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32篇 |
免费 | 1587篇 |
国内免费 | 21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52篇 |
废物处理 | 131篇 |
环保管理 | 313篇 |
综合类 | 2431篇 |
基础理论 | 624篇 |
环境理论 | 1篇 |
污染及防治 | 724篇 |
评价与监测 | 241篇 |
社会与环境 | 242篇 |
灾害及防治 | 17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4篇 |
2024年 | 135篇 |
2023年 | 155篇 |
2022年 | 268篇 |
2021年 | 278篇 |
2020年 | 268篇 |
2019年 | 184篇 |
2018年 | 191篇 |
2017年 | 255篇 |
2016年 | 199篇 |
2015年 | 237篇 |
2014年 | 288篇 |
2013年 | 323篇 |
2012年 | 297篇 |
2011年 | 272篇 |
2010年 | 235篇 |
2009年 | 204篇 |
2008年 | 228篇 |
2007年 | 207篇 |
2006年 | 164篇 |
2005年 | 140篇 |
2004年 | 131篇 |
2003年 | 119篇 |
2002年 | 105篇 |
2001年 | 73篇 |
2000年 | 101篇 |
1999年 | 62篇 |
1998年 | 37篇 |
1997年 | 38篇 |
1996年 | 28篇 |
1995年 | 26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24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51.
本文探讨了通过农业技术措施,控制稻田甲烷排放以及减少甲烷排放的潜力。试验结果表明:(1)用沼渣代替农家肥堆肥作基肥时,4种沼渣基肥处理中,有3种处理稻田甲烷排放通量比施农家肥的处理减少24~62%,比单纯施化肥处理减少11~56%;1种沼渣(马粪)由于腐熟度不够,其处理甲烷减排效果不明显;(2)改换氮肥的施用种类。以硝铵、硫铵代替尿素作追肥,甲烷排放通量分别减少26%和46%;(3)稻田的科学灌溉技术,从水用分蘖到抽穗期间,间歇落干,可以明显减少甲烷排放,而对产量无影响;(4)水稻半旱式栽培技术,也可明显抑制稻田甲烷排放。 相似文献
52.
53.
Influences of adding easily degradable organic waste on the minimization and humification of organic matter during straw composting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Yi N. Shan Jin H. Chen Lei Wang Fan Li Xiao H. Fu Yi Q. L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health. Part. B》2013,48(5):384-392
To find a better composting process with low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and high humus production, the effect of adding kitchen waste on reduction and humification of organic matter during straw composting was studied. Three processes were compared, consisting of different ratios of straw and kitchen waste (1:2, 1:1, and 2:1). At four time points over a 62-d incubation, the reduction and humification of compost was evaluated by measuring the total mass, carbon content, and humic material content of the compost. Treatment 1 (straw/kitchen waste ratio of 1:2) reduced the total mass of compost the most. Treatment 2 (straw/kitchen waste ratio of 1:1) reduced the total carbon content the most, reflecting the highest emission of greenhouse gas. Treatment 3 produced the most humic acid material and released the lowest amount of carbon. Henc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reducing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increasing stable organic matter such as humus and humic acid during composting, treatment #3 was optimal. The three treatments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microbial biomass and enzyme activity during composting. The highest amount of active microbial biomass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largest reduction in compost mass (treatment 1). Higher proportions of straw (treatments 2 and 3), which contains more lignin, were associated with greater β-glycosidase activity, which may generate more humus that can improve soil quality. Dehydrogenase activity seemed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microbial factor in organic carbon catabolism or humification. 相似文献
54.
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标志着中国低碳减排进入新的阶段,从国家层面的宏观政策包括各个行业的行业政策都在推行各种低碳减排政策,从行业异质性视角动态分析碳减排政策的效应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意义。为此,构建一个包含环境外部性和碳减排政策的多行业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研究许可证交易和碳税两种政策情景下,行业技术冲击、税收政策和减排政策调整冲击对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排放的动态效应。模拟发现:许可证交易政策情景下,行业技术冲击具有明显的结构性效应,覆盖行业企业减排率上升,排放下降,而未覆盖行业排放随产出上升而上升,而在碳税政策情景下,这种差异并不明显。政府采用盯住总排放波动的碳减排政策能够有效地减少冲击带来的福利损失,提高对维持排放水平的关注程度能够减少相应的福利损失。建议政府有效地权衡经济增长和改善环境二者之间的关系,在不造成大的负面经济影响的前提下,加大减排政策力度,推广和扩大碳交易试点范围,尽快在全国建立统一的碳市场。制定碳减排政策时,考虑碳减排政策收入的返还机制,配以减税的财政政策以刺激经济,缓和减排政策的负面影响。政府应根据排放水平顺周期地动态调整碳减排政策的强度,适当提高对维持排放水平的关注程度。 相似文献
55.
