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44篇
  免费   1425篇
  国内免费   5991篇
安全科学   1254篇
废物处理   1000篇
环保管理   1308篇
综合类   9363篇
基础理论   2843篇
污染及防治   5371篇
评价与监测   748篇
社会与环境   595篇
灾害及防治   678篇
  2024年   154篇
  2023年   384篇
  2022年   868篇
  2021年   746篇
  2020年   579篇
  2019年   516篇
  2018年   660篇
  2017年   778篇
  2016年   913篇
  2015年   1086篇
  2014年   1291篇
  2013年   1613篇
  2012年   1375篇
  2011年   1405篇
  2010年   1159篇
  2009年   1141篇
  2008年   1224篇
  2007年   1014篇
  2006年   1010篇
  2005年   649篇
  2004年   480篇
  2003年   540篇
  2002年   489篇
  2001年   357篇
  2000年   439篇
  1999年   382篇
  1998年   303篇
  1997年   331篇
  1996年   286篇
  1995年   223篇
  1994年   171篇
  1993年   140篇
  1992年   130篇
  1991年   76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8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采用双阳极电Fenton法处理垃圾渗滤液,并在阴极曝气。应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对电Fenton法处理的结果进行了优化,将Fe2+投加量、电压、和反应时间3个因素进行实验设计,得到二次响应曲面模型。响应面分析表明,Fe2+投加量与反应时间的交互作用对COD去除率影响最大,其次是电压与反应时间的交互作用。优化后的结果:Fe2+投加量、电压、和反应时间分别为3 219.2 mg/L、6.11 V和180 min。模型方差分析得到F值和R2分别为24.2和0.977,说明该二次方程是显著的,模型在整个回归区域内拟合好,能够很好地反映电Fenton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过程。  相似文献   
312.
垃圾堆放发酵机理与应用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垃圾的发酵机理进行了实验研究,对渗沥液的析出量及其酸碱度、堆酵后垃圾热值的变化以及堆内温度的变化进行了观测,并对堆酵过程的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给出了垃圾堆酵应用工艺的建议.  相似文献   
313.
在弱碱性条件下,二氧化氯消毒剂将氰化物氧化成无毒的氰酸盐(OCN-)、二氧化碳和氮气.研究了影响二氧化氯销毁氰化物的几种因素:pH在8~11的范围内,不影响二氧化氯对氰化物的销毁率;在所试验的反应温度(0~40℃)内,温度对反应速率表现出有限的影响;二氧化氯与氰离子的最佳质量比为2:1;当氰离子最高使用浓度小于0.5 g/L时,废水中氰离子浓度达一级以上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314.
针对煤气脱硫废料(简称废料)的成分(硫、碳、萘及少量其他有机物),提出了一种处理废料的新工艺,先用乙酸乙酯提取废料中的萘和少量其他有机物,再用复合溶剂B加热溶解废料,热过滤得碳粉,最后将溶液冷却结晶分离出硫。实验结果表明:在乙酸乙酯与废料的质量比(R1)为3.75,提取温度为60℃,提取时间为4h的条件下,萘回收率为98%,纯度大于等于70%,在复合溶剂B与提取剩余物的质量比(R2)为2.69,过滤温度为100℃的条件下,硫回收率接近100%,纯度大于等于99%,碳回收率和纯度为100%。  相似文献   
315.
利用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火力发电行业产排污系数核算”工作中现场监测得到的数据,首次采用偏相关分析的方法,对固态排渣煤粉炉中机组规模、空气过剩系数、煤中挥发分和发电负荷率等因素对NOx产生浓度的影响进行定性分析,结论:NOx产生浓度与前三种因素存在显著的相关。而与发电负荷率的关系受锅炉是否采用低氮燃烧技术的影响。空气过剩系数越大,煤的挥发分越高,NOx产生浓度越低;采用低氮燃烧装置的锅炉中,机组规模越大,产生的NOx越少,且对于同一锅炉来说,NOx产生浓度随着发电负荷率的升高而增大;未采用燃烧控制的锅炉中,机组规模越大,NOx产生浓度越高,且与发电负荷率不相关。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控制燃煤电厂固态排渣煤粉炉NOx排放的优化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316.
