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4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413篇
安全科学   143篇
废物处理   36篇
环保管理   104篇
综合类   742篇
基础理论   150篇
污染及防治   214篇
评价与监测   84篇
社会与环境   58篇
灾害及防治   4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为有效防护与控制建筑室内氡污染,从建筑室内氡污染现状、污染来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相关控制标准和防控措施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研究进展。结果表明:近年我国大部分城市或地区建筑室内氡污染水平呈上升趋势,主要受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影响;国外建筑室内氡污染水平相差甚大,主要受地质影响。室内氡污染对人体具有强致癌风险,且与吸烟有协同效应。中国与北欧和北美地区针对室内氡污染问题均制定了一系列控制氡污染的标准及减排措施。通过对国内外建筑室内氡污染的研究总结,并根据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开展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2.
以国电沈阳北部污水处理厂20万t/d沈阳得利满AO(SDAO)工艺为研究对象,通过原SDAO工艺初沉池及污泥恢复区改造为厌氧区和预缺氧区的方式升级为改良A2O工艺,并考察了升级工艺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进水温度、CODCr/TN,CODCr,TN和TP浓度分别为(12.2±0.5)℃、4.0~6.0、200 mg/L、35.9 mg/L和3.05 mg/L条件下,以醋酸钠(折合成CODCr为50 mg/L)为外加碳源添加至进水,改良A2O工艺出水的TN、NH4+-N、TP浓度及CODCr分别为11.8、1.34、0.17和31.7 mg/L。改良A2O对CODCr和NH4+-N的去除率与原工艺相似,且均达到较好的去除效果;TN的去除效率由35.5%提高至67.8%;原工艺不具备除磷功能,改良A2O工艺对TP的去除率达94.3%。综上所述,SDAO工艺在未增设构筑物的条件下完成了工艺的升级,升级后的改良A2O工艺实现了氮磷污染物的高效去除。  相似文献   
993.
为探究厌氧动态膜生物反应器(DMBR)在典型城市有机废弃物厌氧发酵领域应用的可行性,以餐厨垃圾(FW)和剩余污泥(WAS)为处理对象,在连续流条件下探究动态膜FW和WAS厌氧混合发酵系统的运行效能,并优化基质混合比(FW/WAS)和食微比(F/M)。结果表明,以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有机负荷(OLR)分别为62.5 d和(1.84±0.45) g·L−1·d−1为初始条件,在连续流下启动FW和WAS厌氧混合发酵系统,经过72 d的运行,系统pH稳定在7.6~8.0,平均甲烷产量达到(0.41±0.08) L·L−1·d−1,无短链挥发性脂肪酸(VFA)累积且TVFA/碱度最大比值仅为0.024,表明系统启动成功且运行稳定。通过对动态膜的特性分析可知,动态膜形成快速,可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低浊度(<50 NTU)出料,动态膜截留效果显著。通过FW/WAS和F/M的批次优化实验可知,厌氧混合发酵系统最优FW/WAS为4.4∶1 (基于VS),定期调整优化FW/WAS有望取得更高的系统甲烷产率;相应的系统能够耐受的最大F/M为0.944,为后续充分发挥连续流动态膜FW和WAS混合发酵系统的最大效能提供依据。本研究结果可为典型城市有机废物厌氧发酵产甲烷系统的低碳高效稳定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4.
于文金  苏荣  谢涛 《灾害学》2016,(4):17-21,53
当前全球变暖趋势愈发明显,极端天气出现的概率以及强度都不断提升。诸多极端天气都影响了沿海地区的发展。以河北秦皇岛港口为例,采用综合干旱指数、EMD分解、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秦皇岛港区的极端天气灾害特征及其对港口锚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秦皇岛港区历年干旱发生频率约为48%,春季干旱发生频率在45%左右,四季中春旱发生频率最高。近60年以来,秦皇岛港区的干旱持续时间和干旱强度虽存在明显的年际波动,但线性变化趋势不明显。2秦皇岛港区年降水量总体来说振幅逐渐变小,而平均周期由短变长。暴雨序列与年降水量序列周期对应关系较好,准6年周期是秦皇岛港区暴雨灾害的主周期。3极端天气因子中高温天数、年均降水量以及大雨天数为主要影响因子,会影响秦皇岛港货物吞吐量,且均与吞吐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95.
