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0篇
  免费   429篇
  国内免费   902篇
安全科学   382篇
废物处理   33篇
环保管理   174篇
综合类   2035篇
基础理论   437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20篇
评价与监测   158篇
社会与环境   199篇
灾害及防治   92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178篇
  2021年   175篇
  2020年   223篇
  2019年   157篇
  2018年   152篇
  2017年   144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181篇
  2014年   166篇
  2013年   155篇
  2012年   204篇
  2011年   206篇
  2010年   195篇
  2009年   211篇
  2008年   186篇
  2007年   193篇
  2006年   175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前置反硝化工艺外碳源投加串级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反硝化反应需要以有机碳源为电子受体.由于污水厂的进水负荷时刻在变化,当进水碳氮比较低时,需要外投加碳源.为了有效地控制外碳源投加量,提出了由两个PI控制器组成的外碳源投加串级控制策略,可以控制出水硝酸氮浓度以及缺氧区末端硝酸氮浓度.由Matlab/Simulink模拟表明,该控制器具有良好的动态品质、抗冲击负荷强,可快速响应进水负荷的变化,能在降低出水硝酸氮和总氮浓度的同时,大大降低外碳源投量.  相似文献   
992.
污泥回流比对分段进水A/O 生物脱氮工艺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连续流分段进水缺氧/好氧(A/O)中试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研究污泥回流比(R)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R 值高于1.0 时,尽管第一段缺氧区的硝酸盐氮去除量明显增加,而系统硝化、反硝化效果均明显降低.当R 为0.75 时,系统总氮去除率最高,为92%;而当R 值为1.5 时,总氮去除率最低,为72%. 当系统污泥沉降性能较好时, R 值对二沉池泥泥位和泥水分离效果影响不大;而当污泥沉降性能较差时,二沉池泥位随R 值增大而呈线性增加,此时提高R 值会加剧污泥膨胀.此外,高R 值使得系统各段悬浮固体浓度呈梯度分布的规律变得不再明显,降低系统污泥储量.同时,提高R 值会降低系统固体停留时间,进而影响系统的污泥种群分布.  相似文献   
993.
A2O 工艺中的污泥膨胀问题及恢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昌永  彭永臻  彭轶 《中国环境科学》2008,28(12):1074-1078
采用52L 以厌氧/缺氧/好氧为污水处理工艺(A2O)的试验装置处理人工合成废水,研究了A2O 工艺中出现污泥膨胀的原因及控制措施.结果表明,系统在稳定状态下,好氧区DO平均浓度约为1.08mg/L 时,COD、NH4+-N、TN以及PO43--P 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6.8%、97.5%、86.5%和95.5%,但污泥的沉降性能受到很大影响,其SVI 从最初的130.1mL/g 升至265.8mL/g,并有继续上升的趋势,引起污泥膨胀.当好氧区DO 平均浓度提高至2.16mg/L 时,污泥的沉降性能得到部分改善,SVI 降至约200mL/g.在好氧区首端引入 15%的原水旁流,经过 30d 的运行,SVI 降低至100mL/g 左右,污泥膨胀得到恢复.说明好氧区偏低的有机负荷是引起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单纯提高好氧区的DO 浓度并不能有效控制污泥膨胀,控制A2O 中污泥膨胀的关键在于对有机负荷的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994.
以高浓度氨氮城市垃圾渗滤液作为试验用水,在两级UASB(UASB1+UASB2)-A/O 试验系统中,对比研究了先在UASB1 反硝化(工艺1)与仅在A/O 缺氧区反硝化(工艺2)2 种工艺的脱氮过程.结果表明,在回流比为300%的条件下,2 种工艺的氨氮硝化率均在99%左右,但工艺1 比工艺2 的TN 去除率高21%.2 种工艺的无机碳(IC)和pH 值的变化规律差别较大,工艺1 由于充分利用了原水碳源实现了高效反硝化,在系统中维持了充足的IC 和较高的pH 值,实现了75%~95% NO2--N 累积率的短程硝化.确认能否有效利用有机碳源是产生脱氮效率差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95.
