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94篇 |
免费 | 21篇 |
国内免费 | 21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9篇 |
废物处理 | 38篇 |
环保管理 | 38篇 |
综合类 | 288篇 |
基础理论 | 113篇 |
污染及防治 | 322篇 |
评价与监测 | 33篇 |
社会与环境 | 24篇 |
灾害及防治 | 2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38篇 |
2021年 | 21篇 |
2020年 | 22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27篇 |
2017年 | 35篇 |
2016年 | 38篇 |
2015年 | 42篇 |
2014年 | 48篇 |
2013年 | 75篇 |
2012年 | 54篇 |
2011年 | 58篇 |
2010年 | 39篇 |
2009年 | 32篇 |
2008年 | 43篇 |
2007年 | 34篇 |
2006年 | 38篇 |
2005年 | 27篇 |
2004年 | 21篇 |
2003年 | 36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21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197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01.
602.
Huang Huishen Liang Jun Tang Peng Yu Chuanxiang Fan Haoran Liao Qian Long Jinghua Pan Dongxiang Zeng Xiaoyun Liu Shun Huang Dongping Qiu Xiaoqiang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22,29(58):87170-87183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Bisphenols are endocrine disruptor chemicals that disrupt thyroid hormone homeostasis. However, evidence on the effects of bisphenol mixtures on... 相似文献
603.
Biologic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BVOCs) have a large influence on atmospheric environmental quality, climate change and the carbon cycle. This study assesses the composition and diurnal variation in emission rates of BVOCs from Pinus tabuliformis, using an enclosure technique.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temperature and light intensity) and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net photosynthetic rate, P_n; stomatal conductance, g_s; intercellular CO_2 concentration, C_i; and transpiration rate, T_r) that may affect emission behavior were continuously monitored. The 10 most abundant compound groups emitted by P. tabuliformis were classifi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The dominant monoterpenoid compounds emitted were α-pinene, β-myrcene, α-farnesene and limonene. The diurnal emission rate of BVOCs changed with temperature and light intensity, with dynamic analysis of BVOCs emissions revealing that their emission rates were more affected by temperature than light. The variation in monoterpene emission rates was consistent with estimates of P_n, g_s and T_r. Basal emission rates(at 30 °C,) of the main BVOCs ranged from 0.006 to 0.273 μg~(-1)/(hr g),while the basal ER standardization coefficients ranged from 0.049 to 0.144 °C~(-1). Overall, these results provide a detailed reference for the effective selection and configuration of tree species to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control atmospheric pollution. 相似文献
604.
采用液相浸渍沉淀法制备AgI-BiOI/ZSM-5异质结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光谱(DRS)、扫描电镜(SEM)和交流阻抗(EIS)等表征技术对样品进行表征分析,研究AgI-BiOI/ZSM-5催化剂在可见光条件(λ> 420 nm)下催化氧化NO的可行性及异质结催化剂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AgI-BiOI/ZSM-5催化剂在可见光下催化氧化NO的效率达到90%,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而且AgI-BiOI/ZSM-5在反复使用5次后其催化活性基本保持不变.EIS测试结果表明,AgI-BiOI/ZSM-5异质结的形成有利于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从而提高了AgI-BiOI/ZSM-5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605.
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对利用生物修复技术有效去除环境中的多环芳烃具有重要意义。分别以石油污染土壤和焦化废水活性污泥为菌源,分离出芘降解菌和混合PAHs(菲、荧蒽和芘)降解菌共14株并对其降解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得到的菌株分别属于9个菌属,其中2种菌源共有的菌属为Mycobacterium sp.、Ralstonia sp.和Shinella sp.。芘和PAHs的高效降解菌(CP16和CM32)均属于分支杆菌属(Mycobacterium),来源于焦化废水活性污泥;菌株CP16对芘(50mg/L)的7 d降解率为74.99%,CM32对PAHs(菲50 mg/L、荧蒽和芘各10 mg/L)的7 d降解率为100%。因此,以焦化废水活性污泥为菌源更有利于获得高效的多环芳烃降解菌。 相似文献
606.
采用实际城市污泥为研究对象,通过控制阴极液酸度和添加络合剂,考察了镉的动电过程.结果表明,添加EDTA和柠檬酸不仅改变了动电过程的电流和电渗流,同时对镉的形态分布也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存在于移动性较低形态、难以去除的镉被转化为移动性较高的形态,在动电作用下从污泥中移除,从而提高了动电处理的效率,总镉的去除率最高达到70.1%;EDTA和柠檬酸对动电处理的促进作用主要受体系酸度的影响,其中控制阴极pH值为4和8时,总镉的去除率达到66.4%、70.1%、62.3%和66.5%,较pH值为6时去除率提高了2~3倍.比较两种络合剂,EDTA在高pH值条件下对镉的络合能力较强而表现出较高的去除率,而柠檬酸对酸度的适应性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607.
608.
609.
针对含氨氮废水,研究了逐步提高盐度(以氯离子浓度计)驯化活性污泥过程、淡水活性污泥受到一定盐度冲击过程以及经过30 000 mg Cl/L驯化后的活性污泥在盐度波动时对SBR反应器中亚硝化和硝酸化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逐步提高盐度驯化的过程中,NH+4-N的降解速率在盐度提高为15 000 mg Cl/L时先降低后升高,当盐度为25 000 mg Cl/L时,反应周期末有大量的NO-2-N累积,当盐度高达30 000 mg Cl/L时, NH+4N的降解速率仍然维持在一定水平,这说明硝酸化过程比亚硝化过程更容易受到高盐度的抑制。而在冲击实验中,当淡水活性污泥受到20 000 mg Cl/L盐度冲击时,即使经过长时间的驯化后亚硝化过程仍然受到较大的抑制,且反应周期末有大量NO-2-N累积,当受到30 000 mg Cl/L盐度冲击时硝化作用几乎完全被抑制。经过30 000 mg Cl/L驯化后的活性污泥的硝化作用对盐度波动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610.
纳米铁去除水中硝酸盐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验中采用了液相还原法制备新型吸附剂纳米铁。在纳米铁低投放量的条件下,采用间歇实验,分别从初始硝酸盐浓度、溶液pH值和温度的不同外界条件下研究了纳米铁对硝酸盐的去除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硝酸盐初始浓度对反应速率有影响,但对去除率影响不大;溶液pH值为2.0时纳米铁对硝酸盐的去除效果最好;随着温度的升高,纳米铁对硝酸盐的去除率有所增加。以t时刻已反应掉的硝酸盐浓度为切入点,提出拟二级动力学方程。进而确定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k。实验中k在50℃时最大,为0.014 mg/(L·min)。反应活化能Ea为17.18 kJ/mol,该反应以质量传递为控制因素。溶液中性条件下硝酸盐氮的还原产物为氨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