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7篇
  免费   269篇
  国内免费   526篇
安全科学   286篇
废物处理   18篇
环保管理   104篇
综合类   1263篇
基础理论   222篇
污染及防治   44篇
评价与监测   105篇
社会与环境   108篇
灾害及防治   52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46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71.
采集湟水河流域西宁段1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和测汞仪测定了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结合污染负荷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沉积物质量基准法查明了流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H g、Cr、Zn、Cu、Cd)污染现状、空间分布特征、潜在生态风险,使用聚类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五种重金属可能来源....  相似文献   
872.
 1997年5月中美联合珠峰地区绒布冰川考察期间,在远东绒布冰川海拔6500m北支冰流粒雪盆内钻取到一支41m长冰芯.该冰芯定年至1814年.远东绒布冰芯中近200年来草酸根浓度变化与Ca2+和NH4浓度变化一致性较差,表明草酸根的来源有别于大气尘埃和生物来源.草酸根浓度与冰芯中气温指标δ18O的变化具有一致性,说明气温是影响大气中草酸根浓度变化的因素之一,但非主导因素.远东绒布冰芯记录的20世纪以来草酸根浓度的迅速升高反映了人类工业活动对大气环境的污染.20世纪50~80年代,大气中受人类工业活动污染的草酸根浓度约为19世纪自然本底值的3倍,其中60年代人类活动排放的草酸盐类对大气的污染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873.
通过对不同性质的高温油品发生泄漏时图象特性的分析,工出泄漏油品蒸汽浓度与图象灰度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图象处理技术来判别出现的物质是否为泄漏油品,从而实现高温油品泄漏火灾的早期报警。  相似文献   
874.
大气颗粒物对小鼠淋巴细胞的免疫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气颗粒物提取液观察对小鼠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浓度的颗粒物液均能抑制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其中5mg/mL浓度的抑制效果最显著,脾淋巴细胞IL-2的诱生也受各浓度颗粒物液的抑制,以10mg/mL组抑制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875.
Effect of bio-surfactant on municipal solid waste composting proces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io-surfactant is a new type of surfactant that is produced in microbial metabolism. Adding bio-surfactant during composting process, especially to those contain some toxic substances, has been proved to be a promising way. In this study, Strains Ⅲ(2), a bacterial with high activity to produce bio-surfactant, were isolated firstly. Following comparison experiments with and without adding Strains Ⅲ(2), namely Run 1 and Run R, were conducted, respectivel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by adding Strains Ⅲ (2),the surface tension could reduce from 46.5 mN/m to 39.8 mN/m and the corresponding time to maintain the surface tension under 50 mN/m could prolong from 60 h to 90 h. The oxygen uptake rate and total accumulated oxygen consumption with Stains Ⅲ (2) were both higher than those without Strains Ⅲ (2), while the accumulation of H2S in outlet gas was reduced to around 50% of Run R. Moreover, two additional experiments were also carried out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strains coming from different systems. One is adding Strains Ⅲ (2)with a dose of 0.4% (Run 2), and the other is seedling commercial Strains at the same conditions, the composting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Run 2 was more effective than Run 3, because the commercial Strains can be suppressed significantly in a complex composting system with different pH, high temperature and some of metals. The bio-surfactant was also added into the solid waste, which contained some toxic substances, the corresponding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move rate of Hg and sodium pentachlorophenolate(PCP-Na) could be improved highly. Thus, the microenvironment, reactionrate and composting quality could be enhanced effectively by adding bio-surfactant to the composting process.  相似文献   
876.
太湖地区的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原因与管理   总被引:52,自引:3,他引:52  
太湖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①1998年太湖达标排放以来北太湖地区与梅梁湾的水环境没有如预期的那样得到显著改善;②太湖地区的洪涝问题并没有消除,相反随着经济的发展,其易损性增加;③东太湖的沼泽化与富营养化日趋严重,极大地降低了湖泊泄洪能力与供水能力。东太湖的沼泽化与富营养化与养殖业的无计划发展有很大关系,主要是管理所造成的。洪涝问题则是由于流域下垫面的急剧变化导致洪峰提前和洪峰流量增大。  相似文献   
877.
洞庭湖区湿地生态脆弱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洞庭湖区洪涝灾害的频发,使洞庭湖湿地生态脆弱带区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建立了湿地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洞庭湖区湿地进行了评价,依据湿地生态特性及演化规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利用综合指数法计算湿地的脆弱度,为保护洞庭湖区湿地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湿地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78.
根据鱼鳔发育的不同阶段,从受精后0 h(0 hours post fertilization, 0 hpf)开始对5个发育阶段(0 hpf~孵化前、0~120 hpf、0~168 hpf、孵化后~120 hpf、120~168 hpf)的斑马鱼进行nano-ZnO暴露实验,研究不同浓度的nano-ZnO对斑马鱼鱼鳔的影响.结果表明,nano-ZnO悬浮液中溶解的Zn~(2+)不是导致斑马鱼死亡和鱼鳔缺损的唯一或主要原因.nano-ZnO暴露浓度越高,斑马鱼的死亡率和鱼鳔缺损率越高,存在剂量-效应关系.15 mg·L~(-1) nano-ZnO可造成90%的斑马鱼鱼鳔缺损和死亡,10 mg·L~(-1) nano-ZnO可导致斑马鱼鱼鳔面积缩小70%.斑马鱼鱼鳔早期发育阶段(0~168 hpf)对nano-ZnO敏感度大小为:出芽阶段(0 hpf~孵化前)充气阶段(孵化后~120 hpf)充气完成阶段(120~168 hpf).斑马鱼鱼鳔的发育面积和发育时间也受nano-ZnO暴露染毒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斑马鱼死亡率和鱼鳔缺损率(鱼鳔发育)之间存在相关性(r=0.978,p0.01).这表明斑马鱼鱼鳔的发育缺损是造成斑马鱼胚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nano-ZnO对斑马鱼鱼鳔的影响机理,尤其是对鱼鳔出芽阶段和充气阶段的致毒机理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79.
本文首先对生态旅游自诞生以来的概念发展进行了梳理。针对国内生态旅游的泛化现象.提出将生态旅游的概念彻底泛化的想法,其泛化原则就连将旅游资源同生态旅游资源等同起来,即任何旅游资浑都可以开展生态旅游。在该泛化原则下.奉文将生态旅游的各组成要素分别作了比喻,将旅游资源比作客车,旅游者比作汽油,旅游经营者比作车主,当地居民比作乘客,地方政府比作交警。最后在这个比方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生态旅游概念模型,以期对生态旅游的概念内涵有个奎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880.
通过对黑龙江垦区稻米加工副产品稻壳7种综合利用方式和米糠4种深度开发方式的介绍,结合垦区稻米加工产业对上述两种副产品的利用现状,从资源有效利用和保护环境的角度阐述了此项工作在黑龙江垦区的重要性及良好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