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9篇
  免费   601篇
  国内免费   1069篇
安全科学   604篇
废物处理   70篇
环保管理   412篇
综合类   2898篇
基础理论   546篇
污染及防治   119篇
评价与监测   314篇
社会与环境   295篇
灾害及防治   171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239篇
  2021年   262篇
  2020年   299篇
  2019年   182篇
  2018年   196篇
  2017年   186篇
  2016年   170篇
  2015年   221篇
  2014年   220篇
  2013年   245篇
  2012年   349篇
  2011年   309篇
  2010年   361篇
  2009年   310篇
  2008年   295篇
  2007年   319篇
  2006年   317篇
  2005年   238篇
  2004年   156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以21个水稻品种(包括常规稻、二系杂交稻、三系杂交稻)为材料,通过室内盆栽试验探讨了Cu在不同品种水稻根-茎-叶-籽粒(糙米)中的积累分配的差异。结果表明,供试水稻品种根、茎、叶、籽粒中Cu含量的均值分别是67.35、16.24、8.29、11.62mg·kg-1,多数水稻品种Cu的含量顺序是根茎籽粒(糙米)叶,但也有少部分水稻品种Cu的含量顺序是根籽粒(糙米)茎叶。各器官的Cu含量在不同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以根和籽粒Cu含量的差异最大,茎次之,叶最小。常规稻根部Cu含量显著低于杂交稻,而叶中Cu含量显著高于杂交稻,但两者的茎和籽粒中Cu含量没有明显的差异。三系杂交稻根、茎、籽粒Cu含量显著高于二系杂交稻,而叶的Cu含量两者差异不显著。不同遗传背景的水稻各器官对Cu积累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水稻相邻器官(根与茎,茎与叶)的Cu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间器官(根与叶、籽粒,茎与籽粒)的Cu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地上部各器官Cu的转运系数相互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892.
基于水土流失的景观格局分析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爱刚  张镭  索安宁 《生态环境》2010,19(7):1599-1604
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但是很多研究只重视景观格局的研究,而忽略了生态过程的研究。文章针对水土流失这一重要生态过程,提出了基于水土流失过程的景观坡度指数和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并对黄土高原泾河流域15个子流域的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认为泾河流北部各子流域主要以水土流失的"源"景观为主,景观坡度指数大,空间负荷指数小,水土流失风险大;流域南部各子流域上游以"汇"景观为主,坡度指数大,中下游以"源"景观为主,景观空间分布不均衡,存在一定的水土流失风险;流域东部局部子流域主要以水土流失的"汇"景观为主,"源"景观相对较小,"源"-"汇"景观空间分布均衡,水土流失风险小。  相似文献   
893.
施用城市污泥对杨树土壤化学特性及金属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辛涛  白莉萍  宋金洪  卢振兰  伏亚萍 《生态环境》2010,19(11):2722-2727
采用温室盆栽方法,研究城市污泥对杨树土壤化学特性、金属含量的影响。实验设置6个处理:4个不同用量的污泥处理:30(S1)、60(S2)、90(S3)和120 t.hm-2(S4),以及对照(Control:不施加污泥和肥料)和无机复合肥处理(F:1.5 t.hm-2)。结果表明,施用污泥后,土壤有机质、全氮及全磷均提高,且随污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S1~S4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及全磷较Control处理分别提高了32.50%~52.05%、32.00%~95.30%及75.43%~236.25%;较F处理分别提高了47.60%~69.37%、35.04%~99.70%及77.10%~239.46%。但污泥施用降低土壤pH和全钾质量分数,土壤pH较Control和F处理分别下降了0.11~0.42和0.01~0.32,但仍呈弱碱性;土壤全钾质量分数较Control和F处理分别降低了1.65%~21.51%和1.19%~21.14%。随污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Cu、Zn、Ca和Na质量分数呈增加趋势,而Mn、Fe、Al、Mg质量分数呈降低趋势,其中Cu和Zn增加明显,并较Control处理分别增加了31.89%~104.36%和38.93%~358.02%,较F处理分别增加了23.10%~90.75%和37.88%~354.55%。总体而言,污泥施用于杨树后,可明显改善土壤的化学特性,但污泥施用量越大,土壤重金属Cu和Zn的质量分数残留越多。  相似文献   
894.
卢钧  陈泉源 《化工环保》2021,41(2):161-167
采用强化混凝和高级氧化法对制药废水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比较了不同混凝剂、不同氧化方法(包括Na2S2O8氧化、电化学氧化、Fenton/类Fenton氧化)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经聚合硫酸铁与聚丙烯酰胺强化混凝处理后,废水的COD去除率达18.5%;强化混凝与不同氧化方法联用均可使废水脱色至无色,COD去除率达70.1%~92.4%。强化混凝—电化学氧化组合工艺的出水COD为27.1 mg/L,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限值要求,且成本较低,适于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895.
