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1篇
  免费   183篇
  国内免费   457篇
安全科学   175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75篇
综合类   891篇
基础理论   153篇
污染及防治   63篇
评价与监测   29篇
社会与环境   52篇
灾害及防治   5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以影响我国大陆干湿状况的孟加拉湾和南海两股水汽的疑似交界影响区域之一的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为研究区,借助稳定性同位素质谱仪MAT253测定2014年16个点、239个有效样本的雨季大气降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完成了基于GIS平台的δD、δ18O空间格局分析,实现了中国夏季风西南水汽和东南水汽的交互区域界定。主要研究结果有三点:(1)2014年雨季及6月中下旬一次降水过程δD和δ18O空间变化格局基本一致,因为夏季风大气降水δD和δ18O均沿水汽输送路径不断衰减;(2)大气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空间分布主要受降雨量效应和大陆效应的影响,哀牢山高大地形阻隔及云南高原正地形水汽截留作用可能是其数值发生突变的主要原因;(3)2014年夏季的西南水汽在越过哀牢山后与东南水汽在红河、个旧、蒙自附近交互影响使δD和δ18O发生显著变化,6月中下旬一次降水过程中的氢氧同位素数值在红河、个旧附近达到最低,两者互为验证红河、个旧应该是西南水汽和东南水汽影响区域分界。  相似文献   
992.
三峡库区典型消落带CH4排放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雪思  郝庆菊  黄哲  范志伟  江长胜 《环境科学》2017,38(10):4370-4379
为了探讨亚热带水库消落带CH_4的排放规律,选取三峡库区王家沟一典型消落带内5个高程(180、175、165、155及140 m)为研究对象,其中175、165和155 m位于消落带上,180 m高程为永不淹水的陆地,140 m高程为永久淹水对照区.采用静态暗箱、浮箱/气相色谱法对各高程生态系统CH_4的排放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连续观测.结果表明,175 m和165 m高程在实验观测的第一年CH_4排放通量变化不明显,而155 m和140 m高程处表现为单峰型的夏季CH_4排放高峰;次年在三峡水库实现最高蓄水位175 m后,175 m高程在淹水期间CH_4排放呈现单峰态,之后表现为源汇交替的无规律排放,而165m、155 m以及140 m高程均大致呈现出冬季高CH_4排放的单峰态;在整个观测期间,180 m高程CH_4排放通量较为稳定,未出现明显峰值.另外,位于消落带上的175、165和155 m高程均表现为淹水期CH_4排放大于落干期.各高程处CH_4年累积排放量为140 m(99.58 kg·hm~(-2))155 m(82.98 kg·hm~(-2))165 m(65.38 kg·hm~(-2))180 m(6.32 kg·hm~(-2))175 m(4.27 kg·hm~(-2)),表明淹水时间越长的土壤,其环境更有利于CH_4的产生.相关性分析显示,陆地与消落带落干期的CH_4排放与土壤碳组分及pH无显著相关性,但CH_4排放通量随土壤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大;水-气界面上,140 m高程CH_4排放通量与水深有显著线性负相关关系;表明土壤含水率是影响消落带落干期CH_4排放的关键因子之一,而水-气界面上CH_4的排放则受到淹水深度的调控.  相似文献   
993.
轻型汽油车排放颗粒物数浓度和粒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机动车颗粒物排放研究多集中于重型柴油车,对于轻型汽油车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对3辆缸内直喷(GDI)汽车和1辆进气道喷射(PFI)汽车排放颗粒物的数浓度与粒径分布进行测试,并利用两台不同检测下限的颗粒物冷凝生长计数器(CPC)对轻型汽油车颗粒物实际排放水平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GDI汽车排放的颗粒物数浓度高于PFI汽车一个数量级,冷启动下颗粒物主要在测试循环前200 s大量产生,GDI汽车排放颗粒物数浓度与工况速度变化关系密切,而PFI汽车变化相对较小.GDI与PFI汽车排放的颗粒物粒径分布均具有核模态和积聚模态两个特征峰,核模态颗粒物峰值粒径约为20~27 nm,积聚模态约为80~95 nm.粒径检测下限为2.5 nm的UCPC测得的颗粒物数浓度比法规使用的粒径测量下限为23 nm的CPC测量结果分别高出35.0%(GDI)和50.4%(PFI).表明喷油技术是影响颗粒物数量排放水平的关键因素,法规测试会低估轻型汽油车实际颗粒物排放水平.  相似文献   
994.
