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53篇
  免费   666篇
  国内免费   2588篇
安全科学   774篇
废物处理   305篇
环保管理   631篇
综合类   4794篇
基础理论   1127篇
污染及防治   1659篇
评价与监测   435篇
社会与环境   367篇
灾害及防治   315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38篇
  2022年   385篇
  2021年   316篇
  2020年   378篇
  2019年   273篇
  2018年   315篇
  2017年   350篇
  2016年   365篇
  2015年   421篇
  2014年   546篇
  2013年   698篇
  2012年   651篇
  2011年   686篇
  2010年   573篇
  2009年   578篇
  2008年   545篇
  2007年   541篇
  2006年   492篇
  2005年   349篇
  2004年   260篇
  2003年   238篇
  2002年   203篇
  2001年   199篇
  2000年   174篇
  1999年   135篇
  1998年   106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76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8 毫秒
651.
目前,渗滤液中污染物的粒度分布及其在渗滤液污染控制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通过系列微滤膜(1.2μm及0.45μm)对某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各处理单元的渗滤液进行梯度分离,发现悬浮物对COD、浊度的影响较大;COD主要在胶体态和可溶解态间分配,不同渗滤液中的分配情况不同;磷主要与胶体、悬浮物以各种形式结合而存在;细胶粒和溶解态等小分子对TN的贡献大;不同粒度物质对pH的影响不明显;总残渣在可溶态组分中所占比例较大。膜微滤处理渗滤液可以有效的去除一部分物质,使COD、TP、TN、浊度、电导率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H逐渐升高,但对总N、残渣的去除效果不好。  相似文献   
652.
外循环式UASB反应器处理高浓度酒精废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改进型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在中温条件下处理高浓度酒精废水,研究反应器的启动影响因素及颗粒污泥形成过程,分析反应器运行特性。在容积负荷为10.39 kg COD/(m3.d),COD去除率达90.2%,VFA在300 mg/L以下,平均产气率为0.328 m3/kg COD,取得最佳的运行效果,为高浓度酒精废水的处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53.
几种腐殖填料生物滤池COD去除效能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腐殖垃圾、泥炭、煤炭等腐殖填料及河沙构筑生物滤池,处理模拟废水,比较研究其COD去除效能及降解特征,为工艺填料改性提供理论依据。几种填料的扫描电镜分析图显示腐殖垃圾及泥炭以团聚体三维空间结构为主;煤炭与河沙表面粗糙程度较小,且主要由颗粒状物质构成。稀释平板涂布法分离出各生物滤池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微生物共3种,各系统菌落数量有差异,但种类相同。3种腐殖填料生物滤池在进水有机物浓度为500 mg/L及1000 mg/L时均有较理想的有机物去除效率。3种腐殖填料生物滤池中泥炭构筑的腐殖填料生物滤池有机物比降解速率最小,因而微生物比增长速率最小,微生物增长和自身氧化最易趋向于动态平衡,对应的饱和水力渗透系数最大,滤池最不易发生堵塞,最有利于腐殖填料生物滤池长期稳定运行,证明泥炭是一种优良的生物介质。  相似文献   
654.
研究了以丝瓜络作为生物膜载体的曝气浸没固定生物膜反应器在处理化粪池出水时的可行性以及运行性能。结果表明,丝瓜络生物膜反应器可以在2周内成功启动;水力停留时间(HRT)对COD和氨氮的去除效果有显著影响,在水力停留时间为4 h的条件下,系统对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78.5%和96.4%。另外,系统有较强抗有机污染物冲击负荷的能力,当COD和氨氮的进水浓度分别为59.3 mg/L和15.9 mg/L时,系统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较佳,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0.0%和98.9%。  相似文献   
655.
为了缓解污水处理厂日益严重的污泥处置难题,实现剩余活性污泥的无害化、减量化、稳定化、资源化利用。采用SBR系统对剩余活性污泥进行10 d的驯化,加入4.0 g/L的乙酸钠作为发酵培养基碳源和前体物质,累积聚羟基烷酸酯(polyhydroxyalkanoates,PHA)。30℃好氧发酵10 h后,PHA积累达1 125 mg/L,占污泥浓度(MLSS)的质量分数为35.7%。然后经过离心、烘干、粉碎后模压成型加工成一次性使用的可生物降解材料。使用正交实验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其最佳的物料配比和模压条件为:干污泥57%;稻草纤维20%;聚乙烯醇(PVA)19%;硬脂酸钡2%;氧化钙2%;最佳工艺条件为100℃,加热1.5 h,此时加工出来的产品具有最优的抗压强度和拉伸强度。以本方法制成的可生物降解花盆其所含细菌总数、粪大肠菌群、蛔虫卵死亡率均达到国标所规定的污泥农用生物安全要求;另外,试样中未检出病毒;其重金属含量也达到国标所规定的污泥农用标准;其可生物降解性能达到了可降解材料的要求。因而本研究制备的一次性使用可降解花盆具有较好的开发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56.
