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79篇
  免费   1079篇
  国内免费   2543篇
安全科学   937篇
废物处理   81篇
环保管理   546篇
综合类   5557篇
基础理论   984篇
污染及防治   500篇
评价与监测   388篇
社会与环境   501篇
灾害及防治   307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230篇
  2022年   519篇
  2021年   481篇
  2020年   674篇
  2019年   418篇
  2018年   419篇
  2017年   450篇
  2016年   384篇
  2015年   420篇
  2014年   354篇
  2013年   466篇
  2012年   595篇
  2011年   593篇
  2010年   524篇
  2009年   502篇
  2008年   454篇
  2007年   494篇
  2006年   480篇
  2005年   371篇
  2004年   271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藻类与有机污染物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孙红文  黄国兰 《环境化学》2003,22(5):440-444
本文就若干有机污染物对藻类的毒性效应及藻类对这些污染物的富集降解作用进行了系列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污染物对藻类的毒性有很大差别,其中三有机锡的毒性最大。此外,不同藻类对毒物具有不同的敏感性,其中扁藻Platymonas sp.和斜生栅藻S.obliquus最敏感。藻类通过生物富集和生物降解两种途径去除水中污染物,其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最容易被去除。藻类固定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藻类对污染物的降解。  相似文献   
152.
由于我国铁尾矿堆存量大、铁品位低,导致其资源化利用率低,因此,以木屑生物质作还原剂回收铁尾矿中的铁元素,考察不同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木屑添加量等对铁尾矿磁化焙烧的影响。结果表明:木屑磁化焙烧提高铁尾矿磁性性能的最佳焙烧条件为焙烧温度750 ℃、木屑添加量15%及焙烧时间40 min;在该条件下,铁精矿品位为62.84%,且铁回收率为94.58%。经物相分析发现,原铁尾矿中,含铁矿物主要为赤铁矿,而焙烧后主要以磁铁矿为主。振动样品磁强计分析表明,铁矿石的饱和磁化强度从0.04 emu·g−1提高到了46.01 emu·g−1。以木屑生物质作为还原剂进行铁尾矿磁化焙烧,可较好地提高其中铁的品位和磁化强度,从而实现铁矿石的低强度磁选分离。  相似文献   
153.
考察了蛋白胨添加量、磷酸二氢钾添加量、含水率、培养基初始pH值、基质粒径对紫色红曲霉固态发酵三七渣产红曲色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七渣固态发酵生产的红曲色素中黄色素的色价显著高于红色素;培养基特性对红色素和黄色素产量的影响规律相似;适宜的发酵培养基特性为:采用过60或80 目筛的三七渣,蛋白胨添加量5%~6%,磷酸二氢钾添加量1%,培养基含水率60%~70%,初始pH=5。  相似文献   
154.
姚琪  黄建洪  杨磊  吴熙  胡学伟 《环境工程学报》2018,12(10):2783-2790
通过硫酸盐生化代谢过程中涉硫组分(SO42-、SO32-、H2S、S2-、S2O32-、微生物含硫)等代谢特性模式研究,揭示了代谢过程中的主要限速步骤及过程代谢产物演替规律。SRB还原过程中限速步骤主要为亚硫酸根转化为硫化氢的过程,利用氮气吹脱硫化氢后,反应终点时各涉硫组分占总硫的51.38%,硫离子的量增加了2.09倍,硫酸根的去除率从83.5%提高到91.24%,亚硫酸根浓度呈现出降低的趋势;pH明显上升,并最终达到8.31,而无吹脱硫化氢的反应器最终pH为6.87。反应器中脱硫弧菌为优势菌,硫化氢被吹脱后,微生物在目、科、属水平上优势菌得到提高,硫化氢的存在抑制了优势菌的增殖。  相似文献   
155.
酸沉降对森林植物影响过程和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丰要包括如下几方而的内容:(1)概述了酸沉降作用下森林衰退的状况及其相关工作的开展情况;(2)总结了酸沉降对森林植物的影响过程和机理;(3)阐述了酸沉降对森林植物影响研究的模型和临界酸负荷值的确定;(4)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值得研究的方向。指山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是:酸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机理和森林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的反馈机制;酸沉降对非优势种、稀有种及低等植物的影响;酸沉降与其它环境因子对森林植物的共同影响;酸沉降的监控和预测,建立适合我斟实际情况的研究模型;将常规分析手段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加强抗性植物和指示植物的筛选工作;加强受损森林植被的恢复和重建工作;开展酸沉降对森林植被的格局动态及森林演替动态变化研究。  相似文献   
156.
