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1篇
  免费   603篇
  国内免费   1086篇
安全科学   615篇
废物处理   79篇
环保管理   416篇
综合类   2966篇
基础理论   564篇
污染及防治   134篇
评价与监测   316篇
社会与环境   296篇
灾害及防治   174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241篇
  2021年   266篇
  2020年   304篇
  2019年   184篇
  2018年   198篇
  2017年   190篇
  2016年   175篇
  2015年   229篇
  2014年   230篇
  2013年   258篇
  2012年   359篇
  2011年   319篇
  2010年   369篇
  2009年   315篇
  2008年   300篇
  2007年   330篇
  2006年   322篇
  2005年   241篇
  2004年   160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通过调研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焚烧处置设施,对包含二噁英排放水平的设施按处置对象、炉型和处理量分类,并作系统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现有危险废物焚烧设施烟气中二噁英的浓度比医疗废物低,达标率为74.19%;危险废物选用回转窑处置效果较好,达标率为66.67%;而医疗废物选用回转窑或热解炉,要综合考虑处置规模、生产成本和二英排放总量等因素;危险废物介于10~30 t·d-1和医疗废物介于10~20 t·d-1的处置设施要尤其注意二噁英的排放问题;医疗废物焚烧飞灰中二噁英的均值浓度为危险废物6倍以上,仅有16.67%满足填埋要求.二者烟气中二英的浓度分布以1,2,3,4,6,7,8-HpCDF、2,3,7,8-TCDF和OCDD为主.  相似文献   
212.
1961-2012 年西藏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军  路红亚  建军 《自然资源学报》2014,29(6):990-1002
利用18 个气象站点1961-2012 年逐日降水量资料,计算了10 个极端降水指数,采用滑动平均、线性回归、Mann-Kendall 非参数检验和Morlet 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西藏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西藏近52 a 连续干旱日数(CDD)呈显著减少趋势,最大5 d 降水量也趋于减少但不显著,大雨日数和强降水量的线性趋势不明显,其他6 个极端降水指数都表现为增加趋势且不显著。与全球、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比较,西藏CDD和连续湿日的变幅明显偏大,最大1 日降水量、强降水量和极强降水量的变幅明显偏小。除CDD外,极端降水指数的变化趋势与海拔高度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仅有中雨日数的变化趋势与经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在近52 a 的时间尺度上各项极端降水指数都存在3~4 a 显著周期,多数指数也存在12a、15 a 和16 a 的周期。在时间转折上,CDD的突变点时间较早,从1974 年开始;中雨日数、连续湿日和年总降水量的突变点发生在20 世纪80 年代末。从空间分布来看,那曲地区西部是极端降水指数变化最为显著的区域,雅鲁藏布江中游大部的多数极端降水指标趋于下降,而山南地区南部、林芝地区东南部的降水极值和降水强度都在增加。  相似文献   
213.
氧化亚铁硫杆菌对黄铜矿的生物氧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矿区硫化矿氧化产生的酸性矿山废水(AMD)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问题,以矿区常见的黄铜矿(CuFeS2)为研究对象,采用已筛选的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简称A.f菌)为实验菌株,探讨在A.f菌作用下黄铜矿的氧化过程。实验结果表明,A.f菌可显著促进黄铜矿的氧化,第18天有菌体系中的铜离子浓度是无菌体系中的5倍;同时细菌可促进溶液中Fe2+氧化为Fe3+,使氧化还原电位升高,从而对黄铜矿保持较高的氧化速率,并导致体系的pH值降低;还发现黄铜矿的氧化过程中可形成中间产物方黄铜矿(CuFe2S3),而细菌氧化还可产生硫磷化钴(CoPS),中间产物的形成并没有明显延缓黄铜矿的氧化速率;生物氧化可造成矿样表面侵蚀多坑,可能是细菌对黄铜矿的直接氧化作用造成的。由于黄铜矿的生物氧化明显控制其氧化进程,抑制黄铜矿的生物氧化对酸性矿山废水的源头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14.
层次分析法在重庆某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针对重庆市某县地质环境条件、发育特征等特性,选取了地层岩性、斜坡结构类型、坡度、坡高、降雨量、结构面、人类工程活动等7个因素作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因子,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并采用专家系统法赋值,建立了该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通过划分评价单元及利用危险性评价模型,将该县地质灾害危险性分为危险性大区、危险性中等区和危险性小区。研究成果对相似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的划分也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15.
地球自转及天体作用力对精密离心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地球自转产生的科里奥利力及天体作用力对高精度精密离心机的影响规律。方法考虑精密离心机实际存在的各种失准角,采用齐次变换方法推导由地球自转在加速度计输入轴上产生的科里奥利加速度数学表达式;建立天体作用力对精密离心机上加速度计影响的数学关系式。结果科氏加速度对精密离心机的影响量级为10-5m/s2;月球和太阳作用力的最大影响量级之和为10-6m/s2。结论对于10-6量级精度的精密离心机,必须补偿科氏加速度的影响;月球和太阳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216.
