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8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319篇
安全科学   124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92篇
综合类   689篇
基础理论   155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61篇
灾害及防治   4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71.
三峡水库洪水调度对香溪河藻类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三峡大坝汛期洪水调度为契机,于2013年7月在香溪河开展原位监测,研究了洪水调度对藻类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洪水调度期间香溪河水位变动范围是145.63~148.36m,河流中上游平均流速变化幅度小于河口平均流速变化幅度,中上游与河口的平均流速存在显著差异(P<0.05).调度前香溪河的藻类优势类群为蓝藻与硅藻,蓝藻所占比例高于硅藻,调度结束后,中上游水域硅藻占优势,河口区域蓝藻所占比例升高.香溪河水环境特征与藻类群落结构在洪水调度期间发生了显著改变,Shannon-Weaver指数趋于下降.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大坝拦蓄洪水的过程显著改变了香溪河水环境条件,洪水顶托作用首先改变了支流的水文水动力学特征和水质状况,随后藻类群落快速变化响应了这种改变.洪水调度所营造的动态水位使得靠近大坝的支流生境受到强烈冲击和破坏,导致了藻类种类和生物量的变化;由此可见,水库的动态水位可改变支流的藻类群落结构,有助于抑制和延缓支流水华的发生.  相似文献   
872.
以某水源为中水的废水“零排放”型火电厂,设置了循环水排污水回用系统,设计处理工艺为混凝澄清预处理-超滤-反渗透,反渗透淡水作为循环水及锅炉补给水系统水源。由于采用膜技术回收利用循环水排污水的工程实例中均存在膜系统运行不稳定,甚至无法正常运行的情况,并影响锅炉供水安全。对循环水处理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超滤-反渗透装置水源采用石灰处理后的中水,循环水排污水采用碱性软化旁流处理工艺,可以减缓膜污堵,确保循环水系统稳定运行及锅炉给水安全,并满足全厂废水“零排放”的要求。  相似文献   
873.
在室内培养条件下,研究了在施用尿素的土壤(有效氮质量分数为200 mg·kg^-1)中分别添加不同剂量(在5、10和50 mg·kg^-1)的吡虫啉和毒死蜱2种杀虫剂时,杀虫剂对土壤温室气体CO2、N2O和CH4排放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和空白相比,施用尿素明显地增加了土壤中温室气体N2O和CO2的排放量,但对CH4的排放无明显影响。当施用5 mg·kg^-1吡虫啉时,土壤中N2O和CO2排放总量和尿素处理相比无明显差异,但吡虫啉用量上升至10和50 mg·kg^-1时则显著降低了温室气体N2O和CO2的排放量(P〈0.05),N2O排放量分别降低了26.89%和53.10%,CO2排放量分别降低15.14%和13.79%。毒死蜱在5、10和50 mg·kg^-1三种用量时土壤的N2O排放量与尿素处理相比均无明显差异。毒死蜱在5和10 mg·kg^-1用量时则明显抑制了土壤CO2的排放(p〈0.05),分别比尿素处理降低了19.88%和19.02%;用量上升到50 mg·kg^-1用量时,土壤的CO2排放量与尿素处理相比无差异。吡虫啉和毒死蜱对CH4排放量均没有明显影响。可见,杀虫剂施用明显影响到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但不同杀虫剂品种及其用量的效应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74.
气候变化对我国白枕鹤繁殖地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白枕鹤(Grus vipio)在我国东北地区繁殖地分布数据,以温度、降水等数据作为预测的环境因子,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白枕鹤在我国东北地区的繁殖地潜在分布。在此基础上耦合3种大气环流模型,同时结合2种气候情景,预测气候变化对我国东北白枕鹤繁殖地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白枕鹤的繁殖地分布范围有减少趋势,且分布地区向北及向西移动。其中,A2情景变化程度大于B2情景,向北及向西移动的趋势更加明显,显示气候变化对白枕鹤繁殖地分布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75.