目前国内对进口废塑料清洁程度的合格评定,长期以来一直采取感官检验的定性方法,引起了较多争议.以<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废塑料>(GB16487.12)为依据,分析了GB16487.12对进口废塑料清洁程度进行规定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对进口废塑料清洁程度采取定量化的合格评定原理,提出参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和<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对进口废塑料清洁程度制定定量化限量要求,并建议尽快修订现行国家标准<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废塑料>.  相似文献   
995.
随着沿海经济和海洋开发活动的快速发展 ,海洋环保问题日益突出 ,海洋环保产业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论述了发展海洋环保产业的必要性 ,界定了海洋环保技术及其产业的内涵 ,概述了我国海洋环保技术和产业的发展现状 ,并提出了发展我国海洋环保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6.
海表面温度是海洋科学研究中重要的参数之一,有效预测海表面温度对海洋灾害预警、海洋经济以及海洋生态环境研究具有重大意义。针对海表面温度具有周期性、持续性、非平稳性和非线性的特性,首先利用基于局部加权回归的周期趋势分解方法将原始海表面温度序列分解为周期项、趋势项和余项,挖掘海表面温度的潜在信息并去除序列中的随机噪音,再结合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的优点,搭建神经网络来预测未来5天内的海表面温度。通过与其它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预测海表面温度时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能够实现海表面温度的有效预测。  相似文献   
997.
998.
本文对目前粪便中氮磷和抗生素的常规检测方法和前沿检测技术进行了介绍,讨论了这些方法的技术瓶颈和未来研究方向,并得出以下结论:1)粪便样品的常规检测方法具有准确度高、灵敏度好的特点,但需要在专业实验室进行或需要使用大型仪器,难以满足原位快速检测或在线监测的需要,因此粪便中氮磷、抗生素检测新技术的研究十分必要;2)粪便中的氮磷、抗生素等成分可通过前处理方法提取,再结合简单、便捷的电化学法、荧光法等对其进行检测,以实现快速、原位分析或在线监测;3)粪便中污染物的高效检测技术在未来的发展空间和需求较大,将电化学法、荧光法等应用于粪便中氮磷、抗生素的检测需要持续深入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999.

Dark septate endophytes (DSE)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plant roots grown in stressful habitats, especially in heavy metal-polluted soils. But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physiological interactions between DSE and plants under heavy metal stress.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growth, Cd content, and physiological response of Zea mays L. to a root-colonized DSE, Exophiala pisciphila, were analyzed under Cd stress (0, 5, 10, 20, and 40 mg/kg) in a sand culture experiment. Under high Cd (10, 20, and 40 mg/kg) stress, the DSE colonization in roots increased the maize growth, kept more Cd in roots, and decreased Cd content in shoots. The DSE colonization improved the photosynthesis and induced notable changes on phytohormones but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antioxidant capability in the maize leaves. Moreover, there were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gibberellic acid (GA) content and transpiration rate, zeatin riboside (ZR) content, and photosynthetic rate in maize leaves.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DSE’s ability to promote plant growth was related to a decrease on Cd content and the regulation on phytohormone balance and photosynthetic activities in maize leaves.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对江苏省常熟市全市范围代表性水稻土采样并布置室内短期(20 d)培育实验,研究土壤有机碳矿化过程动态,并分析其与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水溶性有机碳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水稻土有机碳含量变化为488~2731 g/kg,平均为1807 g/kg,全氮含量变化为058~284 g/kg,平均为186 g/kg;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分别为2940~1 2874,1854~8178和701~2879 mg/kg,且不同土属间存在显著差异(〖WTBX〗p〖WTBZ〗<005);土壤呼吸强度为3476~19168 mgCO2/(kg·d),平均为7993 mgCO2/(kg·d),不同土属间高低顺序为乌栅土>乌黄泥土>灰黄泥土>白土>黄泥土>乌沙土;培养期内有机碳日均矿化量为1076~6520 mgCO2/kg,平均为4046 mgCO2/kg,有机碳累计矿化量为21525~1 30213 mgCO2/kg,平均为80720 mgCO2/kg,不同土属间有机碳日均矿化量和累计矿化量变化趋势为乌栅土>乌黄泥土>乌沙土>白土>灰黄泥土>黄泥土;研究区域水稻土有机碳矿化率为307%~758%,但不同土属间差异不显著(p>005)。统计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呼吸强度和日均矿化量与微生物生物量碳及水溶性有机碳之间均呈显著正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686、0594、0826、074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