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08篇 |
免费 | 360篇 |
国内免费 | 86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43篇 |
废物处理 | 21篇 |
环保管理 | 150篇 |
综合类 | 1822篇 |
基础理论 | 377篇 |
污染及防治 | 137篇 |
评价与监测 | 134篇 |
社会与环境 | 182篇 |
灾害及防治 | 6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72篇 |
2022年 | 150篇 |
2021年 | 155篇 |
2020年 | 201篇 |
2019年 | 133篇 |
2018年 | 139篇 |
2017年 | 141篇 |
2016年 | 130篇 |
2015年 | 158篇 |
2014年 | 131篇 |
2013年 | 126篇 |
2012年 | 168篇 |
2011年 | 189篇 |
2010年 | 170篇 |
2009年 | 189篇 |
2008年 | 160篇 |
2007年 | 178篇 |
2006年 | 167篇 |
2005年 | 133篇 |
2004年 | 105篇 |
2003年 | 57篇 |
2002年 | 66篇 |
2001年 | 41篇 |
2000年 | 33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5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短程硝化的生化机理及其动力学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短程硝化的生化反应机理和动力学是生物脱氮技术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生物脱氮工艺设计、运行科学化和合理化的重要依据.基于短程硝化的生化机理、氨氧化菌的电子传递(能量产生)模式,从微生物学和化学计量学两个方面详细论述了短程硝化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过程.由此可知,短程硝化是一个涉及多种酶及多种中间产物,并伴随着电子(能量)传递的复杂生化反应过程,是基质(NH4 -N)利用(产能代谢)和微生物(氨氧化菌)增殖(合成代谢)两类反应的综合,因此,研究氨氮比利用速率和氨氧化菌比增殖速率动力学则是对短程硝化反应的深层次研讨.并建议采用积分法和微分法来确定动力学参数μnmax、KN、vnmax. 相似文献
62.
63.
以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研究有机硅铝复合絮凝剂中铝的形态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正硅酸乙酯(TEOS)、二乙氧基二甲基硅烷(DEDMS)、?-氢丙基二乙氧基甲基硅烷(APDES)这3种硅烷偶联剂为硅源.合成了新型的有机硅铝复合絮凝剂,利用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研究了这3种絮凝剂的铝形态分布.结果表明,3种系列有机硅铝复合絮凝剂中,硅源、碱化度(B)、Si/Al摩尔比对铝形态分布都有影响.其中,碱化度对铝形态的影响较大.3种产品表现出类似的变化趋势.随碱化度的增大,Al,含量呈现下降趋势,而Alh和AIr含量则明显上升.以TEOS为硅源的产品中,Al为主要形态;以DEDMS为硅源的产品中,硅源对铝形态的影响不明显;以APDES为硅源的产品中.Alh则为主要形态,其含量随Si/Al摩尔比的增大而增多. 相似文献
64.
65.
低溶解氧污泥微膨胀节能方法在A/O中的试验验证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采用实际的生活污水,在A/O系统中验证了低溶解氧污泥微膨胀节能理论与方法.结果表明,A/O系统在微膨胀运行期间SVI值能稳定维持在150~230 mL/g之间,单纯低溶解氧不会造成污泥沉降性能的严重恶化.相对于高溶解氧、污泥沉降性能良好时的运行情况,微膨胀期间COD和总氮去除率略有升高,分别为86%和63%,氨氮去除率略有下降,平均为70%,且约有10%~25%的氮可通过同步硝化反硝化去除.丝状菌的网捕作用使出水的SS浓度明显减低,出水浊度低于3 NTU.维持DO=0.5 mg/L所需的理论供气量相对DO=2.0 mg/L时可节约17%,对实际的小试结果比较发现可节约57%的曝气量. 相似文献
66.
黄孢原毛平革菌固态发酵产漆酶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黄孢原毛平革菌(BKMF-1767)利用香蕉皮和玉米棒为发酵底物产胞外漆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香蕉皮与玉米棒混合比例为1∶2、诱导剂CuSO4为0.4 mmol/L时,能获得最高漆酶酶活12.68 U/g.利用固态发酵所获得的粗漆酶液,进行了降解五氯酚的试验.在没有氧化还原介体时粗漆酶液能降解PCP,粗酶液中加入5 mmol/L氧化还原介体(ABTS)能获得更高的降解率,反应6 h分别为37.8%和97%.将粗漆酶液用(NH4)2SO4盐析纯化,用提纯后漆酶降解PCP,6 h后降解率为81.8%. 相似文献
67.
