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2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246篇
安全科学   115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70篇
综合类   637篇
基础理论   129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36篇
社会与环境   57篇
灾害及防治   5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721.
江西省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江西省经济发展引起的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状况,系统研究了对环境造成污染及生态破坏的主要因素,以及制约经济发展的环境因素,提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对策。  相似文献   
722.
微生物降解油田含油污泥中烃类污染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增德  张建  祝威  孔瑛 《环境科技》2005,18(4):9-11
微生物法治理油污土壤具有成本低、效果好的特点。其原理是微生物利用油烃作为碳源合成自身物质.进行生长繁殖,从而使油烃含量减少。在好氧和厌氧条件下,从油污土壤中分离纯化出4株能降解石油烃类的微生物CH1、CH2、CH3和CH4。经鉴定菌株CH3为假单胞菌属,通过生理特性实验,确定了其生长的最适pH值为7.5,油泥中石油烃类的降解率达85%。按照文中微生物处理舍油污泥的现场施工方案,可使处理后舍油污泥中烃类含量〈1500mg/kg(符合国标GB4284—1984要求)。  相似文献   
723.
混凝机理物理模型中混合剪切阶段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总结絮凝剪切理论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从亚微观的角度上,提出了混凝过程的物理模型,该模型从理论上强调了絮凝剪切碰撞的有效性和结合了分形维数评价混凝效果及过程。该模型指出:只有胶体颗粒与充分分散的药剂充分接触,才有可能充分地形成微絮体,也才有可能充分地或高效地(短时间内)形成大絮体。也就是说充分地混合剪切,才有高质量的凝聚,才可能有高效地絮凝。我们强调这种混合剪切是指在一定的流体力作用下颗粒与药剂的充分分散和接触。无机絮凝剂从添加到分散,到与颗粒发生接触作用,到脱稳颗粒形成微絮体乃至以后的大絮体,它在一定的弱搅拌强度下需要一定的时间;添加有机絮凝剂时则需要较强的搅拌强度。试验也证明:在上述条件下,其混凝沉降效果大大优于传统的混凝沉降效果。  相似文献   
724.
以稻田土,田边土和活性污泥为接种物,进行微环境试验,评价苯在厌氧反硝化条件下的可生物降解性。结果表明:苯和甲苯均发生了生物降解,甲苯的存在促进苯的降解,生物降解的同时发生硝酸盐还原,苯与硝酸根的消耗量之比为1∶2 ̄1∶3(质量比)。适宜的微生物种群是降解的关键条件。  相似文献   
725.
松华坝水库水质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桂芬 《云南环境科学》2006,25(Z1):116-118
通过云南水文系统水质监测资料,分析了松华坝水库水质现状,并用最近5年的实测资料进行水库水质趋势分析,提出保护松华坝水库水源地水质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26.
1IntroductionDuetotherapidglobalwarmingtrend,whichtookplaceinthe20thcentury,numerousunexpectedenvironmentalandecologicalisues...  相似文献   
727.
纳米TiO2薄膜在不同基质表面的负载及光催化性能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釉面陶瓷和普通钠钙玻璃为载体,用溶胶凝胶法在其表面进行了纳米TiO2薄膜的负载.采用X射线衍射法(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薄膜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TiO2为完全的锐钛矿型,平均粒径约为15nm;TiO2薄膜在2种载体上分布均匀,膜厚约为300nm;TiO2薄膜在釉面陶瓷表面呈连续分布,而在玻璃表面上出现了破裂现象;2种载体中的一些基质离子在TiO2薄膜均有渗透.光降解实验表明,2种载体上的TiO2薄膜对亚甲基蓝的降解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TiO2/釉面陶瓷催化活性大于TiO2/玻璃,该薄膜对实际生产多菌灵废水具有催化降解作用.2种载体上的TiO2薄膜重复使用20次,对亚甲基蓝的去除率降低约2%.  相似文献   
728.
考察了不同酸、溶剂以及不同比例水制备的溶胶对TiO2光催化剂活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盐酸、醋酸、草酸和甲基丙烯酸中,采用醋酸所得催化剂活性最好;在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4种溶剂中,采用正丁醇作溶剂所得催化剂活性最好;最佳溶胶制备条件为钛酸丁酯∶水∶冰醋酸:正丁醇=1∶3∶8∶10(摩尔比);最优条件下制备的TiO2催化剂平均粒径为15·19nm,晶型为锐钛矿,对小于320nm的紫外光有良好的吸收;利用研制的TiO2光催化剂降解多菌灵废水,反应1h,COD去除率在35%左右;对9·606mg·l-1的苯酚溶液光降解半衰期为4·6min.  相似文献   
729.
腈醛混合化合物对发光菌联合毒性的QSAR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测定了羟基乙腈与系列醛类化合物和对苯二甲醛与系列腈类化合物对发光菌(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的联合毒性,探讨了腈醛混合化合物对发光菌的联合毒性机制,并尝试提出了腈醛混合化合物对发光菌联合毒性的QSAR模型.结果表明,不同的腈醛混合化合物对发光菌的联合毒性不同,联合毒性的大小与腈类化合物和醛类化合物之间化学相互作用的程度紧密相关,采用QSAR模型TU=0.842—0.831σ。(n=8,r^2=0.803,SE=0.222,F=24.415,P=0.003)和TU=-0.348—8.450C^*(n=8,r^2=0.874,SE=0.219,F=41.730,P=0.001)分别定量描述羟基乙腈与系列醛类化合物和对苯二甲醛与系列腈类化合物对发光菌的联合毒性.模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730.
分析了基层环境管理工作中开展排污申报登记与总量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改进此项工作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