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10篇
安全科学   70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235篇
基础理论   42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柯布西耶理性地继承了古典建筑设计的经典手法.将其有机地糅合到现代建筑设计中,创造出和谐、新颖的现代建筑。以柯布西耶的精典建筑施沃布别墅、加尔西别墅、萨伏依别墅为例,探讨其全新建筑设计中的人体美学、人体工学和机器美学。  相似文献   
162.
医疗废物非焚烧处理技术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提出医疗废物的危害性入手,介绍了我国当前的医疗废物管理和处理处置现状。通过分析和比较蒸汽灭菌法、热裂解法、微波处理法、等离子体法等几种处理方法,寻求适宜我国国情的医疗废物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3.
从南四湖人工湿地植物香蒲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反硝化XP1菌株,对其生态影响因子、反硝化能力、生长曲线进行了研究,并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菌株XP1反植于湿地植物香蒲根际土壤,考察对香蒲的强化脱氮作用.结果表明,XP1菌株反硝化作用的最佳碳源为柠檬酸钠;在pH值为7.0~9.0范围内有良好的脱氮效果,最佳pH值为8.0;最佳碳源与氮源比为7;最佳初始氮浓度为30mg/L.XP1菌株8h后进入指数增长期,最终总氮去除率可达90%以上.用该菌株强化香蒲脱氮,对于强化湿地脱氮工艺中亚硝酸盐的去除起主要作用,在相同条件下总氮去除率由46%提高到90%以上,强化脱氮作用明显,有良好的实际应用前景.通过形态观察,XP1菌株为短杆状革兰氏阴性菌,大小约(0.25~0.3)′(0.6~0.8)mm;经16S rRNA基因测序、系统发育树分析,XP1菌株为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  相似文献   
164.
新农药氯虫酰胺在醇液中的光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氙灯和紫外灯为光源,对氯虫酰胺在甲醇和乙醇中的光解动力学及降解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氙灯和紫外照射下,氯虫酰胺在甲醇和乙醇中的光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在模拟太阳光氙灯辐射下,氯虫酰胺在甲醇和乙醇中的光解半衰期分别为1.58h和2.57h,而紫外光辐射下分别为1.49min和1.60min。采用LC-MS对氯虫酰胺光解产物进行分离和鉴定,推断氯虫酰胺在醇中的光解途径主要涉及到分子环合和重排生成光解产物A[2-(2-溴-4H-吡唑并[1,5.d]吡啶并[3,2-b]B,4]恶嗪-4-基亚氨基)-5-氯-N,3-二甲基苯甲酰胺]和B[2-(3-溴-1-(3-羟基吡啶-2-基)-1H-吡唑-5-基)-6-氯-3,8-二甲基喹啉-4(3H)-酮1。  相似文献   
165.
石斛气生的兰科菌根组织结构及其对御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过去对铁皮石斛(Dendrobium candidum Wall.Ex Lindl.)气生的兰科菌根适应干旱环境胁迫机理的研究鲜为涉及,现开展了培养基质的不同水分质量分数(W(水)1=43.6%、16.8%、5.5%)对兰科菌根的外部形态以及内部组织结构影响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质水分质量分数降低使石斛菌根外部形态发生多样变化;随着基质水分质量分数的不断降低,石斛的生长受到显著的抑制。当基质水分质量分数为5.5%时,石斛的多数生长指标均小于其它处理,但是根冠比(R/S)增加显著,高达2.22;通过不同切片多重镜检测定和图像分析,发现菌根的形态结构产生了天然的适应突变,独特的根被组织细胞层数多达5层以上,细胞壁相对加厚,细胞腔内网、羽状结构比其它两处理明显增多,石斛菌根通过形态结构的改变来适应水分胁迫并维持其生长发育,石斛菌根组织结构的这些改变大大提高了石斛御旱的能力;水分质量分数高低与菌根感染率呈负相关,越是干旱条件菌根真菌繁衍越活跃,菌丝团结构相持时间越长,菌根的这些适应性响应都提高了石斛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66.
针对柴油机微粒捕集器中灰烬颗粒的沉积特征,设计了一种非对称孔道微粒捕集器,基于非对称孔道微粒捕集器对微粒捕集器再生模型进行修正,分析了非对称孔道对微粒捕集器再生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大过滤体进出口截面比能减少微粒捕集器的压力损失,降低碳烟再生时过滤壁面的最大温度,且非对称孔道能减少灰烬沉积对再生时壁面最大温度的影响,因此根据过滤体壁面厚度适当增大进出口孔道截面比可以有效提升过滤体的碳烟承载量,延长微粒捕集器的车载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67.
Electrospun cellulose acetate (CA) nanofibrous mats incorporated with capric acid was studied to fabricate form-stable phase change materials (PCMs) for storing/retrieving thermal energy. Electrospun CA nanofibrous mats with different porous structures and specific surface areas were firstly prepared through regulating the volume ratio of mixture solvent of acetone/dichloromethane (DCM). Effects of different volume ratio of mixture solvent and mat thickness on the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absorption capacity of CA nanofibrous mats wer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A nanofibrous mats were highly porous on the surface; hence, they were capable of absorbing a large amount of capric acid. The maximum absorption capacity of CA mats via electrospinning with volume ratio of acetone/DCM being 5/5 was ~95.8 wt%, due to its higher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17.1 m2/g.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capric acid absorption capacity of CA nanofibrous mat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s of mat thickness. As the thickness of nanofibrous mats increased from 10 to 85 μm, the corresponding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capric acid absorption capacity of mats increased respectively from 7.2 to 29.0 m2/g and 92.1 to 98.5%. Morphological structures, as well as the properties of thermal energy storage and thermal insulation of the fabricated form-stable PCMs, were studi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and measurement of freezing time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resulting form-stable PCMs could well maintain their phase transi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demonstrated great thermal energy storage capability and temperature regulation ability.  相似文献   
168.
通过振荡吸附实验,研究了粉煤灰-膨润土颗粒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及颗粒吸附材料在含铅离子废水中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制备颗粒吸附剂的优化条件为:粉煤灰∶膨润土=5∶5(质量比),在600℃下焙烧2h.在温度25℃、pH值为5、Pb2+初始浓度为40mg/L、吸附剂用量为2g/L、吸附时间为1h条件下,吸附剂对废水中Pb2+的去除率可达95.27%.  相似文献   
169.
蚯蚓活动对重金属在土柱中淋溶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婧  温蓓  单孝全  裴志国 《环境化学》2007,26(6):768-773
采用土柱淋溶方法,以溴离子为示踪离子,研究了蚯蚓活动形成的土壤大孔隙对铜和锌离子在土柱中迁移行为的影响.运用平衡和非平衡对流-弥散模型对溴离子和铜、锌离子在不同土柱中的穿透曲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蚯蚓活动形成的蚯蚓孔能够产生明显的优势流现象,这种优势流极大地加快了重金属离子在土柱中垂直向下迁移的速度.非平衡对流-弥散模型能很好地预测溴离子和铜、锌离子在蚯蚓孔土柱中的流出趋势,而平衡对流-弥散模型适合于预测溶质在对照(匀质)土柱中的流出趋势.  相似文献   
170.
基于高斯线源模式的主要尾气扩散模型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文  于雷  裴文文  杨方 《交通环保》2004,25(5):7-10
机动车排放污染扩散模式口可分为高斯模式、经验模式、数值模拟模式和箱式模式。而目前世界各国环保部门推荐应用于污染浓度预测的模式大多属于高斯扩散模式。主要介绍了基于高斯模式的几个主要扩散模型,并比较了它们的优劣,指出开发新模犁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