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17篇
  免费   3886篇
  国内免费   8001篇
安全科学   4256篇
废物处理   407篇
环保管理   1961篇
综合类   18650篇
基础理论   3199篇
污染及防治   1580篇
评价与监测   1325篇
社会与环境   1496篇
灾害及防治   1130篇
  2024年   298篇
  2023年   786篇
  2022年   1761篇
  2021年   1775篇
  2020年   2101篇
  2019年   1403篇
  2018年   1390篇
  2017年   1577篇
  2016年   1284篇
  2015年   1466篇
  2014年   1330篇
  2013年   1729篇
  2012年   2166篇
  2011年   2078篇
  2010年   1919篇
  2009年   1751篇
  2008年   1688篇
  2007年   1689篇
  2006年   1655篇
  2005年   1206篇
  2004年   838篇
  2003年   560篇
  2002年   519篇
  2001年   399篇
  2000年   350篇
  1999年   163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41.
西安市秋冬季市区与山区微生物气溶胶组成特征及来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探究城市市区与山区微生物气溶胶组成特征及来源,在西安市市区(城区和郊区)及南郊山区设立3个采样点,采集细颗粒物、土壤及叶片样本.通过高通量测序法,解析不同采样点真菌与细菌群落结构,考察其时空变化特征;使用Source Track源解析技术对空气中微生物进行来源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采样点真菌、细菌菌属差异较大,说明地理位置对空气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影响显著;冬季市区检测出较多的潜在真菌致病菌和细菌致病菌,且具有较高的相对丰度和多样性.通过源解析技术发现,在局部源叶片和土壤中,叶片表面微生物是空气中微生物的主要潜在源,且秋季叶片对空气中微生物的贡献率高于冬季.本研究不仅为空气中生物气溶胶的溯源研究提供了一定基础,也为深入了解大气中微生物污染特性和为我国空气环境质量评价与疾病预防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42.
目的研究丁腈橡胶密封圈自由状态和承压状态下的高温老化行为。方法以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为参数,对各温度下的老化行为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 70℃条件下机械应力大大加快了橡胶密封件拉伸强度的下降速率,以致试验64 d时拉伸强度甚至比110℃时还低,拉断伸长率的下降速率也明显加快了;90℃加速条件下机械应力对拉伸强度的下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拉断伸长率的变化基本无影响;110℃加速条件下机械应力对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均没有明显的影响。结论机械应力在较低温度下可以显著促进丁腈橡胶密封圈热氧老化,高温条件下促进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443.
大连湾沉积物中PAHs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采集大连湾附近海域的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并探讨了其在沉积物中的分布特征。大连湾表层沉积物中PAHs含量的变化范围为32.70-3558.88ng/g,平均值1152.08ng/g。大连湾表层沉积物中PAHs以油类污染为主。其含量分布,大连港附近海域最高,东北部靠近大连湾煤码头航道测站次之,由西北和东北向南逐步递减,呈现出明显的两点污染源特征。  相似文献   
444.
采集太原市城北和城南区域环境空气和5类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样品,测定样品中典型单环芳烃稳定氢同位素(δD)组成,基于同位素质量平衡原理计算单环芳烃从源到环境空气受体的δD初始混合值,探讨单环芳烃来源.结果表明,柴油挥发源、溶剂挥发源、汽油挥发源(97#)、汽油挥发源(95#)、机动车尾气(97#)、机动车尾气(95#)和民用燃煤源中单环芳烃δD范围依次为:(-138.7‰~-115.5‰)、(-147.0‰~-121.0‰)、(-150.8‰~-117.6‰)、(-131.8‰~-113.8‰)、(-171.2‰~-120.0‰)、(-138.9‰~-102.7‰)和(-168.3‰~-142.3‰),民用燃煤源中单环芳烃δD显著贫重氢同位素(D)组成,机动车尾气源与汽油挥发源中苯的δD相比显著贫D,可用于探索污染物转化过程;城北和城南环境空气中δD范围为(-131.7‰~-115.1‰)和(-131.9‰~-74.9‰),δD初始混合值为-138.4‰和-173.9‰,体现了其来源差异.  相似文献   
445.