环丁砜-哌嗪溶液吸收烟道气中二氧化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搅拌实验装置,研究环丁砜溶液及不同配比的环丁砜-PZ复合溶液对烟道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和解吸性能,揭示了吸收容量与酸碱度、时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CO2初始逸出温度、试液再生温度、试液再生率、再生pH下降率进行了细致记录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环丁砜-PZ复合溶液配比为0.4∶0.6时:吸收效果最佳,吸收量约为0.126 mol;再生温度最高,为105℃;再生率最高,为90.34%。同时与相同配比的MEA、DEA相比具有较大再生优势。实验结果还表明,环丁砜-PZ复合体系之间存在负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657.
北运河表层沉积物对重金属Cu、Pb、Zn的吸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分析了北运河6个采样点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及相关基本特征。通过实验室模拟实验,利用分配系数Kd评价沉积物对重金属Cu、Pb、Zn的吸附特性,进一步考察了水体pH变化和有机质对重金属在北运河沉积物上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顺序为Zn>Cu>Pb,去除有机质后,沉积物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显著降低,但各采样点中的重金属含量,沉积物对重金属吸附能力,以及沉积物中的有机质含量并没有明显相关性,这可能是因为不同采样点中有机质种类与结构不同导致的。总之,北运河沉积物对Pb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其次是Cu和Zn,而且,Cu、Zn、Pb的吸附量随着pH的升高逐渐增大,水体pH值对于Zn的吸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658.
选择DSA电极中的钛基掺硼金钢石膜电极(Ti/BDD),用于制革综合废水的电催化氧化处理研究,考察了在不同的电流密度、电压、电解质、pH值和电解时间等因素对COD去除率和电流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电流密度为30mA/cm2,电压为8.0 V,电解质(NaCl)浓度为2.0 g/L,pH为4.0,电催化氧化处理2 h后,废水的COD和NH4+-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3.6%和90.3%,BOD/COD为0.45,比能耗为35.34 kWh/kg COD,电流效率为37%。  相似文献   
659.
通过选用昆明市第五污水处理厂的一级A标出水和水处理厂外排污泥作为静态实验环境,研究不同混养密度下铜锈环棱螺、椭圆背角无齿蚌对污水处理厂再生水环境的净化性能,筛选出净化效果较好的放养密度。结果表明:放养30 d,铜锈环棱螺、椭圆背角无齿蚌对污水处理厂再生水环境的水质、底质均有一定的净化作用,扣减空白对照影响,水中COD、TP、NH3-N及底泥有机质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2.26%、26.10%、25.60%和25.69%,底泥厚度平均减少3.8 cm;与对照相比,放养螺蚌45 d内水均能清澈见底,透明度均>70 cm,能明显稳定水体透明度,改善水环境。综合螺蚌生长适应性和净化效果考虑:污水处理厂再生水静态环境中,螺蚌混养密度应≤3 000 g/m3,在2 000~2 500 g/m3为宜,其中铜锈环棱螺的最适放养密度在400 g/m3,椭圆背角无齿蚌为1 600~2 100 g/m3。  相似文献   
660.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effects of stone powder sludge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strength development of alkali-activated fly ash and blast furnace slag mixes. Stone powder sludge produced from a crushed aggregate factory was used to replace fly ash and granulated blast furnace slag at replacement ratios of 0%, 10%, 20%, and 30% by mass. The unit weight and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the samples were measured,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and X-ray diffraction (XRD)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The test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alkali-activated blast furnace slag mixes using stone powder sludg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alkali-activated blast furnace slag control mix, but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alkali-activated fly ash mixes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replacement ratio of stone powder sludge. Microscopy results indicated that for alkaliactivated blast furnace slag samples, broken surfaces were more evident than for the alkali-activated fly ash samples. For all XRD diagrams, broad and diffuse peaks were observed around 2θ = 35° (d = 2.96–3.03 Å), implying amorphous or short-ordering structure pha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