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5篇
  免费   291篇
  国内免费   449篇
安全科学   350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118篇
综合类   1221篇
基础理论   170篇
污染及防治   36篇
评价与监测   74篇
社会与环境   103篇
灾害及防治   62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149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71.
铜尾矿坝不同恢复年限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瑞宏  贾彤  曹苗文  柴宝峰 《环境科学》2018,39(7):3339-3348
金属矿产资源开采使尾矿坝迅速升高,矿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是衡量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可作为评价土壤恢复质量的重要因子.以山西省垣曲县十八河铜尾矿区9个尾矿子坝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恢复年限子坝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酶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恢复年限子坝的土壤理化性质差异较大,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显著升高.过氧化氢酶与碳氮比显著负相关,脲酶与总氮含量和土壤含水量均显著正相关,磷酸酶和蔗糖酶与土壤理化因子之间无显著关系.土壤中铜含量随子坝恢复年限增加而逐渐累积,砷和镉含量先增加后降低,恢复后期逐渐达到稳定水平,各子坝的土壤锌含量无显著差异.为铜尾矿区的土壤生态系统恢复及退化机制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生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872.
基于OMAERUV遥感数据产品,对兰州地区2008—2017年紫外吸收性气溶胶指数(ultraviolet aerosol index,UVAI)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变化相关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兰州地区2008—2017年UVAI整体呈上升趋势,年均值增幅为7.0%,2008—2010年UVAI出现了最大增长率53.1%,2011—2015年UVAI出现了最大降低速率18.5%,2016—2017年UVAI在2015年的基础上继续下降,2017年有所上升.2008—2017年兰州地区UVAI的空间分布特征为中间高、东西两侧低.10年来研究区UVAI最高值一直为永登县和皋兰县结合部及相邻区域,也是吸收性气溶胶的污染源中心.每年的最高值出现在1—2、11—12月,10年中最大的UVAI值出现在2017年的12月,每年的最低值出现在6—7月,10年中最低的UVAI值出现在2017年6月,四季UVAI值水平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影响因素中UVAI与自然要素中的风向、温度和降水关系密切,兰州各地区的人口密度也与UVAI的变化具有相关性;基于PM_(2.5)的UVAI指示的空气质量等级分析,兰州地区空气质量以良为主.针对兰州地区UVAI的时空分布特点、吸收性气溶胶外源和内源污染源情况,提出了在永登县北部区域建设防护林带、减少人为活动强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873.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有机改性膨润土作为助凝剂,采用聚合氯化铝(PAC)协同CTAB-膨润土进行强化混凝实验,对消除水中两类典型的全氟化合物全氟辛烷磺酸(PFOS)/全氟辛酸(PFOA)和浊度进行研究.考察了PAC和CTAB-膨润土投加量、pH值、原水浊度对PFOS/PFOA和浊度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有机改性,实现了CTAB对膨润土的插层,增大了层间距,比表面积、阳离子交换容量、有机碳含量也得到较大提高.在PAC投加量为20mg/L、CTAB-膨润土投加量为30mg、pH6~7时,强化混凝去除效果分别达到76%、70%,PFOS/PFOA去除率随着CTAB-膨润土投加量的增大而增大.最佳pH值范围是6~7,混凝过程中Zeta电位在pH值为6.0时达到最大,pH值为7.0时接近于零.PFOS/PFOA的去除率随着原水浊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874.
目的提高卫星热真空试验的热电偶实施效率,提升实施结果和试验结果的一致性。方法基于逆向思维的方法,将正常流程中后实施的星上工作转移至星下提前实施,即首先完成热电偶的分区和路径规划工作,再在星下完成热电偶的模板制作和焊连电连接器工作,最后在星上完成热电偶的粘贴工作。结果实现了星上工作星下化,星下工作辅线化,辅线工作单元化,并在卫星热真空试验中成功应用。结论工艺方法合理可行,操作方便,主线工作效率提升267%,现场实施一致性提高,并降低了热电偶引线损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75.
工程橡胶压缩实验和缓冲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天然橡胶、丁基橡胶和发泡橡胶等典型工程橡胶的压缩变形行为和缓冲特性。方法首先总结橡胶材料特性和工程案例,进行三类橡胶的准静态和动态压缩试验,获取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和压缩特性。并以此为基础,给出橡胶缓冲特性表征方法,进而对比和定量分析不同橡胶的缓冲特性。结果压缩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橡胶材料的压缩变形行为基本一致。缓冲特性分析表明,在相同应变水平下,实心橡胶的缓冲吸能能力明显强于发泡橡胶,而在相同应力水平下,橡胶材料的缓冲吸能能力则与材料实际所处受力区域有关。因此,在工程中选取橡胶缓冲材料时,应当考虑其所处的应力环境。结论根据不同橡胶材料的缓冲规律给出其对应的冲击防护适用场景,以此形成判据,从而为橡胶防护结构材料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76.