以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生化出水为背景水样,考察了臭氧氧化对2,4,6-三氯酚、氯苯、1,2-二氯苯、对硝基氯苯、四氯酞酸5种特征氯代烃污染物的降解效果,并对其降解动力学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臭氧对2,4,6-三氯酚和氯苯的降解效果最好,反应30 min时的去除率均接近100%,其次为1,2-二氯苯和对硝基氯苯,反应30 min时的去除率分别为95.7%和36.0%,最差为四氯酞酸,反应30 min时的去除率仅为8.9%;臭氧对2,4,6-三氯酚和对硝基氯苯的降解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对氯苯和1,2-二氯苯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对四氯酞酸的降解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446.
当前,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严峻,复合型污染特征突出。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以及《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发布和实施,对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环境保护负重前行困难期和大有作为关键期,也是我国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攻坚期,需要系统谋划大气污染防治战略。欧盟和美国在制定大气污染防治战略时,以改善空气质量为核心,构建了涵盖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多污染物目标体系,规定了环境浓度、排放量、直观感受(能见度)、健康以及管理等约束性指标,并且针对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分析实施的成本与收益,开发相应的模型工具,基于收益成本比进行科学决策。本文对欧美环境规划和战略中的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目标体系以及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成本效益评估经验进行梳理,分析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战略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解决"心肺之患"、实现环保"十三五"总体目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47.
针对史密斯预估器在模型失配时其控制效果变差的缺陷,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极点配置的状态观测器构建的汽温控制系统模型。该模型通过极点配置的方法,使多个常系数一阶惯性环节构造的状态观测器逼近被控对象,观测器的输出经 PD(比例-微分)控制器可以超前反馈到系统中,以克服滞后环节和系统不确定性的影响,其中微分作用,可以消除系统的动态偏差。同时,结合带有滞后环节的二阶被控对象对该优化模型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构建的汽温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动态性能和控制品质,为消除滞后环节对汽温控制系统的影响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48.
原水水质对输水管道硝化作用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配制水样模拟Ⅱ类、Ⅲ类和劣Ⅴ类地表水,利用管道模拟反应器研究不同原水水质条件下输水管道中硝化作用的形成及对输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水中氨氮(NH4+-N)及溶解氧(DO)含量对NH4+-N去除均有一定影响,DO充足时,去除率随原水中NH4+-N含量的增加而增加,DO浓度低时,DO成为影响NH4+-N去除的主要因素;原水NH4+-N含量对运行初期NO2--N积累有重要影响,NH4+-N含量越高,NO2--N积累量越大,随着生物膜的成熟,影响作用逐渐减弱;反应器中AOB数量主要受原水NH4+-N浓度的影响,随NH4+-N浓度升高而增加;NOB数量受NH4+-N和DO浓度的双重影响,DO含量低会抑制NOB活性,使NOB数量减少,导致NO2--N积累;输水管道中的硝化作用是水中及生物膜中硝化细菌共同作用的结果,但生物膜中硝化细菌存在水平高,其硝化作用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449.
考察了填充式反应器中放电对四氯化碳(CCl4)的吸附、脱附作用影响.结果表明,放电作用下CCl4在反应器中的移动速度加快,穿透时间的从17min缩短到6min,脱附时间约从60min缩短至14min,反应器对CCl4的吸附能力显著下降;脉冲电压峰值越高,CCl4吸附一脱附速率越快,降解效率越高.载气成分对CCl4影响,在电压为50kV的条件下,分别以氮气和氧气作载气,CCl4的降解效率可达69.1%和97.6%;放电可对吸附剂起脱附再生作用,具有放电脱附速率快、工艺简单等特点,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50.
李斌  吴平霄 《环境科学学报》2012,32(11):2851-2856
以4种阴离子粘土做吸附剂,研究了阴离子粘土对DNA的吸附行为.同时,采用XRD、FTIR、UV-vis等表征手段对吸附前后的材料进行研究.吸附结果显示,二元阴离子粘土对DNA的吸附量高于三元阴离子粘土;3:1型阴离子粘土对DNA吸附力强于2:1型阴离子粘土.4种材料对DNA的吸附均符合Langmuir、Freundlich两种吸附等温模型,且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拟合度更高,说明阴离子粘土对DNA的吸附为单层吸附.XRD结果显示,吸附前后阴离子粘土基本结构并未发生改变,晶形完好,层间距未有明显变化,表明阴离子粘土对DNA的吸附仅发生在表面,DNA并未进入阴离子粘土层间结构中.UV-vis及电泳结果显示,吸附前后DNA的构型并未发生改变,阴离子粘土的吸附并未对DNA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