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1篇
  免费   171篇
  国内免费   333篇
安全科学   186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88篇
综合类   843篇
基础理论   158篇
污染及防治   38篇
评价与监测   72篇
社会与环境   70篇
灾害及防治   3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81.
通过对比调理前后污泥的泥饼含水率、污泥比阻、沉降(气浮)性能、上清液中蛋白质和多糖质量比、污泥絮体形态及污泥絮体粒径等指标,考察了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和双氧水(H2O2)联用对改善污泥脱水效果的影响,并进行了机理分析。结果表明,两者联用时,以先投加73.29 mg/g TS CTAC后投加1 m L/L H2O2的效果最好,氧化时间为1 h。此时,泥饼含水率和污泥比阻比单独投加CTAC或H2O2时进一步降低。与其他处理方式相比,两种药剂联用时上清液中蛋白质和多糖质量比最高,表明两者在剥离和释放EPS上具有协同作用,能促进污泥絮体的间隙水和胞内水的释放。通过粒径分析发现,联用时污泥粒径更小,表明H2O2能破碎污泥絮体,释放污泥微生物细胞内物质。通过扫描电镜发现,两者联用时污泥絮体破碎,絮体间形成很多排水通道,有利于水的排出。  相似文献   
782.
以西部山区的缩影川西为研究对象,利用交通矢量化数据和自然社会经济数据,在GIS软件支持下,探讨"十五"计划以来不同时期川西山区交通通达性与GDP的海拔空间分异性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2000~2013年间川西山区交通通达性有了显著提高,各县通达水平两级分化有所减弱,高值区集中于攀西城市群,低值区主要位于甘孜州;(2)川西山区GDP与交通水平均具有较为明显的海拔梯度分异,表现为中低海拔区中海拔区高海拔区高原区,呈现出"反自然梯度特征";(3)从整体上看,川西山区通达性指数与GDP存在显著正向关联且关联程度不断加强,交通主干线显现出更为明显的经济促进作用,而边缘化的地理区位不利于地区对外开放,阻滞了经济发展;(4)不同时期各海拔区交通通达性及其构成要素与GDP的关联方向和程度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783.
邱玉珺  邹学勇  张春来 《环境科学》2006,27(6):1046-1051
利用1971~2000年北京及其沙尘过往路径典型站点日能见度和各种沙尘天气发生日资料,分析了沙尘天气发生频率与能见度方差的关系.发现当沙尘天气频率减少(增加)1次时,能见度方差就偏强(偏弱)1个标准差.沙尘天气发生频率对日能见度变率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风速的高频变率实现的,当风速变率偏强(偏弱)1个标准差时,沙尘天气发生频率增强(减弱)约30%,近地面风场的高频变率影响了沙尘天气的产生,从而影响日能见度方差的波动.异常低能见度事件(日能见度距平<-2σ,σ为各站各日能见度距平的标准差)频次与能见度方差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风速距平频次增加,使得沙尘天气发生频次增加,从而导致低能见度事件频次上升;反之,异常低能见度事件下降.浮尘、沙尘暴和扬沙与低能见度事件的相关程度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784.
对铬及其化合物工业项目排放废气中特征污染物的监测方法和评价标准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验收监测应参考《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的建议;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合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提出了现场监测和数据审核的注意事项,应严格监控工况,并详细记录关键设备运行参数;提出应把废气中六价铬作为特征污染物控制指标,并结合新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对六价铬的要求,确定合理的排放限值,并研究适合的配套监测方法,为后续铬及其化合物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特征污染物监测方法的制修订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85.
简述了数字化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的意义和作用。提出建立数字化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的基本要求,指出数字化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86.
滇池东南岸农业和富磷区入湖河流地表径流及污染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应用聚类分析与因子分析方法,通过8次常规监测,对滇池东南岸10条以农业面源和受磷矿开采区影响的入湖河流的地表径流及其水质污染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其空间差异性。在南岸选取降雨过程相同的3条河流,开展暴雨径流监测,探讨污染物在降雨过程中的流失特征。结果表明,新宝象河的平均流量为2.6 m3/s,占总入湖流量的26.5%;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悬浮物是滇池的主要污染指标,许多河流均已严重超标。河流水质在空间上可分为3类,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总氮、总磷、溶解磷、硝态氮对水质污染的贡献率达到了53.636%,氮、磷含量是河流水质污染的主要贡献因子。降雨条件下化学需氧量、悬浮物浓度增长迅速,流量、悬浮物与大多数水质指标均有相关性,磷矿开采对河流水质的影响在降雨条件下更加明显,其悬浮物浓度在降雨条件下比只受农业面源影响的河流最高高出1.9倍。  相似文献   
787.
广州市春季一次沙尘天气过程综合观测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2017年4月21—23日广州市经历了一次远距离传输的沙尘天气过程,为了解沙尘过程对广州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基于广州市大气超级站,利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SPAMS)、气溶胶激光雷达观测数据并结合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分析了沙尘过程细颗粒物组分及污染来源贡献变化和沙尘气溶胶的来源及路径。结果表明:受沙尘过境影响,PM_(10)浓度大幅升高,PM_(2.5)/PM_(10)最小值仅为12.1%;沙尘过境期间影响近地面颗粒物的沙尘高度主要分布在1 km以下区域,近地面颗粒物消光系数均值为100.11 Mm~(-1),探测到最大退偏振比为0.28。SPAMS研究发现沙尘过境期间含硅酸盐颗粒物(SI)的细颗粒物数浓度比例达25.9%,是沙尘过境前的1.4倍;PM_(2.5)中扬尘贡献率明显增大,达到了17.3%,是沙尘过境前的1.9倍。后向轨迹模型HYSPLIT显示此次沙尘为典型的北方沙尘传输,沙尘源自中国西北地区,传输方向为自西北输送至华东地区后,转为东南方向影响广州市。  相似文献   
788.
辽河流域水环境监测网络优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辽河流域2009—2011年监测数据为基础,针对北方季节性河流,在制定了水环境监测网络优化原则的前提下,分别运用最优分割法、变异系数与水质类别相结合方法、连续3年未检出判断法进行了辽河流域水环境质量监测断面、监测频次和监测项目的优化。结果表明,辽河流域优化后的监测断面为18个,比优化前减少8个。在监测频次上,干旱少雨的月份中,1、5、10月应保持每个月2次的监测频次,2—4月、11—12月每月监测1次;湿润多雨的6—9月只监测1~2次即可,全年监测频次分布更合理。监测项目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必测项目为12~20项,选测项目为3~11项。  相似文献   
789.
简述了便携式非分散红外烟气分析仪在高湿低硫锅炉烟气监测中,存在采样流量、现场温度以及预处理装置反吹等方面的干扰因素。提出了在锅炉烟气监测中可采取控制采样流量、延长仪器预热时间、反吹预处理装置等措施,消除干扰,保证烟气监测的稳定准确。  相似文献   
790.
结合山东省实际,分析了水质自动监测的运行管理模式。探索了该模式下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措施,包括成立运行管理专门机构,规范监管单位监督管理,严格运维和保障单位管理,强化现场端设备管理。从统一监测数据审核确认和强化自动监测数据应用方面,介绍了山东省水质自动监测数据应用情况,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