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674篇 |
免费 | 3952篇 |
国内免费 | 827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378篇 |
废物处理 | 475篇 |
环保管理 | 2142篇 |
综合类 | 19139篇 |
基础理论 | 3403篇 |
污染及防治 | 2213篇 |
评价与监测 | 1429篇 |
社会与环境 | 1567篇 |
灾害及防治 | 115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02篇 |
2023年 | 815篇 |
2022年 | 1823篇 |
2021年 | 1829篇 |
2020年 | 2141篇 |
2019年 | 1433篇 |
2018年 | 1428篇 |
2017年 | 1635篇 |
2016年 | 1345篇 |
2015年 | 1527篇 |
2014年 | 1409篇 |
2013年 | 1896篇 |
2012年 | 2264篇 |
2011年 | 2202篇 |
2010年 | 2009篇 |
2009年 | 1829篇 |
2008年 | 1784篇 |
2007年 | 1784篇 |
2006年 | 1738篇 |
2005年 | 1280篇 |
2004年 | 898篇 |
2003年 | 618篇 |
2002年 | 580篇 |
2001年 | 479篇 |
2000年 | 396篇 |
1999年 | 199篇 |
1998年 | 51篇 |
1997年 | 40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31篇 |
1994年 | 23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31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为解决部分站场地基承载力不足,经过长期运营部分站场基础沉降不同步,造成的管道弯曲甚至管道破裂问题,提出1种由位置标识物来实现实时准确采集站场基础位移数据的方法,研制1套基于激光测距技术的基础沉降远程在线监测评价系统;系统软件根据实时采集的沉降量与历史监测数据比对,评价站场运行状态,并给出基础沉降安全储备.结果表明:结合... 相似文献
132.
133.
基于随机有限断层法理论框架,采用间接边界元方法求解沉积盆地地震动放大效应,以此修正场地放大因子,发展了一种可考虑盆地效应的修正随机有限断层法。基于该方法,模拟了 2021 年 2 月 13 日日本 MW7.1 海域地震中日本关东盆地地震反应,并与常规随机有限断层法及实测地震记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与常规随机有限断层法相比,采用修正随机有限断层法模拟盆地地震动表现出更显著的空间变异性,盆地边缘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较常规方法放大了 6.24 倍,与实测地震记录吻合度更高;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空间分布整体特征与实测地震记录基本一致;相较于不考虑场地影响下的结果盆地内部分台站长周期下的谱加速度值扩大了近 5 倍,表明深厚沉积盆地在长周期范围内的场地放大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34.
近年来我国西部山区泥石流灾害频发,严重威胁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其中,建筑物的破坏是造成各类损失的重要原因。正确认识泥石流的致灾机理和泥石流灾害下建筑的破坏特征不仅是正确评价泥石流灾害风险的基础,也是科学构建泥石流下房屋建筑易损性模型的依据。基于文献查阅、新闻资料和现场调研,首先对西部山区泥石流灾害主要特点进行了归纳阐述,其次梳理了近年来发生泥石流灾害中建筑物的破坏特征,最后结合泥石流的动力学特性和建筑结构情况剖析了建筑结构的受损机理。基于建筑物的空间分布与泥石流强度的时空耦合变化特征,对泥石流强度表征方式给出方向性建议;基于建筑的受损机理,参考地震作用下建筑的破坏等级划分标准,初步提出了泥石流下建筑物破坏等级划分方式,旨在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5.
目的建立温湿度模型和仿真软件,对贮存环境下一段时间内包装容器微环境温湿度进行预计,为提前预测容器内产品的性能变化情况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分析微环境温湿度与密封包装材料、环境的关系,建立温湿度模型,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仿真,并用实测数据对仿真模型进行对比和验证。结果与试验实测结果相比较,温度仿真结果的最大相对误差不超过8%,湿度仿真结果的最大相对误差不超过11%。结论微环境温湿度仿真软件能对贮存时间较长、不同规格的包装容器微环境温湿度进行准确预计,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6.
软岩保护层在深部低渗透强突出煤层群首采保护层选择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在阐述下保护层开采覆岩移动与采场裂隙演化及瓦斯运移关系的基础上,以芦岭矿为工程背景,通过FLAC3D数值试验,研究软岩保护层开采后的卸压效果,并和不同层位的薄煤层开采卸压效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采厚相同的情况下,开采10煤保护层相对于软岩保护层,卸压程度弱,保护范围小,保护效果差。软岩保护层开采后,被保护层处于弯曲下沉带的下限范围。受采动影响,有大量的离层裂隙生成。考察期范围内上覆被保护层(8、9煤层)瓦斯抽采率达62.9%,表明软岩保护层开采能够对上覆被保护层(8、9煤层)起到显著的卸压效果。研究结果可为其他矿区保护层开采选择提供参考,丰富国内保护层开采实践。 相似文献
137.
南海中南部水域海水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秋季对我国南海部分海域进行调查,按照采样标准规范采集了16个站位不同水层的海水样品,采用附有ISIS进样系统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直接测定了海水中痕量重金属Cr、Cu、Zn、As、Cd及Pb元素含量,考察了重金属在南海海水中分布状况;同时测定了海水样品的盐度、温度、pH、溶解有机碳(DOC)及溶解氧(DO),分析各项参数垂直分布变化规律及其与重金属的分布变化相关性。结果表明,南海海水中重金属含量较低,变化范围较小,除部分站位Pb元素外,重金属含量低于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不同站位间所有重金属总和分布没有明显差异性;重金属元素间分布变化趋势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盐度、温度、pH、DOC、DO与重金属分布变化存在着比较显著的相关性规律。 相似文献
138.
介绍了一种直筒式离心脉冲静电除尘器,研究了其除尘效率与入口风速,直流基础电压,入口粉尘浓度等操作因素的关系;测定了在不同入口风速,不同供电情况下除尘器的分级效率,结果表明,离心脉冲静电除尘器具有结构简单,阻力损失低,除尘效率高等优点;脉冲供电能显著提高除尘器的分级效率。对粒径小于2μm的粉尘的捕集,入口风速为6.97m/s至12.79m/s时,脉并非中供电与直流供电相比,其分级效率提高10%-23%;与旋风相比,其分级效率提高37%-66%。 相似文献
139.
李军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2,(4):48-51
在进行电能表检定装置B类不确定度评定中,影响不确定度评定结果的主要因素是各种误差源,用电能表检定装置整体作为误差源,替代装置中测量部分分别独立的误差源,对电能表检定装置不确定度评定的影响进行分析,并通过实例说明用交流电能表检定装置标定误差替代交流电能表检定装置内部各器件误差的方法是可行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分析计算中可减少计算步骤,简化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40.
目前国内关于海洋修复工程的考核研究多为修复工程的生态效果考核,极少包含成本效益考核,以致无法比较和分析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海洋修复工程的生态绩效,不利于海洋修复工程的考核和验收管理。根据当前自然资源部实施“蓝色海湾”等整治修复工程的检查验收管理的新需求,本文构建了基于海洋生态系统健康恢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长和单位成本生态效益等理论的海洋修复工程生态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此外,本文以温州海域2014—2016年海洋修复的生态绩效的考核为例,结合考核结果以及直接相关性、独立性、可测量性和业务化等指标选取原则,对指标体系进行了改进。结果表明本指标体系可以在海洋修复工程的检查验收中被用于生态绩效考核,管理部门可根据海洋修复工程的类型和管理需求,有选择性地采纳部分或全部指标进行考核。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