经对长江口南槽水域水质指标监测表明,在近岸带,水体中悬浮颗粒吸附态磷和各种重金属的浓度较低,而氨氮、硝氮和总溶解态磷的浓度明显偏高;在南槽主航道至九段沙水域,水体中悬浮颗粒吸附态磷和各种重金属的浓度明显增加。水体中溶解态磷的浓度很低,磷的赋存形态以悬浮颗粒吸附态磷为主,水体中重金属元素的赋存形态也以悬浮颗粒吸附态为主。落潮时的悬浮颗粒、TP、悬浮颗粒吸附态磷和重金属总浓度明显高于涨潮。水体中各种重金属总浓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6.
研究了序批式水解酸化 厌氧 好氧生物处理工艺对NF合成制药废水的处理。由于NF制药废水中含有大量有毒有机化合物 ,在生物处理过程中这些有毒物质会抑制活性污泥的活性 ,因此需经过适当稀释原水以达到处理单元可接受的毒性范围。采用BODTrack快速测定了不同原水稀释条件下活性污泥呼吸曲线第一段斜率的变化 ,结果表明 ,当原水稀释 2 0倍以上后 ,对活性污泥的活性没有明显的抑制。通过批量实验 ,优化了工艺的运行条件 ,并进行了小试的连续运行。采用本工艺可以达到NF制药废水COD的稳定高效去除 ,结果显示 ,COD的去除率可达 76 %。  相似文献   
997.
四湖地区湖泊水域萎缩及其洪涝灾害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采用遥感方法分析了四湖地区的湖泊水域的动态变化,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50年代至80年代初由于大规模围湖造田,致使湖泊水域萎缩相当严重。80年代以后,湖泊水面急剧减少的趋势得到遏制,而90年代以后,湖泊水面基本处于无显著变化状态。由于四湖地区湖泊萎缩,湖泊的调蓄功能受到严重破坏,致使洪涝灾害频繁发生。恶化了生态环境。因此我们应该全面规划,综合利用湖泊资源,坚决禁止围湖造田,有些地区还应退田还湖。加强  相似文献   
998.
碳酸盐对铜离子在黄土中吸持及形态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黄土和重金属Cu为研究对象,通过等温吸持实验和Tessier形态提取实验,研究了碳酸盐对铜离子在黄土中吸持及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土去除碳酸盐后,其吸持铜离子的量大幅度降低;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质结合态铜含量明显降低,而可交换态铜含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999.
粮食及其制品会受到多种真菌毒素的污染。粮食真菌毒素现已被证实具有多种毒性作用,如细胞毒性、发育毒性、生殖毒性、免疫毒性和遗传毒性等,严重危害人和动物健康,甚至还会对间接或未接触毒素的子代产生不良影响,但目前有关继代毒理学数据极为缺乏。本文主要阐述了粮食中常见真菌毒素对亲本世代及其子代生殖系统/能力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简述了不同毒素诱导生殖发育毒性的作用机理并提出展望,旨在全面了解粮食真菌毒素的生殖发育及遗传毒性作用,为进一步开展粮食真菌毒素的健康风险评估,合理制定相关限量标准与法规,指导公共卫生健康并开展主动防治与干预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Ascomycota was the predominant phylum in sanitary landfill fungal communities. • Saprophytic fungi may be of special importance in landfill ecology. • Both richness and diversity of fungal community were lower in leachate than refuse. • Physical habitat partly contributed to the geographic variance of fungal community. • NO3 was considered the most significant abiotic factor shaping fungal community. Land filling is the main method to dispose municipal solid waste in China. During the decomposition of organic waste in landfills, fungi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organic carbon degradation and nitrogen cycling. However, fungal composition and potential functions in landfill have not yet been characterized. In this study, refuse and leachate samples with different areas and depths were taken from a large sanitary landfill in Beijing to identify fungal communities in landfills. In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of ITS region, 474 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 (OTUs) were obtained from landfill samples with a cutoff level of 3% and a sequencing depth of 19962. The results indicates that Ascomycota, with the average relative abundance of 84.9%, was the predominant phylum in landfill fungal communities. At the genus level, Family Hypocreaceae unclassified (15.7%), Fusarium (9.9%) and Aspergillus (8.3%) were the most abundant fungi found in the landfill and most of them are of saprotrophic lifestyle, which plays a big role in nutrient cycling in ecosystem. Fungi existed both in landfilled refuse and leachate while both the richness and evenness of fungal communities were higher in the former. In addition, fungal communities in landfilled refuse presented geographic variances, which could be partly attributed to physical habitat properties (pH,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volatile solid, NH4+, NO2 and NO3), while NO3 was considered the most significant factor (p<0.05) in shaping fungal commun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