川莓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川莓 (RubussetchuenensisBur .etFranch .)为蔷薇科 (Rosaceae)悬钩子属植物 ,分布于两湖和西南地区 ,其根和叶可用于治疗痨伤吐血、咳血、月经不调等[1] .该植物的化学成分还未见报道 ,我们将其根和叶用甲醇室温提取 ,提取物经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的 5个化合物 ,经波谱分析和与标准品对照分别鉴定为草莓苷F1(kaji ichigosideF1,1)、( ) 表儿茶素 ( 2 )、胡萝卜苷 6′ 棕榈油酸酯 ( 3)、胡萝卜苷 ( 4 )和β 谷甾醇 ( 5) .1 实验部分1 .1 仪器、材料和样品NMR谱用Bruk…  相似文献   
157.
采集广东某大型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厂一期(WI-A)和二期(WI-B)的进厂垃圾、渗滤液、飞灰、底渣和烟气样品,分析了各样品中砷、镉、钴、铬、铜、汞、镍、铅、锌共9种重金属含量,研究重金属的迁移特征。结果显示,9种重金属呈现4类不同的迁移特征,钴、铜、镍、铬主要迁移至底渣中,锌、砷、铅主要迁移至底渣和飞灰中,镉主要迁移至飞灰中,汞主要迁移至飞灰和烟气中。活性炭吸附和布袋除尘器的组合对除汞以外的重金属治理效果明显。WI-A和WI-B垃圾中的汞分别约有28%、37%随烟气排到环境中。  相似文献   
158.
高效纤维素分解菌在蔬菜-花卉秸秆联合好氧堆肥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滇池流域典型的蔬菜废物和花卉秸秆为堆肥原料,以本实验室筛选、保存的17株纤维素降解菌和1株购买的产黄纤维单胞菌(Cellulomonas Flavigena)为复合接种剂,对不同接种条件和控温条件下的联合堆肥中试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一次发酵的初始阶段,以体积分数0.5%的接种量向堆肥中接种纤维素降解复合菌剂可有效提高发酵过程堆料中纤维素降解菌的种群密度,并使其迅速成为优势菌群,尤其是当堆体处于控温55℃的工况条件时,其菌群密度可保持在3.84×109~1.80×1010CFU/g;在二次发酵的初始阶段,以体积分数1%的接种量接种,可有效提高二次发酵阶段堆温的回升.对堆料中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以及堆肥终产物的粒径分布指标--过筛率的检测表明,接种的复合纤维素降解菌可有效地降解堆料中的木质纤维素,接种处理中纤维素的降解率比不接种处理高23.64%,接种处理堆肥终产物的过筛率(2.0 cm)比不接种处理高18.28%.研究表明,用纤维素降解复合菌剂进行二次接种二次发酵,能够有效地促进蔬菜-花卉秸秆联合好氧堆肥中物料的纤维素组分的降解,达到加快堆肥进程,提高堆肥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9.
作物生长和氮含量对土壤-作物系统CO2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为探讨作物生物学特征对土壤-作物系统CO2排放的影响,本研究基于逐步收割法和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技术,以冬小麦和水稻作物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和大田试验的方法,在作物生长的主要生育期原位测定了土壤-作物系统CO2排放速率,同时测定了作物生物量和氮含量.研究结果表明:①土壤-作物系统CO2排放在生长季内呈现动态变化,土壤-水稻系统CO2排放高于土壤-冬小麦系统.②作物暗呼吸速率与生物量呈显著线性相关.③作物暗呼吸系数(Rd)的季节变化可以用植株氮含量来描述.冬小麦Rd与N含量的关系可用线性方程Rd=0.0124N-0.0076(R2=0.9879,p<0.001)表示;水稻Rd与N含量的关系可用二次方程Rd=0.0085N2-0.0049NR2=0.9776,p<0.001)表示.④作物根系的参与极大地促进了土壤呼吸.冬小麦生长季土壤表观呼吸CO2平均值为247.2 mg·(m2·h)-1 ,高于未种作物土壤1.78倍,水稻生长季为215.3 mg·(m2·h)-1 CO2,高于未种作物土壤的3.38倍.冬小麦根系呼吸系数大于水稻,其根际呼吸对土壤表观呼吸的贡献高于水稻.  相似文献   
160.
临界区甲醇的聚碳酸酯降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间歇高压反应器中研究了聚碳酸酯在甲醇临界区域的降解行为 .降解无需借助催化剂 ,降解温度 2 2 0— 2 6 0℃ ,压力5 2 0— 8 6 7MPa ,时间 5— 4 5min ,通过GC MS与GC FID对液相产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 ,聚碳酸酯醇解主要产物为碳酸二甲酯 (DMC)和双酚A(BPA) .降解温度和时间为 2 4 0℃和 30min时 ,DMC和BPA的产率分别 91 75 %和 90 0 3% .通过凝胶渗透色谱 (GPC)对 2 4 0℃醇解反应的固相聚合物进行了分析 .降解初期 ,聚合物大分子发生断裂 ,PC的数均分子量 (Mn)迅速下降 ,仅有少量DMC和BPA生成 ;降解的中间阶段 ,低聚物在降解产物中的比例快速增加 ,同时DMC与BPA相应增多 ,最终PC被完全分解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