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70篇
安全科学   41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32篇
综合类   180篇
基础理论   33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71.
松嫩平原玉米带土壤碳氮比的时空变异特征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土壤碳氮比(C/N)是土壤质量的敏感指标,是衡量土壤C、N营养平衡状况的指标,它的演变趋势对土壤碳、氮循环有重要影响.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分析,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和GIS技术,探讨1980~2005年松嫩平原玉米带土壤C/N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80年和2005年土壤C/N的平均值分别为10.56和12.30.2...  相似文献   
72.
利用OMI传感器数据,研究黑龙江省2005~2016年对流层甲醛柱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并探究甲醛柱浓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12年甲醛柱浓度值整体呈上升趋势,平均增速为0.43×1015(molec×a)/cm2,2005~2013年逐年加剧,2013~2014年小幅回降,2014~2016年趋于平稳;四季甲醛浓度水平为:夏季>秋季>冬季>春季;月均变化趋势符合正弦曲线分布,年内甲醛柱浓度最低值一般出现在2~3月,最高值一般在6~7月;空间整体分布具有明显梯度,呈现“南高北低”状态,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哈尔滨市、大庆市等南部地区,低值区分布在大兴安岭地区、黑河市等地区;空间浓度变化显著,2005~2008年全省在1~4级水平污染内,2009年起首次出现6级污染,2009~2013年6级水平污染区域扩大,2014年6级水平污染区域明显缩小,2014~2016年以4~6级水平污染为主且分布均匀;甲醛柱浓度分布对地形地貌、风向、气温、降水变化均会产生响应,能源消费、工业生产、汽车保有量、建筑装修、化肥施用等是甲醛柱浓度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3.
芦苇化感物质EMA对铜绿微囊藻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芦苇产生的化感物质2-甲基乙酰乙酸乙酯(EMA)对铜绿微囊藻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和抗氧化酶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EMA能提高铜绿微囊藻的呼吸速率,使培养瓶中的CO2浓度升高;降低铜绿微囊藻的光合作用速率,促进了铜绿微囊藻叶绿素a的降解,使其含量降低;较低浓度的EMA提高了铜绿微囊藻的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脱氢酶的活性,而更高浓度的EMA则显著降低了这些酶活性(α=0.05).高浓度EMA抑制铜绿微囊藻的抗氧化酶体系并促进藻类叶绿素的降解可能是其抑藻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74.
玄武湖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垂直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取中国典型城市内湖--南京玄武湖为研究对象,采用目前运用较为广泛的欧洲标准测试分析委员会(now the Standards,Measurements and Testing Programme)推荐的BCR连续提取法对沉积物中Pb、Cd、Ni、Zn、Cr和Mo 6种重金属形态在垂向上的分布进行测定,并对其潜在迁移风险进行讨论。结果表明:玄武湖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总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Zn>Cr>Mo>Ni>Pb>Cd,含量分别为14880~24412、11255~13578、5519~7730、4142~4981、857~2005和129~173 mg/kg,除Pb外均高于南京土壤环境背景值。在50 cm的柱状沉积物样品中,Pb与Cd主要以可氧化态和残渣态存在,Mo、Ni、Zn和Cr主要以残渣态为主要的存在形态。6种重金属的总量与不同形态在垂向上的分布因金属种类不同有所差异。玄武湖沉积物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80%~110%),且pH值为偏酸性至近中性(582~713),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具有较高的潜在迁移风险,在城市湖泊污染治理中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5.
污泥屏障氧化缓冲容量与重金属再溶出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虎元  范志明  王宝  鞠圆圆 《环境科学》2010,31(11):2705-2712
借助微生物厌氧活动特别是硫酸盐还原反应,污泥屏障可用来固定尾矿堆场重金属.针对尾矿风化淋滤形成的酸性采矿废水(AMD)与污泥之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导致的重金属溶出问题,通过氧化滴定实验研究了不同污泥悬液的氧化缓冲容量及其与重金属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污泥悬液的氧化缓冲容量随着悬液固液比的增大略有减小,但随着悬液厌氧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污泥的氧化缓冲容量主要来自Eh≤-150mV的强烈还原区间,可达氧化缓冲容量的50%以上.氧化滴定过程中发现,当Eh≥-150mV时,Zn首先明显溶出;当Eh≥150mV时,Cu和Pb明显溶出.基于实验结果,建立了污泥屏障在AMD渗流条件下氧化缓冲容量消耗的数学模型.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当AMD水头高度为10m时,厚度2m的污泥屏障经历AMD溶液38787a的渗透氧化,仍可保持原有的强烈还原状态,具备对重金属的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76.
为正确利用和改善安全人性及有效开展安全教育,有必要开展宏观层面的安全人性方法论研究。首先,给出安全人性学方法论的定义及研究内容。基于人性学方法论和安全科学方法论等,构建包括时间维、数量维、专业文化维、环境维、技术维和理论维的安全人性学方法论的多维结构体系。其次,从学科特性出发,描述了安全人性学的研究方法,确立了安全人性学研究的一般步骤;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安全人性学研究的范式体系。研究表明,安全人性学方法论是在安全人性学原理以及相关理论的指导下所形成的系统化和程式化思想,对安全人性学的研究有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7.
陈化处理对棉花秸秆生物炭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鞠文亮  荆延德 《环境科学学报》2017,37(10):3853-3861
为探讨陈化处理对秸秆生物炭理化性质的影响,采用冻融和干湿方法分别对不同热解温度(350、500和650℃)下制备的棉花秸秆生物炭进行陈化处理,对比分析新鲜和陈化生物炭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热解温度、环境温度、湿度和陈化时间是影响生物炭理化性质的主要因素.陈化处理可以加速生物炭表面发生氧化反应,增加生物炭表面的酸性官能团,进而降低生物炭的pH值.生物炭经过陈化处理后,其C含量减少,O含量增加,这也归因于生物炭的氧化反应.陈化处理可以增加生物炭的比表面积和微孔体积,且新鲜和陈化生物炭的孔隙结构主要以介孔为主.陈化处理还可以破坏生物炭表面较完整的形状,降低生物炭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8.
煤层气产出水的人工湿地构建与处理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煤层气田产出水排放所存在的环境隐患,在山西省沁水盆地建立复合型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对比产出水经该系统处理前后的水质,研究人工湿地系统对煤层气产出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对产出水中污染物发挥了较为稳定的去除效果,出水水质可达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其中,人工湿地对于产出水中的悬浮物和重金属有良好的去除效果,悬浮物去除率达99.13%,重金属去除率达90%以上;对产出水的pH值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使出水水质趋于中性。研究人工湿地系统的沿程水质变化,发现悬浮物的去除主要发生在阶梯式人工湿地,湿地系统对全盐量的去除效果不明显。该湿地系统由于处理成本低廉,可为野外处理类似高盐度的采矿废水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9.
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李智  鞠美庭  史聆聆  陈敏  李珀松 《交通环保》2004,25(6):16-19,26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与环境管理的发展趋势,分析了制订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的原理,探讨了建立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和技术方法;以中国大中型城市为背景,建立了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DP-SIR可选指标集。  相似文献   
80.
东莞市市政污泥集中处置工程总体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莞市东部污泥处理处置厂一期设计规模为1000 t/d,远期规模为1700 t/d,工程采用污泥造粉工艺对全市部分市政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市政污泥进行处置,使其达到减量化、资源化的目的。主要介绍了本污泥处理处置厂的工艺流程、主要工艺设备及除臭工艺设计等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