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5篇
  免费   1530篇
  国内免费   215篇
安全科学   578篇
废物处理   182篇
环保管理   436篇
综合类   2793篇
基础理论   746篇
污染及防治   946篇
评价与监测   286篇
社会与环境   287篇
灾害及防治   236篇
  2025年   35篇
  2024年   105篇
  2023年   145篇
  2022年   279篇
  2021年   230篇
  2020年   254篇
  2019年   208篇
  2018年   199篇
  2017年   269篇
  2016年   260篇
  2015年   273篇
  2014年   334篇
  2013年   342篇
  2012年   405篇
  2011年   403篇
  2010年   352篇
  2009年   328篇
  2008年   323篇
  2007年   285篇
  2006年   280篇
  2005年   229篇
  2004年   167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147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为评价二氯喹啉酸在水稻及其土壤中的安全性,建立其在水稻上的使用规范,于2008、2009年在杭州、济南和铁力三地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二氯喹啉酸在水稻、土壤和田水中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建立了二氯喹啉酸在水稻、土壤和田水中残留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在添加水平5~100μg.kg-1范围内,二氯喹啉酸的平均回收率在81.6%~105.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17.9%。残留试验结果表明,二氯喹啉酸在植株、土壤和田水中消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6.4~18.6、16.6~21.9和15.4~16.9 d;二氯喹啉酸在植株、土壤、糙米和稻壳中最终残留量均未检出(〈5μg.kg-1)。若二氯喹啉酸在水稻中的最高残留限量推荐值为0.5 mg.kg-1,建议每年以有效成分25 g.mu-1的剂量,于水稻移栽后10 d喷施1次,用于防治水稻田中稗草。  相似文献   
92.
从监测泉点的水文地质概况入手,结合近18年来的观测资料,分析并总结了9、 10号泉水中F-的映震特征: F-的地震前兆异常基本上都是正异常,且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即基本上遵循: 背景值-脉冲式突升-最高值-突降-恢复至背景值的规律。 而地震常常发生在F-含量恢复背景值后数天或数十天,仅有个别地震发生在F-含量达最高值时。 最后,初步认定了泉点较好的地震构造环境是造成该9、 10号泉F-具有映震灵敏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93.
通过对松花江河冰的物理力学性能试验和松花江公路大桥桥墩的流冰动压力测量、桥面的脉动测量 ,依据国内外对冰 -结构相互作用的分析 ,提出了适合我国黑龙江冰情特点的春季流冰冰荷载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4.
内乡 -镇平 4 7级地震 ,是河南省解放以来唯一一次造成人员伤亡的地震事件。本文对这次地震的震害及烈度进行了考察评定 ,总结了有关部门的震后应急措施 ,讨论了从这次地震中应吸取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95.
96.
The kinetics of Cr(VI) reduction to Cr(III) by metallic iron (Fe0) was studied in batch reactors for a range of reactant concentrations, pH and temperatures. Nearly 86.8% removal efficiency for Cr(VI) was achieved when Fe0 concentration was 6 g/L (using commercial iron powder (< 200 mesh) in 120 min). The reduction of hexavalent chromium took place on the surface of the iron particles following pseudo-first order kinetics. The rate of Cr(VI) reduction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Fe0 addition and temperature but inversely with initial pH. The pseudo-first-order rate coefficients (k obs) were determined as 0.0024, 0.010, 0.0268 and 0.062 8 min?1 when iron powder dosages were 2, 6, 10 and 14 g/L at 25°C and pH 5.5,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 Arrehenius equation, the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of 26.5 kJ/mol and pre-exponential factor of 3 330 min?1 were obtained at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288–308 K. Different Fe0 types were compared in this study. The reactivity was in the order starch-stabilized Fe0 nanoparticles > Fe0 nanoparticles > Fe0 powder > Fe0 filings. Electrochemical analysis of the reaction process showed that Cr(III) and Fe(III) hydroxides should be the dominant final products.  相似文献   
97.
活性炭吸附水中铅离子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骏  秦张峰 《环境化学》1997,16(5):423-428
本文采用两种煤质活性炭,研究了其对不同浓度二价铅离子溶液的吸附,应用固定床吸附动力学模型,Marqadt方法非线性回归固定床吸附流出曲线,获得了铅离子在活性炭上的扩散传质系数。结果发现,孔扩散系数Dp强裂地依赖于铅离子入口浓度,随着入口浓度的升高,孔扩散系数变小,随后用上述扩攻系数理论预测了其它操作条件下的流出曲线,结果表明实验曲线与理论预测曲线能很好地相符,动态法能可靠地获取固吸附过程的吸附及扩  相似文献   
98.
地统计学在土壤重金属研究中的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黄勇  郭庆荣  任海  万洪富 《生态环境》2004,13(4):681-684
从采矿学与地质学研究中发展起来的地统计学是应用数理统计学的一个分支。与传统的统计学相比,地统计学可应用于土壤重金属研究中,能探索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异规律。地统计学的基础理论与方法主要包括:区域化变量、半方差函数、克立格空间插值技术。半方差函数可以用来描述研究土壤重金属分布的空间相关性;而克立格插值可以对未采样区土壤重金属的含量进行无偏最优估计。在对地统计学理论进行简要阐述的基础上,回顾了近些年在土壤重金属研究的采样设计、空间结构分析、空间插值等方面的应用,并就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
扬州市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扬州市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论述并评价扬州市主要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扬州市生态旅游发展的功能分区与项目策划,提出实施扬州市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的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100.
强化混凝去除微污染原水胶体颗粒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勤  肖锦  黄耀熊 《环境化学》2001,20(4):374-377
对珠江水系统进行了强化混凝处理,燕利用准弹性激光散射技术(PCS)对常规混凝和强化混凝前后水中胶体颗粒(小于0.45um)的大小与分布进行了测定,探讨了搅拌条件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