利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与改良SBR联用工艺处理模拟畜禽养殖废水,旨在揭示厌氧过程中氨化现象的影响因素及其规律.试验中所处理的废水是人工模拟畜禽养殖废水,该类废水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特别是蛋白质等含氮化合物,COD从1 000~10 000 mg/L逐渐增大,相应地氨氮质量浓度范围为78.6~773.2 mg/L.研究了ABR的启动过程中水力停留时间(HRT)、pH值、温度以及进水氨氮浓度等因素对氨化的影响.结果表明,HRT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很大程度地影响其他因素的研究,16 h为峰值点;氨化菌在pH值为6.5~8.0的范围可以保持一定活性,其中以pH=7.0为最佳点;随着温度升高,氨化菌活性提高,氨化率也随之提高,33 ℃为最佳温度,但ABR对温度的敏感性不是很高,考虑经济原因,可以在25 ℃运行;氨化率随进水氨氮浓度的增加而减小.最佳氨化率条件是HRT=16 h,pH=7.0,T=25 ℃,此时进水COD为10 000 mg/L.  相似文献   
876.
碱溶液对As污染土壤的化学萃取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验室浸泡试验,研究了0~200 mmol/L的NH3·H2O和KOH溶液对As污染土壤的化学萃取修复效果,同时分析了碱溶液萃取导致的土壤pH值变化以及土壤组分Ca、Mg、Fe、Al、Si的溶出情况.结果表明,NH3·H2O溶液仅能去除很少的土壤As,KOH溶液对土壤As的去除效果则较好.5~200 mmol/L的NH3·H2O和KOH溶液对土壤As的去除率分别为1.47%~4.44%和2.32%~23.33%.碱溶液能有效去除土壤As是由于OH-的作用.NH3·H2O和KOH溶液萃取导致土壤pH值增加,以及土壤中Fe、Al和Si不同程度地溶出,而KOH溶液导致土壤pH值增加和Al、Si溶出的作用明显大于NH3·H2O溶液.研究表明,采用KOH溶液萃取能有效修复As污染土壤,但应密切关注KOH溶液对土壤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77.
针对间歇曝气耦合内循环生物滤池的强化脱氮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的问题,探究了反应器沿程污染物去除特性,运用多项测试手段解析系统沿程生物量、生物活性、硝化及反硝化速率,并对反应器内沿程微生物种群特性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沿程类蛋白荧光强度逐渐减弱,最终出水并未检测到类蛋白峰;反应器沿程10~50cm区段NH4+-N的降低并没...  相似文献   
878.
UV/Fenton光催化氧化降解对氯苯酚废水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UV Fenton体系降解对氯苯酚废水的过程及动力学 .研究表明 ,反应降解速率主要与双氧水加入量、污染物初始浓度、亚铁离子浓度、pH值及载气种类有关 .在四分之一双氧水理论投加量的情况下 ,通入氧气 ,总酚的降解率可达到 98% ,CODcr去除率 80 %以上 .反应体系通入氧气 ,可显著提高污染物的去除率 .建立了CODcrUV Fenton降解的动力学模型 ,结果表明 ,该速率方程和实验数据拟合较好 .  相似文献   
879.
简述了我国生态环境监测标准的基本情况、分类及数量占比。分析了生态环境监测标准制修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配套环境监管存在缺项、对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支撑不够、标准更新不及时、标准效力受限、同一目标物质的多种监测方法缺乏等效性评价、标准制修订周期较长、生物和生态遥感监测标准薄弱等。提出了加快标准制修订工作进度、建立评估复审机制和基准方法体系、加强新污染物监测科学研究等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880.
A novel technology which combined electrochemical process catalyzed by manganese mineral with electro-assisted coagulation process was proposed in this study. The mineralization of organic pollutant from simulated dye wastewater containing an azo dye Acid Red B(ARB) was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using this method. It was found that the manganese mineral could catalyze the electrochemical process dramatically. The TOC removal percentage of electrochemical treatment catalyzed by manganese mineral was 43.6% while the TOC removal percentage of the process using the manganese mineral alone and using the electrolysis alone were 9.3% and 20.8%, respectively. Moreover, it was found that combined electroxidation with electro-assisted coagulation process could more effectively eliminate ARB. After a period of 180 min electrooxidation and 300 min electroreduction, almost 66.9% of TOC was removed, and the dissolved Mn^2+. could be effectivly removed. The effects of the order of oxidation and reduction, the proper ratio electrooxidation/reduction time, and current density on the removal efficiency were investigated in detail. In addition, a proposed mechanism of manganese-mineral-catalyzed electrooxidation-reduction process wa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