3~-含量变化影响较大,并存在显著的跃变特点,即当蚯蚓生物量超过一定数量时,会显著加快氨化和硝化速率.环境温度显著影响堆肥氨化作用,影响大小顺序为25℃20℃15℃;环境温度仅对蚯蚓堆肥硝化速率产生影响,但不改变堆肥的硝化进程.蚯蚓堆肥好氧条件对硝化影响大于对氨化的影响,好氧条件优劣不但影响硝化进程还影响硝化速率,氧环境条件好的蚯蚓堆肥硝化进程启动早,硝化速率高.  相似文献   
85.
采用XAD-8大孔吸附树脂对水体和底泥中的有机物进行组分分离,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三维荧光光谱(3DEEMs)对自然水体和底泥中的疏水酸(腐殖酸、富里酸)、疏水碱、疏水中性物质和亲水物质进行表征和对比.结果表明,水体中有机物含量:亲水物质富里酸腐殖酸疏水碱疏水中性物质,底泥中有机物的含量为:腐殖酸富里酸亲水物质疏水碱疏水中性物质.根据红外、紫外、三维荧光光谱可知底泥中有机物的芳香程度、不饱和程度及分子量大小略高于水体有机物.根据荧光指数(FI)和自生源指标(BIX)可知,底泥和水体的腐殖酸和富里酸主要来源于陆生动植物和土壤有机质,而其余物质主要源于细菌和藻类活动.  相似文献   
86.
介绍了清洁生产的涵义和评价内容,探讨并建立了医药厂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分析的指标体系、指标权值和评价方法,以海南某医药厂为分析对象,对该厂环境影响评价进行了有效而全面的清洁生产分析,提出了医药厂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分析的建议,是医药厂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分析的一次新尝试.  相似文献   
87.
苯甲地那铵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苦味剂,近年来被发现在欧洲水体中普遍存在。建立灵敏可靠的环境样品前处理分析方法对评价其环境行为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优化关键前处理过程参数,建立了水中苯甲地那铵的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系统考察了该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基质效应、检出限以及线性范围。研究表明:当调节水样pH至8以上,采用混合型阳离子交换小柱(200 mg, 3 mL)富集水样,采用含体积分数2%甲酸的甲醇溶液洗脱时,该方法可获得最佳回收率;纯水和环境水样中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7%~105%和89%~119%,相对标准偏差小于7%;基质效应均在24%以内;方法检出限为0.07 ng/L,线性范围为0.01~50μg/L。该方法可用于环境水体中苯甲地那铵的痕量检测。  相似文献   
88.
活性自土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含微细白土颗粒的强酸性废水,处理效果一直不佳.实验改进白土生产工艺,通过粒度控制,从根本上减少白土生产过程中超细白土颗粒的产生,循环利用硫酸和洗涤水以减少成本和对环境的污染.并对影响活性自土质量的主要生产工艺条件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试验研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成功地制备了脱色率92.88%,过滤速度21.27mL/mim的高效植物油活性白土.  相似文献   
89.
铁路洗涤废水中含有的主要污染物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是我国环境标准中第2类污染物质.目前,铁路洗涤废水的处理以物理和化学法为主,存在效果不稳定、成本较高和工艺复杂等问题,急需寻求一种适合铁路洗涤废水特点的处理工艺.用SBR小试装置进行铁路洗涤废水处理实验研究,并且投加LAS降解菌于SBR中,进行了工艺参数的确定,处理效果考察和投菌前后对比等方面的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90.
以赤水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根据Landsat8 OLI卫星影像获取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利用ArcGIS的水文、空间分析模块提取22个子流域,分析子流域不同形态氮(TN、NO_3~--N、NH_4~+-N)的输出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赤水河各子流域TN、NO_3~--N、NH_4~+-N浓度范围分别为1. 27~4. 13、1. 14~3. 97、0. 01~0. 35 mg/L。TN和NO_3~--N与流域内耕地、灌草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 663 (p 0. 01)、0. 538 (p 0. 05)和0. 631(p0. 01)、0. 530(p0. 05),TN、NO_3~--N、NH_4~+-N与流域内耕地、灌草浓度表现为显著正相关,流域内耕地、灌草对TN、NO_3~--N输出均表现为显著的"氮源"作用。NH_4~+-N的相关系数为-0. 558(p 0. 01),耕地对NH_4~+-N输出起显著"氮汇"作用。TN、 NO_3~--N与林地的相关系数为-0. 673 (p 0. 01)、-0. 652(p0. 01),林地对TN、NO_3~--N输出起到了显著的"氮汇"作用。NH_4~+-N与林地的相关系数为0. 435(p0. 05),林地对NH_4~+-N的输出起"氮源"作用。各子流域的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受土地利用结构带来的面源污染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