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28篇
  免费   1018篇
  国内免费   4273篇
安全科学   839篇
废物处理   834篇
环保管理   1097篇
综合类   6906篇
基础理论   2449篇
环境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4864篇
评价与监测   498篇
社会与环境   455篇
灾害及防治   571篇
  2024年   103篇
  2023年   312篇
  2022年   657篇
  2021年   501篇
  2020年   401篇
  2019年   392篇
  2018年   488篇
  2017年   574篇
  2016年   702篇
  2015年   885篇
  2014年   990篇
  2013年   1304篇
  2012年   1037篇
  2011年   1225篇
  2010年   870篇
  2009年   865篇
  2008年   922篇
  2007年   720篇
  2006年   678篇
  2005年   522篇
  2004年   372篇
  2003年   453篇
  2002年   391篇
  2001年   317篇
  2000年   349篇
  1999年   406篇
  1998年   336篇
  1997年   313篇
  1996年   302篇
  1995年   262篇
  1994年   180篇
  1993年   157篇
  1992年   117篇
  1991年   101篇
  1990年   70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55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71.
通过选用昆明市第五污水处理厂的一级A标出水和水处理厂外排污泥作为静态实验环境,研究不同混养密度下铜锈环棱螺、椭圆背角无齿蚌对污水处理厂再生水环境的净化性能,筛选出净化效果较好的放养密度。结果表明:放养30 d,铜锈环棱螺、椭圆背角无齿蚌对污水处理厂再生水环境的水质、底质均有一定的净化作用,扣减空白对照影响,水中COD、TP、NH3-N及底泥有机质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2.26%、26.10%、25.60%和25.69%,底泥厚度平均减少3.8 cm;与对照相比,放养螺蚌45 d内水均能清澈见底,透明度均>70 cm,能明显稳定水体透明度,改善水环境。综合螺蚌生长适应性和净化效果考虑:污水处理厂再生水静态环境中,螺蚌混养密度应≤3 000 g/m3,在2 000~2 500 g/m3为宜,其中铜锈环棱螺的最适放养密度在400 g/m3,椭圆背角无齿蚌为1 600~2 100 g/m3。  相似文献   
372.
释氧材料经济有效的释氧是地下水原位生物修复的关键因素。实验通过在释氧材料中加入膨润土、磷酸二氢钾和硫酸铵等,改进释氧材料的性能。柱实验结果显示,该释氧材料释氧速率缓慢,释氧时间长,可以使溶液中DO长期保持在5 mg/L以上;另外,释氧材料中添加的缓冲剂及天然含水层介质对pH值有较好的缓冲作用,可以使pH值达到后续生物修复的要求。  相似文献   
373.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中输出电压/电流的提升,以及反应器体积的扩展放大是其工程化应用的关键。本文构建了一个总体积为6.4 L的新型厌氧折流板式微生物燃料电池堆(ABSMFC)。以葡萄糖作为底物,探讨了阳极材料、液面高程差和水力停留时间(HRT)等因素对ABSMFC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纤维毡作为阳极时,电池单体外电路平均分压(R_(ex)=1 000Ω)为210 mV,填充石墨颗粒后增加到319.8 mV。格室间存在液面高程差时,电池单体、串联和并联的功率密度分别为207.1、181.1和215.7 mW/m~2,当无液面高程差(即水力相连)时为205.8、69.5和151.5 mW/m~2。4个电池单体串联和并联连接时,HRT对ABSMFC的产电稳定性无影响,溶解性COD的去除率和库仑效率均随HRT的增加而升高,且并联效果优于串联。  相似文献   
374.
中原油田石油污染土壤原位生物修复技术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实验室选择性富集培养,从中原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获得了能以中原原油为碳源快速生长的石油降解菌群。结合黑麦草(Ryegrass)和苜蓿(Alfalfa),采用该降解菌群对原油污染土壤进行了原位生物联合修复实验。接入降解菌的实验区分种植黑麦草、种植苜蓿、未种植区,另设黑麦草区和空白区。经过99 d的生物修复,石油烃累计降...  相似文献   
375.
A method to extract algae toxin of microcystin-LR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 simple and low-cost method to obtain cyanobacterial toxin microcystin-LR(MC-LR) was developed. A new strain of Microcystis aeruginosa,named DC-1, producing microcystin-LR but not microcystin-RR, was separated from the field blooming algae samples of Dianchi Lake.in southwest of China. Following three times‘freeze and thaw treatment, the cultivated DC-cells were extracted with 40% methanol in water.The extract was centrifuged and the supernatant applied to a Hydrophilic-Lipophilic Balance(HLB) SPE cartridge.Eluted impuries with a certain gradient from 30% to 50% methanol in water, MC-LR was finally eluted from the HLB cartridge with 60%.may be used in adsorption and biodegradation experiments instead of using expensive standard reagents.  相似文献   
376.