大型溞(Daphnia magna)慢性毒性测试的毒理学数据是美国环境保护局水质基准(water quality criteria,WQC)制定中非常重要的数据来源,用以推导能有效保护水生生物的化学污染物浓度阈值.以往的研究表明,在部分生命周期暴露的基础上得出的最低观察效应浓度(lowest observed effe...  相似文献   
317.
为了研究光散射颗粒物监测仪在环境空气监测中的适应性,参照《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和PM2.5)连续自动检测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 653-2013),在北京秋季使用PQ200(滤膜采样器)对DustTrak8530、LD-6S、HBKLW-2共3种光散射仪器进行比对测试.结果表明,3种光散射仪器的平行性都达标;在监测PM10时,3种仪器与PQ200的线性相关系数都达标,斜率只有HBKLW-2达标,截距除HBKLW-2略微超标外都与标准相差较远;在监测PM2.5时,3种仪器与PQ200的线性相关系数都达标且优于PM10,斜率只有HBKLW-2和LD-6S达标,截距绝对值相比PM10有所减小,但只有HBKLW-2达标;经校正因子修正后,3种仪器与PQ200的线性回归斜率达标、相关系数不变、监测PM2.5的截距相比PM10更加接近标准值,故光散射仪器更加适用于环境空气PM2.5监测.  相似文献   
318.
Collaborative monitoring over broad scales and levels of ecological organization can inform conservation efforts necessary to address the contemporary biodiversity crisis. An important challenge to collaborative monitoring is motivating local engagement with enough buy-in from stakeholders while providing adequate top-down direction for scientific rigor, quality control, and coordination. Collaborative monitoring must reconcile this inherent tension between top-down control and bottom-up engagement. Highly mobile and cryptic taxa, such as bats, present a particularly acute challenge. Given their scale of movement, complex life histories, and rapidly expanding threats, understanding population trends of bats requires coordinated broad-scale collaborative monitoring. The North American Bat Monitoring Program (NABat) reconciles top-down, bottom-up tension with a hierarchical master sample survey design, integrated data analysis, dynamic data curation, regional monitoring hubs, and knowledge delivery through web-based infrastructure. NABat supports collaborative monitoring across spatial and organizational scales and the full annual lifecycle of bats.  相似文献   
319.
Judiciously engineering the electrocatalysts is attractive and challenging to exploit materials with high electrocatalytic performance for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Herein, we successfully perform the interface engineering by alternately depositing Co–P and Ni–Fe–P films on nickel foam, via facile electroless plating and de-alloying process. This work shows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effect of de-alloying process on alloy growth.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layered alloys is improved by interface engineering. The multilayer strategy significantly promotes the charge transfer. Importantly, the Co–P/Ni–Fe–P/NF electrode fabricated by interface engineering exhibits excellent electrocatalytic hydrogen evolution activity with an overpotential of 43.4 mV at 10 mA cm-2 and long-term durability for 72 h in alkaline medium (1 mol L-1 KOH). The innovative strategy of this work may aid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 electrocatalysts.  相似文献   
320.
环氧丙烷生产废液中1,2 -二氯丙烷的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从环氧丙烷生产废液中回收1,2-二氯丙烷的新方法。采用常压精馏、减压精馏、共沸精馏工艺分离环氧丙烷生产废液中的1,2-二氯丙烷。实验结果显示,共沸精馏工艺的效果最好;在含有一定量的共沸剂、釜温100℃、顶温86℃、回流比为1的条件下,塔顶馏分中1,2-二氯丙烷的质量分数可达到98%以上,1,2-二氯丙烷的回收率可达到97%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