制药行业VOCs排放组分特征及其排放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制药行业产品工艺过程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特征,以华东地区某工业园区的两家化学合成类制药企业为研究对象,采集并分析了来自不同生产线和生产环节的VOCs样品.结果表明,同行业不同企业、同企业不同车间的VOCs排放特征差异显著,基于获得的产品生产线不同环节的VOCs排放特征,结合产品工艺流程,推测排放的VOCs组分主要与原料和生产工序有关;处理设施对不同VOCs组分的脱除效率也存在明显差别,RTO对不同VOCs种类的处理效率由高至低依次为OVOCs(80.5%)、芳香烃(72.7%)、烷烯烃(68.3%)和卤代烃(66.1%);根据浓度测试结果,计算得到48种VOCs的排放量和排放因子,制药企业A和B的VOCs排放总量分别为14.2 t·a-1和0.4 t·a-1,均以卤代烃占比最大,分别为56.1%和48.2%.  相似文献   
896.
鸡粪腐解过程中不同溶性腐殖质结合铜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鸡粪为材料,添加不同比例的铜锌进行腐解试验,研究了腐解过程中不同溶性腐殖质结合态铜(水溶性、氢氧化钠溶性、氢氧化钠-焦磷酸钠混合液溶性)浓度的动态变化、受锌含量的影响及其与有效铜的关系.结果表明,粪肥原样H2O-Cu(水溶性腐殖质结合态铜)占其全铜量的10.97%,在腐解过程中先上升后下降;随着粪肥中添加铜量的增加(1:1、2:1、3:1处理),H2O-Cu占其全铜的比例相应减少了(平均分别占其全铜的比例的7.10%、5.18%和3.74%);H2O-Cu随着腐解时间延长呈增加趋势;在腐解的后期(45、60d),粪肥中锌含量的增加会降低H2O-Cu含量.腐解初期粪肥原样NaOH浸提腐殖质-铜(NaOH-Cu)占其全铜量的70.87%,随腐解进行其比例大幅度下降;NaOH-Cu占其全铜的比例随着加入铜的增大而有所下降,分别为55.59%、46.04%和38.08%,且随着腐解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粪肥中锌含量的增加对NaOH-Cu含量变化影响较小.粪肥原样中NaOH-Na4P2O7提取腐殖质结合态铜(NaOH-Na4P2O7-Cu)占其全铜量的24.29%,随腐解过程呈增加趋势,NaOH-Na4P2O7-Cu量随着加入铜量的增加而增加,占其全铜比例的15%~25%;粪肥中锌含量增加对NaOH-Na4P2O7-Cu有促进作用.粪肥添加铜锌后,3种浸提剂提取的可溶性腐殖质结合态铜有55%~80%分配在NaOH的溶液中,10%~30%分配在NaOH-Na4P2O7碱性混合液中,0~10%在水溶液中;随加入铜含量和锌含量的增加,NaOH-Na4P2O7-Cu平均分配比(占3种町浸提性腐殖质-Cu的比例)增加,NaOH-Cu和H2O-Cu的分配比减少.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H2O-Cu、NaOH-Cu和NaOH-Na4P2O7-Cu之间显著正相关,它们与有效铜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  相似文献   
897.
自由基化学性质高度活泼,极易发生得失电子的氧化还原反应,是环境水体中降解污染物的重要因素.自由基的环境鉴定和分析对揭示环境污染物降解转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自由基环境浓度极低、反应活性高、寿命短,再加上复杂环境基质的干扰效应,使其环境分析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而且,目前的研究主要针对一些已知的自由基展开,对未知自...  相似文献   
898.
对多孔陶瓷进行磁化改性获得磁性多孔陶瓷载体,并将该载体应用于垃圾渗滤液的处理试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反应器的曝气量为3 L/h,曝气时间为16 h/d,温度为20~30℃时,垃圾渗滤液经磁性载体生物膜反应器30d处理后,上清液中COD、NH3-N的去除率均在90%以上,出水浓度达到国家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的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899.
路面湿滑状态影响行车安全性,雨天行车达到一定速度时,汽车轮胎将与路面彻底脱离,发生十分危险的轮胎完全滑水现象.探索了汽车轮胎受水膜作用而产生滑水现象的机理,讨论了国内外计算轮胎滑水速度的常用方法及其不足之处,并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胎-液-路三者特征参数的汽车轮胎滑水速度数值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胎压越低、水膜越厚、路面平均纹理深度越小,则轮胎滑水速度越小,汽车出现滑水的可能性越高.该方法有助于科学地指导制定汽车在积水路面的行驶速度控制策略,降低雨天交通事故风险.  相似文献   
900.
为了提高有机高分子材料聚偏氟乙烯(PVDF)超滤膜的亲水性,增强其在污水处理中的抗污染能力,采用无机纳米氧化钛(TiO2)和氧化铝(Al2O3)颗粒对PVDF进行改性,制备(TiO2+Al2O3)/PVDF改性复合超滤膜。为考察无机纳米颗粒对复合超滤膜成膜过程的影响,采用浊点滴定法测定铸膜液体系的分相点,绘制三元相图,以考察纳米颗粒的加入对PVDF超滤膜成膜过程中的热力学影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铸膜液体系的透光度下降曲线,考察纳米颗粒对PVDF成膜过程中的动力学影响。结果表明:纳米颗粒的加入降低了铸膜液容纳非溶剂的能力,使其在较小的非溶剂浓度下即可固化成膜;纳米颗粒使铸膜液中溶剂与非溶剂双向扩散的传质阻力增加,缩短了铸膜液浸入凝胶浴瞬间至固化成膜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