大气CO2中放射性碳同位素(14C)的水平可以反映化石源CO2的影响程度,这对于评估我国目前化石源CO2的排放状况和制定节能减排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在概述大气14CO2采样和分析方法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大气14CO2观测的起源和主要的源汇过程,重点论述了大气14CO2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驱动因素;阐述了化石源CO2浓度的估算方法及14CO2在国内外化石源CO2示踪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大气14CO2观测在我国化石源CO2示踪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我国正确地开展大气14CO2的观测研究,深刻地理解特定区域大气14CO2的时空分异特征和化石源CO2的分布状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17.
通过对南海水域多个区域不同深度的海水分别以H2、Na2S2O3、Na NO2为电子供体经过一定时间的驯化培养后,测定其中非光合微生物的固碳潜力,并统计南海水域不同深度非光合微生物在不同电子供体条件下固碳潜力的差异性,最后结合不同深度海水的主要固碳基因丰度差异,分析南海水域不同深度海洋非光合微生物在不同电子供体条件下固碳潜能差异的原因.结果发现以Na NO2为电子供体时,海洋非光合微生物固碳能力普遍较低,各深度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以H2为电子供体时,表层海水中的非光合微生物的固碳潜力显著高于深层海水中的;而以Na2S2O3为电子供体时,深层海水中的非光合微生物的固碳潜力显著高于表层海水中的.基因分析结果表明,固碳基因cbb L在表层海水中的丰度高于深层海水,而cbb M基因在深层海水中的丰度高于表层海水.硫细菌大多以拥有cbb M基因为主,而氢细菌大多以拥有cbb L基因为主.因此不同海洋深度非光合微生物对不同电子供体响应的差异性可能和优势菌群结构的差异有关.海洋表层和深层溶解氧、无机碳含量的差异是导致菌群结构差异,乃至固碳潜力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18.
西安市地表灰尘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与来源解析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王丽  王利军  史兴民  卢新卫 《环境科学》2016,37(4):1279-1286
采集了西安市地表灰尘样品58个,利用GC-FID对其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进行含量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其分布特征与环境来源.结果表明,西安市地表灰尘中单体PAH的含量范围为14.69~6 370.48μg·kg~(-1);16种PAHs总量(Σ_(16)PAHs)范围为5 039.67~47 738.50μg·kg~(-1),平均值为13 845.82μg·kg~(-1).与国内外其他城市比较发现,西安市地表灰尘中PAHs的含量相对较高.地表灰尘中PAHs主要由4环以上的高分子量PAHs构成,7种致癌芳烃(Σ_7CPAHs)平均占Σ16PAHs的46.08%.地表灰尘中Σ_(16)PAHs的平均含量在工业区最高,文教区、交通区和商业交通混合区含量次之,住宅区和公园较低.地表灰尘中Σ_(16)PAHs平均含量沿主城区-二环-三环由内向外呈增加趋势.地表灰尘中Σ16PAHs在东郊和西郊工业区、南郊和北二环重交通区相对较高,主城区、北郊和城市东南部较低.比值法、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西安市地表灰尘中PAHs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和煤的燃烧,其中柴油燃烧和汽油燃烧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36.07%和32.31%,煤燃烧方差贡献率为23.40%.  相似文献   
219.
土壤呼吸与土壤有机碳对不同秸秆还田的响应及其机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以黄豆、玉米、水稻这3种农业秸秆为原料,崇明东滩围垦土地为试验样区,以景观植物地肤草为目标植物,研究土壤呼吸和土壤有机碳对不同秸秆还田的响应及其可能的机制.结果表明,不同秸秆直接还田的土壤呼吸和地上植物量均高于对照组;黄豆秸秆还田后土壤呼吸相对最低,土壤有机碳最高,因此黄豆秸秆还田的土壤碳封存能力高于玉米和水稻秸秆.秸秆还田显著促进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加了土壤微生物量以及β-糖苷酶、脱氢酶活性,脱氢酶活性与土壤呼吸相关性最显著.黄豆秸秆还田脱氢酶活性最低,相应的土壤呼吸也最低.黄豆秸秆纤维素、木质素和C/N含量最高,可降解性最低,表明黄豆秸秆难以被微生物降解利用,因而还田后其土壤微生物活性最低,最终导致最低的土壤呼吸和较高的土壤有机碳.  相似文献   
220.
近年来,我国北方采暖期的大气污染问题备受关注.以2015年11月24日至12月4日石家庄地区一次重污染过程为例,采用大气细颗粒物实时在线源解析技术,对不同时段细颗粒物来源解析结果和各类源粒径分布、重污染期间各类源的质谱特征,结合气象条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重污染期间主要污染物来源为燃煤、工业工艺、机动车尾气和二次无机源;低压、静稳条件和低空传输共同作用下,以燃煤及工业工艺源排放颗粒物为主的细颗粒物严重累积,二次转化加剧,导致此次重污染的发生;来自燃煤源的颗粒物以混合碳为主,工业工艺源以金属为主,机动车尾气源以元素碳和金属锰为主,纯二次无机源以二次无机离子为主,来自扬尘源的颗粒物以铝、钙、铁和硅酸盐为主,生物质燃烧源以左旋葡聚糖LEV为主,餐饮源以有机酸为特征信号;与重污染前后不同,八类源于重污染发生期间在整个粒径段呈现均匀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