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4篇
  免费   149篇
  国内免费   1235篇
安全科学   209篇
废物处理   149篇
环保管理   178篇
综合类   1667篇
基础理论   469篇
污染及防治   1056篇
评价与监测   137篇
社会与环境   92篇
灾害及防治   10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152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68篇
  2015年   196篇
  2014年   233篇
  2013年   294篇
  2012年   245篇
  2011年   226篇
  2010年   172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以臭氧投加量(TOD)为臭氧消耗剂量评价指标,研究了北京市某实际再生水中臭氧对大肠杆菌及枯草芽孢的灭活特性,以及消毒过程中臭氧对溶解性有机碳(DOC)、色度、UV254、荧光强度的去除效果。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色度与指示病原微生物灭活特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臭氧对大肠杆菌及枯草芽孢的灭活特性与余臭氧浓度有关。当水中无法检测到余臭氧时,随着TOD的增加,大肠杆菌灭活率增加的速率较慢,TOD增加 3 mg/L,灭活率增加了1.5 log。枯草芽孢则无显著灭活。当水中余臭氧浓度大于0时,大肠杆菌灭活率增加的速率快速提升,TOD增加 3 mg/L,灭活率增加了3 log。枯草芽孢灭活率也随TOD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消毒过程中,DOC无显著变化,而臭氧对色度、UV254、三维荧光强度的去除效果显著。当色度随TOD的增加而趋于稳定时,水中余臭氧浓度开始显著上升,预示着指示病原微生物开始进入高效灭活阶段。同时,进水色度越大,指示病原微生物进入高效灭活阶段所需的TOD越大。  相似文献   
102.
针对目前每年产生的大量稻壳灰废弃物,本研究提出了利用稻壳灰作为发泡剂来制备多孔陶粒的利用途径。实验表明,对于粘土、建筑垃圾、粉煤灰等陶粒原料,稻壳灰都有很好的发泡效果。利用SEM、XRD等检测分析手段对稻壳灰的发泡机理进行了探讨,并证明了稻壳灰中残余碳化合物和活性硅组分是发泡能力的关键因素。本研究为稻壳灰找到了一种高价值的资源利用方式,同时也为陶粒制备提供了一种高效的发泡剂。  相似文献   
103.
以煤渣和陶粒作为填料,通过静态吸附实验对二者的磷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过程进行模型拟合,并考察了不同盐度对人工渗滤系统吸附除磷的影响。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零盐度下,Elovich模型和双常数模型可较好拟合煤渣吸附除磷过程,而陶粒更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二者吸附机理取决于填料的理化性质;不同盐度下,二者等温吸附过程 Langmuir 方程的拟合效果要好于Freundlich方程;盐度增大总体呈现对磷吸附的抑制作用,但由于盐度增加导致溶液中阴离子与磷酸根离子激烈竞争填料表面吸附位点,二者的吸附量均在1%和1.5% 盐度之间出现反复。人工渗滤系统连续实验结果表明,系统整体受盐度影响趋势与静态吸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4.
为了考察絮凝污泥与剩余活性污泥混合中温(35℃)厌氧消化效果,分析了不同混合比例、不同投配率下的总化学需氧量(TCOD)去除率、挥发性固体(VS)降解效果,通过pH值与氨氮浓度的变化来分析各反应器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污泥混合后消化效果明显得到提高,且污泥消化效率随着投配率的增加先提高后下降。5%投配率时,絮凝污泥/剩余污泥(VS比)为1:2时厌氧消化效果最好,TCOD去除率达到47.8%,VS降解率达到46.8%,分解单位VS产气量达到了435 mL/g,pH值与氨氮浓度分别保持在7.4和269 mg/L左右,混合污泥厌氧消化系统较稳定。这说明与剩余污泥的混合消化能有效提高絮凝污泥的厌氧消化性能。污泥絮体的显微分析表明:厌氧消化过程中絮体面积百分比逐步减小,污泥结构逐步解体,可以解释污泥消化的微观过程。  相似文献   
105.
