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64篇
  免费   1386篇
  国内免费   2988篇
安全科学   1273篇
废物处理   171篇
环保管理   777篇
综合类   7106篇
基础理论   1306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562篇
评价与监测   547篇
社会与环境   668篇
灾害及防治   427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222篇
  2022年   620篇
  2021年   596篇
  2020年   803篇
  2019年   510篇
  2018年   485篇
  2017年   489篇
  2016年   452篇
  2015年   558篇
  2014年   536篇
  2013年   680篇
  2012年   814篇
  2011年   850篇
  2010年   712篇
  2009年   677篇
  2008年   632篇
  2007年   675篇
  2006年   631篇
  2005年   488篇
  2004年   345篇
  2003年   246篇
  2002年   198篇
  2001年   185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建筑材料隐含环境影响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建筑业快速发展,建筑开发使用大量的建筑材料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严重负荷.以上海市为案例,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基于北京工业大学和Ecoinvent数据库中的建筑材料生产数据,采用ReCiPe法对上海市建筑物的材料隐含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并对未来的环境影响潜值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上海市居住建筑和非居住建筑所产生的各类环境影响中人类毒性、金属损耗最为突出,约占总环境影响的45%和20%;环境影响主要来源于钢筋和木材的生产,对各类环境影响贡献度分别约为47%、17%;高层居住建筑和非居住建筑中的工厂建筑物化环境影响在各自类型中所占比例最高.按现有趋势发展,2020年上海市居住建筑开发规模和环境影响潜值均将达到2014年的1.52倍,非居住建筑则可达到2014年的1.14倍.针对上海市建筑材料环境影响分析结果,为有效减轻上海市建筑物的环境影响,需重点关注钢筋、铝材、木材以及混凝土的生产,识别生产过程中污染物转移环节进而改进工序;在设计阶段考虑选择环境影响负荷低的绿色建材,如混凝土砌块、高性能混凝土等,从而降低环境影响;同时,应重点关注隐含环境负荷高的高层居住和工厂建筑类建筑,通过降低建材使用量等方案降低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272.
Environmental exposure and health risk upon engineered nanomaterials are increasingly concerned. The family of mesoporous carbon nanomaterials(MCNs) is a rising star in nanotechnology for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 with versatile applications in electronics,energy and gas storage, and biomedicine. Meanwhile, there is mounting concern on their environmental health risks due to the growing production and usage of MCNs. The lung is the primary site for particle invasion under environmental exposure to nanomaterials. Here, we studied the comprehensive toxicological profile of MCNs in the lung under the scenario of moderate environmental exposure. It was found that at a low concentration of 10 μg/mL MCNs induced biophysical inhibition of natural pulmonary surfactant. Moreover, MCNs at similar concentrations reduced viability of J774 A.1 macrophages and lung epithelial A549 cells.Incubating with nature pulmonary surfactant effectively reduced the cytotoxicity of MCNs.Regarding the pro-inflammatory responses, MCNs activated macrophages in vitro, and stimulated lung inflammation in mice after inhalation exposure, associated with lung fibrosis.Moreover, we found that the size of MCNs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regulating cytotoxicity and pro-inflammatory potential of this nanomaterial. In general, larger MCNs induced more pronounced cytotoxic and pro-inflammatory effects than their smaller counterparts. Our results provided valuable information on the toxicological profile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 risks of MCNs, and suggested that fine-tuning the size of MCNs could be a practical precautionary design strategy to increase safety and biocompatibility of this nanomaterial.  相似文献   
273.
为评估不同交通状态下公交车运行特征和排放水平的差异,现场采集广州市B9、226线路公交车的逐秒GPS数据,以ES-VSP(发动机负荷-机动车比功率)分布表征畅通、轻度拥堵和中度拥堵下的公交车运行特征,结合IVE(international vehicle emission)模型求得公交车平均排放因子并分析其差异.结果表明:①所测公交车的发动机低负荷区中bin11(-1.6 < ES ≤ 3.1,-2.9 kW/t ≤ VSP < 1.2 kW/t)频率范围为50.55%~83.39%,中度拥堵时bin 11频率是畅通时的1.1~1.3倍;② 3种交通状态下公交车的CO、VOC(运行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VOCevap(蒸发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NOx(氮氧化物)和PM(颗粒物)平均排放因子范围分别为7.63~11.40、0.26~0.46、0.68~1.56、0.32~0.51和0.72×10-2~1.28×10-2 g/km;③同种交通状态下,主干路公交车专用道和BRT车道的公交车的大部分污染物平均排放因子低于次干路混行车道、主干路混行车道,中度拥堵时主干路BRT车道的CO、VOC、VOCevap、NOx和PM平均排放因子相对其他道路最低,分别为7.66、0.27、0.87、0.32和0.75×10-2 g/km;④次干路混行车道、主干路混行车道的公交车污染物平均排放因子随交通状态愈加拥堵而增大,但畅通时主干路BRT车道的公交车行驶速度、加速度较高,导致CO平均排放因子较高,对应3种交通状态其比例为1.0:0.9:0.8.研究显示,交通状态对公交车运行和排放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74.