完善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体系,能为国家和各级政府摸清“家底”,进行宏观经济管理、资源配置等工作提供重要的数据信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之后,与此相关的理论研究迅速增加,但针对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和运用的理论与实践仍存在一些模糊认识;诸如自然资源负债等难以确定的问题。着眼于此,本文对我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现状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总结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和运用的六个关键问题,即对国际规范SEEA2012和SNA2008的认识问题,对以县级单位为起点的编制主体的认识问题,对单式和复式表格根本区别的认识问题,对实物量和价值量转换难点的认识问题,对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信息渠道与平台建设的认识问题,对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中各部门权责关系的认识问题。以此为基础,本文从国际做法和国内实践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本文观点:编制和运用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应全面理解、充分借鉴SEEA2012和SNA2008的国际规范;确立以县级及以下政府层级为起点的编制主体;转变为“从单式到复式”的编表思路,坚持使用复式表格;迈出实物量向价值量转化的重要一步,重视价值量核算;建设自然资源数据收集的信息渠道与平台;处理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中各部门间的权责关系。本文研究有利于推进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与运用工作,发挥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6.
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及若干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毅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3,3(1):50-54
中国具有十分特殊的基本国情,如何根据中国的国情以及特定的历史与现实条件,选择适宜的组织机制,实施正确的长期发展战略,加速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这是一个十分紧迫而又令人关注的重大课题。本文主要从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分析中国现代化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应采取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57.
重庆境内河流属长江水系,以长江,嘉陵江,涪江等河流为骨干和主体,水域面积8.25万ha,占水域总面积的76.4%,船体网箱养鱼是近年来在该地区兴起并迅速发展的鱼类集约化养殖方式。本文根据船体网箱养鲤试验结果和有关资料,分析了重庆境内江河水温,含氧量,流速,含沙量,浮渣,工业污染特点及对船体网箱养鱼的影响,拟合了养殖舱内,外流速关系及含沙量与透明度关系,并就船体网箱养鱼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措施。 相似文献
58.
垂直流芦苇人工湿地对化粪池出水净化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同种基质上种植相同数目的芦苇,研究了垂直流人工湿地对化粪池出水的净化效果,以及不同水力停留时间对污水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同种填料、不同水力停留时间,对污水中TP、NH4^+-N.CODcr的净化效果不同。由于芦苇根系和微生物的吸收与分解作用,以及基质的吸附作用,种植芦苇的人工湿地出水水质要比未种芦苇的好。 相似文献
59.
清洁生产的回顾与展望——世界及中国推行清洁生产的进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促使清洁生产在新的世纪里持久深入地进行 ,有必要对其过去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总结 ,也非常有必要对其发展趋势做出判断预测。本系列文章共包含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回顾了世界范围内及我国推行清洁生产的进展情况 ,第二部分归纳了国际上清洁生产的成功做法和发展趋势 ,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我国未来几年内的清洁生产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60.
基于对西北地区大开发的关键性难题与一些违背自然规律的不良倾向的讨论 ,认为大开发的实施需要在系统科学思维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资源—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近年来 ,许多科学家从各种角度揭示了我国西北乃至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持续干旱的发展规律 ,对干旱化趋势与水盐失衡的分析表明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化将长期存在 ,生态将继续退化 ,这种趋势是人力不可抗拒的。人为活动尤其是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对土壤生态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应该在严格控制水资源利用总量的前提下 ,调整用水格局 ,发展节水经济 ,科学确定社会经济用水和生态用水的比例 ,保证必须的生态用水 ,大力发展生态植被。指出在分析西北生态环境问题时过于强调人为活动而忽视自然因素作用的倾向 ,讨论了水库兴修、灌溉、土地利用与改良、深层水利用、水环境脆弱性等水资源—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中的若干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