污泥预处理强化厌氧水解与产甲烷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泥传统厌氧消化因水解瓶颈而导致有机物转化甲烷产率低下。选择适当工况对污泥实施预处理可同时实现对污泥中木质纤维素破稳和污泥微生物细胞破壁,从而释放出较多溶解性COD(SCOD),使有机物水解变得容易进行,最终导致甲烷产率大幅提高。本研究通过热水解(T=150℃,t=30 min)、超声波(P=500 W,t=2 h)、碱解(pH=13,t=2 h)和酸解(pH=2,t=2 h)等4种预处理方式对原污泥实施最优工况预处理,分别获得了50.9%、39.1%、31.0%和22.4%的COD溶出率。对预处理后污泥进行传统条件下(SRT=20 d)厌氧消化,分别获得了53.6%、40%、26.8%和24%的甲烷产率(mL/g VSS)增量。同时,预处理后污泥中木质纤维素类物质降解率亦大大增加。缩短SRT(10 d)会导致传统厌氧消化甲烷产率急剧减少,但是,污泥预处理却非常有利于甲烷产率的提高,因此可通过外在预处理方式来逾越内在厌氧水解的瓶颈。  相似文献   
106.
选取废水、挥发酚、氰化物、COD、石油类和氨氮为中国工业水污染指标,利用分解分析方法将2004—2010年间的污染变化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污染治理效应、清洁技术效应和广义技术效应。结果显示,这5类效应的平均作用强度分别为2.08%、3.04%、15.61%、17.37%和32.88%,其中规模效应和广义技术效应是影响工业水污染的主导效应。各类效应对不同污染物的作用方向并不完全一致,规模效应促进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结构效应以加重污染为主,污染治理效应和清洁技术效应以减轻污染为主;广义技术效应的平均作用强度和负向作用概率均最大,是现阶段中国工业水污染控制最为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7.
为解决船舶柴油机SCR催化剂积碳再生问题,提出了臭氧直接氧化再生的方法。实验用玻璃纤维无胶滤筒采集PM,然后在管式炉中用臭氧氧化滤筒中的PM,研究了温度和臭氧浓度对PM氧化的影响。实验表明,臭氧的最佳氧化温度窗口为200~240℃,PM氧化速度随臭氧浓度提高明显加快,PM氧化率可以达到92%以上。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船舶柴油机SCR积碳O3低温再生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08.
湖泊富营养化与氮、磷及有机物含量过高密切相关,建立数字型营养物基准能够防止富营养化对水体指定用途造成影响.太湖流域是我国华东地区经济腹地,近年来流域内湖泊水质每况愈下,对其基准研究可为湖泊治理提供依据.详细介绍了压力响应关系法制定湖泊营养物基准的步骤,并将此方法运用到太湖流域营养物基准制定研究中.为满足大多数水体指定用途,研究中将该流域湖泊基本功能确定为娱乐、永生生物栖息地及饮用水,以此构建流域概念模型.选择压力变量为总氮(TN)、总磷(TP)和有机物,响应变量为叶绿素a(chl-a).用非参数分析法和线性回归法分别建立压力-响应模型,通过2种方法相互验证得到TN、TP和CODMn基准分别为0.593、0.067和4.092 mg/L.  相似文献   
109.
叶蔚君  魏在山  胡芳 《化工环保》2006,26(5):425-428
以二甲基二氯硅烷为硅源,与氯化铁、氯化铝聚合制得新型的聚硅氯化铁铝(PSFAC)絮凝剂,考察了制备条件及PSFAC对含油废水和药厂废水的絮凝效果。制备PSFAC的最佳条件:nFc:nAl为0.4,nSi:n(Al+Fe)为0.1,碱化度为2.0,C(Al,Fe)、为0.1mol/L,熟化时间为1-2d。当PSFAC加入量为10mg/L时,对含油废水、药厂废水的浊度去除率分别为84%和86%。PSFAC具有加入量少、沉降速度快、适用的pH范围较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0.
山谷型垃圾填埋场渗沥液水量计算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山谷型垃圾填埋场渗沥液水量是工程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基础参数,主要由场内降雨转化为场外地下径流组成。对于场外地下径流,目前国内外尚无成熟的计算方法。作者针对几种常用的水量平衡法,通过实验,验证了每种方法的精度。结果表明,考虑了树冠戴流、表层土调蓄作用等因素的模型具有相当的精度,可以作为场外地下径流的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