山林地表慢渗系统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厂尾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山区污水处理厂周边森林植被构建慢速渗滤污水处理系统,用来处理山区农村生活污水厂尾水。结果表明,慢渗系统能够深度净化污水尾水,对COD_(Cr)、NH_3-N、NO_3-N、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3.8%、40.2%、14.3%、11.3%和23.6%。并且土层越深,COD_(Cr)、TN、TP浓度越低,相应的去除率越高,而NO_3-N、TN去除率则呈降低趋势;山体坡度越大,COD_(Cr)、氨氮浓度有升高趋势,硝态氮、TN、TP有降低趋势;而坡长越大,COD_(Cr)、NH_3-N、NO_3-N、TN浓度有降低趋势,TP有升高趋势。此外,植被类型对水样化学性质有一定影响,竹林更利于COD_(Cr)、NH_3-N、TP浓度的降低,针阔混交林更利于NO_3-N、TN浓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275.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海岸带区域的生态脆弱性逐渐凸显。本文基于VSD模型,从暴露性、敏感性及适应能力三个维度构建了包括3个层级、23个指标、5个评价等级的海岸带生态脆弱性评价体系,并选取全国第六大海岛县东山县作为研究区域,分为三个单元分区分别进行评价。结果表明,VSD模型可有效用于海岸带区域生态脆弱性的科学评估,评价结论显示东山县的东南部区域脆弱性程度最高,北部区域次之,西南部区域最低。通过筛选对三个区域影响均较明显的指标,得到东山县海岸带区域生态脆弱性的主要构成因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东山县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276.
本文根据2014年春季(5月)、夏季(8月)、秋季(10月)天津近岸海域18个站位的海水质量监测数据,分析了海水中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海域富营养化状况,研究了COD与营养状态质量指数(NQI)的关系,浅析了赤潮生消过程中COD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夏季COD高于春季和秋季,季节性差异显著;COD基本呈现近岸高外海低、南部高北部低的趋势;NQI指数的变化范围为1.68~12.50,平均值为4.46,富营养化严重;COD与NQI指数具有显著正相关性,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海域富营养化状况;COD与赤潮生物密度、Chl a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在反映赤潮生消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77.
广西凤山县金牙乡下牙谷地内涝是当地危害最严重的岩溶内涝灾害之一,连续高强度降雨、封闭的地形地貌条件以及地下河管道排水不畅等是该地区岩溶内涝形成的主要原因。在综合考虑该地区具体的地形地貌和岩溶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排水明涵及隧洞工程对地下河进行疏导并与上游地表水分流隧洞工程相结合的岩溶内涝灾害综合治理工程方案,其中排水明涵及隧洞工程长约500m,分流隧洞工程长约8.5km,并采用相关规范标准对排水明涵及隧洞的排水量和断面进行了初步设计,可为该地区岩溶内涝灾害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78.
赣州市地质灾害发生率和发生强度日益增高,对赣州市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并对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通过对赣州市地质灾害孕育环境、发育规模、时空分布等进行实地调查以及对各种类型地质灾害发生数量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开展了赣州市地质灾害的孕育、形成与防治研究。结果表明:赣州市地质灾害发生密度较高的地区主要是西部、南部、东南部以及东北部岩性较脆弱、地面变形严重的低山丘陵区;赣州市地质灾害的发生与该地区复杂的地形地貌、特殊的地层岩性、岩土体类型以及频繁的人类工程活动呈正相关关系。该研究可为该市的防灾救灾、人类工程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79.
广东沿岸不同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3年9月茂名、珠海及陆丰海域调查数据,对3个海域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丰度分布、优势种组成及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3个海域共鉴定浮游植物4门112种,其中硅藻87种,占种类数的77.68%;甲藻17种,占15.18%;绿藻5种,占4.46%;蓝藻3种,占2.68%。其中茂名海域出现了52种,珠海海域67种,陆丰海域63种。3个海域Jaccard种类相似性指数茂名与珠海海域最高0.38。浮游植物平均丰度茂名海域最高(356.21×104/L),其次为荷包岛海域(25.13×104/L),陆丰海域最低(1.66×104/L)。3个海域优势种组成差异较大,共出现了10种,仅柔弱拟菱形藻(Peseudo-nitzschia delicatissima)为共同种类;优势种优势度指数茂名海域极高,高达0.99,其次为陆丰海域0.59。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珠海(2.98、0.60、1.13)、陆丰(1.57、0.35、1.03)高于茂名(0.11、0.03、0.73)。3个海域水质状况的生物多样性指数综合评价显示,珠海海域水质状况最好,群落结构最稳定,茂名海域则最差。  相似文献   
280.
用恒波长同步荧光法检测了280±2 nm、300±2 nm、332±2 nm 3个特征波长下的22种原油和12种燃料油的荧光强度,并以此作为变量,建立了快速定量鉴别海上溢油的原油和燃料油的Logistic回归模型。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测值2.43小于15.51、其对应P值0.97大于0.05,说明建模数据的信息被充分提取和利用。风化前后油样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显示该鉴别方法准确性较高,曲线下边面积(AUC)大于0.9,灵敏度和特异性大于0.85。用15种非建模油样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验证,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度较高,鉴别正确率达93%。此外,该模型也适用于油种风化后的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