以作物推荐施肥模型为智能决策支撑,建立了基于地块的县域土壤资源管理与施肥决策信息系统。该系统采用C/S和B/S混合结构,采用Delphi开发语言和GIS组件技术,对GIS、数据库和模型进行耦合与集成,实现了土壤资源和决策信息查询、更新;养分资源管理决策与咨询;耕地质量评价;耕地环境质量预警等四个主要功能。系统在北京市平谷区得到应用和验证,应用表明该系统对于区域土壤资源信息高效管理、决策和面向公众的土壤信息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77.
微电解-生物膜法处理含Cr3+有机废水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微电解 生物膜复合工艺处理含重金属离子的有机废水 ,在实验过程中 ,废水中的有机物由生物膜中的好氧微生物与厌氧微生物菌群作为营养源而消耗 ;重金属离子 (Cr3 +)则通过电沉积去除一部分 ,同时被生物膜吸收而去除 .实验结果表明 :在好氧条件下 ,培养、驯化后的复合微生物菌种分别经 4h与 1 2h可将废水中的葡萄糖从 1 0 0 0mg·l- 1降解到 2 0— 4 0mg·l- 1.对C6 H12 O6 含量为 5 0 0mg·l- 1,Cr3 +含量为1 0mg·l- 1的废水 ,经处理后 ,C6 H12 O6 含量为 1 5— 2 5mg·l- 1,Cr3 +含量为 1mg·l- 1以下 ,分别比单一的电沉积工艺与生物膜工艺Cr3 +去除率提高 2 5 %和 5 % .  相似文献   
878.
子午岭植被演替过程中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动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贾国梅  王刚  陈芳清 《生态环境》2007,16(5):1466-1469
土壤生物学特性在土壤有机质的形成和降解、营养循环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植被的恢复演替显著影响土壤生物学特性,尤其影响土壤酶活性。植被演替过程中土壤酶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植被恢复年限的延长,土壤脲酶和转化酶的活性逐渐提高,17 a达到最大值,随后有所降低。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化学特性和微生物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转化酶和脲酶不仅互相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而且它们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微生物碳氮之间都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说明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紧密相关,与微生物的大小紧密相关,所以土壤酶活性可以表征土壤生物学肥力。  相似文献   
879.
侵蚀逆境下土壤有机碳的迁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有机碳是陆地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使得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发生很大的变化。土壤侵蚀是陆地碳库衰减的主要动力之一,也是陆地碳汇与海洋碳汇相互作用的重要过程。文章对土壤活性有机碳以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880.
植被恢复与重建是退化土地生态修复的重要途径,植物与土壤环境的关系一直是热点科学问题,但对高寒沙区尚缺乏系统性的研究。为探明不同沙生植物对高寒沙地土壤的改良策略,以青海共和盆地中间锦鸡儿(Caragana intermedia)和乌柳(Salix cheilophila)两种典型固沙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细根分布规律分析其环境适应性,结合林地土壤物理性质、有机碳含量和土壤含水量等要素,分析两种植物对土壤的改良作用。结果表明,(1)两种植物的细根主要集中在0-60 cm土层,中间锦鸡儿水平方向分布更多,且细根平均生物量密度和有机碳含量都高于乌柳。(2)乌柳人工林各深度土壤有机碳密度均高于中间锦鸡儿,其累计百分比在0-40 cm土层较高,中间锦鸡儿在40-120 cm较高。(3)两种人工林的土壤容重、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均值差异不显著。中间锦鸡儿林地土壤容重在0-40 cm土层大于乌柳,在40-120 cm小于乌柳;其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在0-60 cm小于乌柳,在60-120 cm大于乌柳。(4)两种人工林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都呈表层高,随土壤深度递减趋势。乌柳林地各深度土壤含水量均高于中间锦鸡儿,土壤温度均低于中间锦鸡儿。研究表明,中间锦鸡儿的环境适应性和固沙能力较强,倾向于深层土壤改良和固碳策略;乌柳人工林的固碳作用和涵养水源能力较强,倾向于表层土壤改良和固碳策略;同时,两种人工林都倾向于表层保水的策略。该文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沙生植物改良土壤的策略,为长期研究高寒沙区生态修复与优良固沙植物筛选等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