68.
为进一步认识La(Ⅲ)提高类黄酮含量及减轻UV-B辐射伤害植物机制,以大豆幼苗为材料,采用水培实验的方法研究了La(Ⅲ)对UV-B辐射胁迫下大豆幼苗类黄酮抗氧化能力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 UV-B辐射(T1:0.15W·m-2和T2:0.45W·m-2)胁迫下,大豆幼苗类黄酮含量在胁迫期和恢复期均先升后降,质膜透性、MDA含量先升(1~5d)后降(6~11d),类黄酮对O·-2和·OH的清除率与其含量变化趋势近同.各处理组类黄酮含量La(Ⅲ) UV-B>UV-B>La(Ⅲ)>CK, La(Ⅲ) T1>La(Ⅲ) T2;质膜透性、MDA含量UV-B>La(Ⅲ) UV-B>CK>La(Ⅲ), La(Ⅲ) T2>La(Ⅲ) T1;类黄酮对O-2和·OH清除率La(Ⅲ) UV-B>UV-B>La(Ⅲ)>CK, La(Ⅲ) T1, La(Ⅲ) T2,表明La(Ⅲ)对类黄酮的调控作用,提高了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运行效率,降低了MDA浓度,维持了质膜正常透性,且对低剂量(T1)的防护效果优于高剂量(T2),进而在防御系统层面实现了La(Ⅲ)对UV-B辐射伤害大豆幼苗的防护效应. 相似文献
69.
Fenton试剂对垃圾渗滤液中腐殖酸的去除特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采用Fenton试剂处理反渗透浓缩渗滤液,通过腐殖酸相对含量(UV254),CODCr,TOC,腐殖酸对CODCr去除的贡献比(α)及氧化/混凝去除率比(φ)等表征手段,比较不同初始pH,H2O2投量〔c(H2O2)〕和Fe2+投量〔c(Fe2+)〕对渗滤液CODCr和UV254的去除效果. 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UV254去除率(48.5%~78.2%)高于CODCr去除率(40.3%~62.5%);腐殖酸对CODCr去除的贡献比(α>0.77)远高于反应前(α〖WTBZ〗00.61),说明腐殖酸的降解影响和控制着整个体系CODCr的去除. 混凝作用(CODCr coag,UV254 coag)受氧化作用(CODCr oxid,UV254 oxid)的影响并与之拮抗,氧化作用越大混凝作用越小. 当c(H2O2)/c(Fe2+)>2时,氧化作用占优势;当c(H2O2)/c(Fe2+)<1.2时,混凝作用占主导. 当初始pH为4.0,c(H2O2)为240 mmol/L,c(Fe2+)为40 mmol/L,反应时间为2 h时,CODCr和UV254的氧化/混凝去除率比最大(φCODCr8.6,φ <sub>UV2546.0),CODCr,UV254,HA和FA去除率分别达到62.5%,78.2%,95.0%和62.7%. 相似文献
70.
海藻酸钠包埋活性炭与细菌的条件优化及其对Pb2+的吸附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利用海藻酸钠固定化包埋活性炭与多黏类芽孢杆菌GA1,通过正交试验研究海藻酸钠溶液浓度、包炭量及包菌量吸附Pb2+的最佳配比,并研究了这种新型的固定化小球对Pb2+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固定化活性炭与多黏类芽孢杆菌GA1小球最佳制备条件为海藻酸钠质量分数2.5%、包炭量1:20和包菌量1:2,在该制备条件下吸附率达到93.74%.固定化小球的最佳吸附条件为pH5、温度30℃和Pb2+初始浓度300mg·L-1,活性炭与GA1经固定后对pH、温度和Pb2+初始浓度适应范围扩大.吸附平衡曲线表明,对Pb2+的吸附在30min内是一个快速的过程,在2h时基本趋于平衡,且平衡曲线能较好地用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来描述,其吸附过程主要为单分子层吸附,最大单分子层吸附量为370.37mg·g-1.解吸结果表明固定化小球能有效地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