Quantum dots enhance Cu2+-induced hepatic L02 cells toxicit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s a new class of xenogenous nanoparticle,quantum dots (QDs) possess the potential to co-exist with Cu2+ in human liver.The combined toxicity is thus concerned.Considering QDs and Cu2+ are known ROS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inducer,we investigated the combined oxidative stress and corresponding protective strategy using human hepatic L02 cells.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presence of a small amount of MPA-CdTe QDs (2 μg/mL) in a Cu2+ solution (2.5-20 μg/mL) resulted in a higher toxicity with up to 8-fold cell viability decrease,which was accompanied by cell morphology changes.The combined toxicity was then confirmed as ROS associated oxidative stress with up to 300% and 35% increase of the intracellular ROS level and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 activity,respectively.N-acetylcysteine (NAC) can also provide almost complete protection against the induced toxicity.Therefore,the ROS associated oxidant injury might be responsible for the QDs-Cu2+/Cu2+ induced toxicity and could be balanced through cytoprotective antioxidant enzyme GST.  相似文献   
377.
滇黔桂地区土壤有机碳储量与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土壤有机碳(SOC)库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土壤剖面数量和采用的土壤图比例尺等的限制,目前土壤有机碳库估箅尚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为了提高SOC库估算的精确性,利用798个土壤剖面及1:50万土壤图估算了滇黔桂地区(云南省、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SOC储量,并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了影响SOC密度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滇黔桂地区表土层(0-20 cm)和土壤剖面(0-100 cm)的SOC储量分别为4.39 Pg和10.91 Pg;SOC密度分别为56.2Mg·hm-2和139.8 Mg·hm-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环境因子(海拔、经度、纬度、气温和降雨)、成土母质和土地利用方式对表土层和土壤剖面SOC密度变异性的解释度分别为37.9%和30.7%;环境因子为影响SOC密度的主要因子.环境因子中.气温对SOC密度的影响大干降雨,其中气温和降雨的变化分别主要由海拔和纬度的变化引起的.除气温和降雨外,还有其它随海拔或经纬度而变化的因子也对SOC密度产生显著影响,这种影响要大于降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78.
液相催化氧化法烟气脱硫热态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液相催化氧化法和穿流式筛板吸收塔进行了规模为1000m3/h烟气脱硫热态试验。结果表明,当吸收液为浓度01M的Fe2++Mn2+水溶液,烟气风量在818~1418m3/h,液气比为1L/m3,SO2入口浓度在787~7821PPm范围内脱硫率可达49~69%。穿流式筛板塔具有处理能力大、阻力小、不易堵塞、结构简单、传质效果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379.
以工业有机颜料C.I.颜料红254(DPP254)为敏化剂,通过溶剂热法对纯TiO2进行改性,得到复合光催化剂DPP254-TiO2。并通过XRD、SEM、UV-Vis DRS和N2吸附-脱附(BET和BJH)等测试手段对DPP254-TiO2进行了表征。以罗丹明B(RhB)为目标降解物,研究了DPP254-TiO2在可见光下对有机污染物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同时考察了DPP254含量、反应时间、RhB初始浓度和催化剂浓度等因素对RhB降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后的催化剂光响应范围由紫外光区拓宽到可见光区。对其光催化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催化剂重复使用4次,活性没有明显降低,说明催化剂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80.
通过对蒙脱石、沸石和蛭石进行改性处理,研究了三者对大肠杆菌(E.coB)和猪链球菌(S.suis)的抗菌作用。结果发现,经过改性处理后三者对细菌的抗菌能力上升,其中以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溴化铵改性蒙脱石(DODMAB.MMT)的抗菌效果最好,对E.coli和S.suis的抗菌率达到95%以上。研究了DODMAB—MMT在体外对E.coli和S.suis的抗菌规律,以及对土壤中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同等菌液浓度条件下,DODMAB—MMT对S.suis的抗菌效果好于E.coli。介质温度、pH值和有机物浓度都会对DODMAB—MMT的抗菌效果产生影响,在一定范围内,介质温度越高、pH值偏离中性、有机物含量越低时,抗菌效果越好。低浓度DODMAB—MMT(〈25rtlg/g土壤)对土壤中E.coli和S.suis基本无抗菌作用,高浓度DODMAB—MMT对土壤中的E.coli和S.suis具有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