城市工业区周边土壤-水稻系统中重金属的迁移累积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H市工业区土壤-稻米-谷壳体系中重金属的迁移累积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重金属元素的迁移累积特征不同,Cd易于从土壤中向稻谷籽实迁移,而Cu,Zn,Cr,Ni,As和Hg等迁移能力则较弱.水稻籽实中不同重金属在稻米和谷壳之间的分配规律不同.营养元素Cu和Zn有向稻米迁移累积的趋势,而有毒有害重金属Pb,Cd,Cr,Ni和As则主要累积于谷壳中,Cr和Nj在稻米和谷壳之间的分配较均衡.重金属在稻米中的累积能力为:Cd>Zn>Ni>Cu>Pb>Cr>Hg>As,而在谷壳中则为:Cd>Pb>Ni>Zn>Cr>Cu>As>Hg.  相似文献   
996.
杨银科  彭建兵  刘聪 《灾害学》2015,(2):133-137
滑坡年代学研究对于滑坡灾害的形成演化、预测预警与风险评估等意义重大。为了对比分析各种滑坡测年新技术,综述了各个测试技术在国内外滑坡年代学研究中的最新应用进展。对14C、光释光(OSL)、宇宙成因核素、树木年轮及地衣等测年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讨论,探讨了各个测年技术的优缺点、年代测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结论表明,利用14C、光释光、宇宙核素测年技术分析滑坡年代的研究较多,树木年轮和地衣测年方法应用较少;全球已经开展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及东亚等地区,中国的研究相对较少;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黄河上游和长江三峡地区。滑坡年代学的研究在中国刚刚开始,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重要的科学意义,对于中西部地区,特别是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地区的防灾减灾、社会经济发展现实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97.
钼矿区选矿场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蛟  袁星  丛俏  张宏伟 《生态环境》2008,17(2):677-681
以葫芦岛市钼矿区为例,分析钼矿区选矿场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并对其污染现况进行评价.选择选矿场周边受污染农田土壤样本20个,采用HNO3-HF-HClO4混酸对土壤样品进行处理,运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测定土壤样品中Mo、Pb、As、Hg、Cr、Cd、Zn、Cu、Ni的全量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钼矿区选矿厂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Nemerow综合指数8.46,综合评价结果为该区土壤已受严重污染;主要污染物为Cd、Cr、Hg、Zn,并伴有Ni、Cu污染;选矿厂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元素全量中化学形态分布为:残余态>有机结合态>氧化结合态>酸可提取态;农田酸可提取态、氧化结合态、有机结合态三种形态的重金属可能来源于不同外援污染;重金属Hg的有效态比例较大,可能会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钼矿区选矿区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除来源于污染地下水的浇灌,还来源于大气降尘、汽车尾气以及矿物运输过程中矿石的遗落.  相似文献   
998.
基于遗传算法的苏云金芽孢杆菌培养基配方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取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us thuringiensis)培养基的最优配方,即玉米淀粉、黄豆饼粉、酵母粉、蛋白胨和鱼粉等的最佳配比,运用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安排试验.基于试验数据、背景知识和遗传算法的原理,进一步设计了搜索Bt培养基最优配方的算法,通过该算法搜索出该菌发酵培养基配方的最优解区间.验证性的试验结果和分析表明,基于陔遗传算法的Bt培养基配方优化的方法是有效且优于传统配方优化方法的.  相似文献   
999.
黄河河口地区生态供水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域生态需水是指流域生态系统为维持一定程度的生态系统健康所需要一定质量的水量,以保证流域生态系统结构和生态功能等为目标,实现流域生态系统健康。流域生态需水量的研究对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论文针对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的供水规划,在提出配水效益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配水量,计算了黄河河口地区的生态需水量、生态效益以及供水对减少断流所带来的生态效益,并进行了方案比较分析。主要结论是:当来水量分别为55×108、122.8×108或240×108m3时,产生的湿地综合生态效益则为34.85×108、47.18×108或54.72×108元。  相似文献   
1000.
短程硝化生物脱氮工艺的稳定性   总被引:28,自引:6,他引:22  
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SBR)处理实际豆制品废水 ,系统研究了温度和曝气时间对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稳定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反应器内温度只有超过 28℃时 ,利用温度实现的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才能稳定地运行 ;另外 ,首次发现过度曝气对短程硝化影响较大 ,在过度曝气条件下运行12d ,硝化类型就由NO2--N累积率为 96 %的短程硝化转变为NO2--N累积率为39.3%的全程硝化 .因此 ,为使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稳定、持久地运行必须实现该工艺的实时控制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