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3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76篇
安全科学   76篇
废物处理   45篇
环保管理   55篇
综合类   349篇
基础理论   101篇
污染及防治   222篇
评价与监测   34篇
社会与环境   36篇
灾害及防治   2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731.
为明确异菌脲在土壤中的迁移和归趋特征,采用室内模拟方法研究异菌脲在4种不同类型土壤中的降解和移动性以及不同因素对异菌脲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异菌脲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降解顺序为东北黑土青海草甸土南京黄棕壤江西红壤,降解半衰期分别为7.2、8.6、12.7和16.9 d,异菌脲在4种土壤中均属于易降解农药。土壤湿度越大,异菌脲降解越快,渍水条件下降解速率加快,说明厌氧微生物对异菌脲降解起重要作用。微生物和有机质对异菌脲在土壤降解过程中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微生物、有机质存在的条件下异菌脲降解速率分别提高1.8倍、3.7倍。薄层层析试验表明,异菌脲在南京黄棕壤、东北黑土、江西红壤和青海草甸土的比移值(R_f)分别为0.19、0.17、0.29和0.17,异菌脲在4种土壤中均属于不易移动,土柱淋溶试验结果表明,异菌脲在4种土壤中均属于难淋溶,不易通过淋溶作用造成地下水污染。  相似文献   
732.
传统的局部安全系数计算方法通常是基于某种屈服准则,通过判断坡体内部是否发生塑性屈服来评价边坡局部稳定性。实际上,发生塑性屈服的区域通常远大于滑动面的范围,仅以是否发生塑性屈服作为局部稳定性评价指标偏于保守,为此进行坡体可滑性分析,即考虑坡体内各点具有的形成滑动面的可能性,并定义该指标为滑动因子。同时,将坡体内各点的塑性屈服程度用剪切塑性屈服系数来表示。将两者结合起来共同评价坡体的局部稳定性。研究表明,边坡局部稳定性不仅与坡体内各点沿潜在滑动面的屈服程度有关,还取决于该点形成滑动面的可能性,可表达为剪切塑性屈服系数与滑动因子的乘积。用ACADS边坡考题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为边坡稳定性分析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733.
腐殖酸对针铁矿吸附磷的影响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添加HA(Humic acid,腐殖酸),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HA对针铁矿吸附磷的影响. 结果显示,加入HA能显著降低磷吸附量,pH为4.5时分别加入100和40 mg/L HA,磷的最大吸附量分别降低了26.6%和25.6%;pH为7.0时分别加入100和40 mg/L HA,磷的最大吸附量分别降低了26.8%和23.1%. 不同添加顺序试验结果表明:针铁矿对磷的吸附量大小顺序为后添加HA>同时添加HA和磷>先添加HA;无论是否添加HA,针铁矿对磷的吸附量都随着pH的升高而降低,相应的吸附等温线也都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总有机碳和红外光谱特征表明,HA和磷在针铁矿表面吸附点位形成竞争吸附,并且针铁矿表面的羟基在吸附磷和HA的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34.
绿色经济与绿色GNP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给出了绿色经济与绿色GNP的科学内涵,论述了其演进过程,提出了构建绿色经济体系的主要对策,其中包括:调整产业结构的力度要不断加强,绿色技术和清洁生产工艺的应用与推广,推进清洁生产和ISO14000认证,研究适应绿色革命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735.
两株毒死蜱降解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富集培养的方法,从农药生产企业的废水处理系统中分离驯化出两株能够降解毒死蜱的菌株HY-2与HY-4,在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分析的基础上,又对其16S rDNA序列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其对毒死蜱和其它有机磷农药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2个菌株均属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ns),HY-4对毒死蜱的降解能力大于HY-2.2个菌株降解毒死蜱的适宜条件为:外加葡萄糖浓度3g·L-1,培养温度35℃,初始pH值8.0,毒死蜱初始浓度80mg·L-1,接种量20%(体积比,菌体密度:稀释到所配菌悬母液(OD600=2)的0.5倍).酵母膏含量对降解的影响表明,当添加3g·L-1的葡萄糖时,最适的酵母膏含量为1g·L-1,而不添加葡萄糖时,最适的酵母膏含量为5g·L-1.2个菌株对甲基对硫磷的降解研究发现,HY-2和HY-4对初始浓度为100mg·L-1的甲基对硫磷60h的降解率分别达64.7%和88.7%;然而,2个菌株对初始浓度为100mg·L-1的三唑磷60h的降解率仅为13.3%-14.2%,降解率较低.  相似文献   
736.
青藏高原纳木错湖水主要化学离子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郭军明  康世昌  张强弓  黄杰  王康 《环境科学》2012,33(7):2295-2302
为揭示青藏高原纳木错湖水化学离子的时空变化特征、来源以及主要控制因子,于2006~2010年连续定点(30°47.27’N,90°58.53’E,4 718 m a.s.l.)采集近岸表层湖水样品;于2009年8月采集湖心区剖面样品;于2010年10月采集湖心区剖面样品及表层湖水样品;对其主要化学离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纳木错湖水中主要阳离子为Na+,主要阴离子为HCO3-.绝大多数离子浓度在季风期较高(6~9月),而非季风期尤其是封冻期(1~4月)偏低;Ca2+浓度的变化则相反,即封冻期较高,而非封冻期较低且变化较小.对垂直剖面湖水分析表明,在湖水垂直结构稳定的非季风期(如10月),除Ca2+浓度随深度无显著变化外,其他离子浓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纳木错湖水主要离子来源于入湖河水的贡献;影响离子时空变化的因素包括蒸发、降水、pH值等,其中蒸发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它造成湖水Na+浓度不断升高而Ca2+浓度降低.  相似文献   
737.
以沈阳城区南运河为例,从生态学理论和水水功能区划分的角度出发,结合南运河水质现状,通过所建立的水质模型模拟提出了南运河枯水期和丰水期的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和水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景观河流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方法,从而为城市景观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的研究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38.
Si-FeOOH催化臭氧氧化降解活性艳红MX-5B的效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共沉淀的方法在羟基氧化铁(FeOOH)合成过程中掺入硅(Si)来制备硅羟基氧化铁(Si-FeOOH)催化剂,比较其与FeOOH在物理强度等方面的差异,同时研究Si-FeOOH催化臭氧氧化降解活性艳红的效能、推断反应机理、考察各种因素对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FeOOH,Si-FeOOH的物理强度有所提高,在水溶液中不易破碎;Si-FeOOH催化臭氧氧化降解活性艳红效果显著,比单独臭氧氧化的脱色率有较大提高;催化过程遵循自由基反应机理;脱色率随着臭氧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在应用Si-FeOOH催化臭氧对染料脱色时存在最佳催化剂投量;Si-FeOOH在中性条件下其催化活性显著,催化剂性能稳定,可重复利用.  相似文献   
739.
我国生态安全评价方法研究述评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刘红  王慧  刘康 《环境保护》2005,(8):34-37
本文在剖析了生态安全概念及其相关概念的逻辑关系基础上,认为生态安全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系统健康及生态风险的充分而非必要条件,进而对当前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及方法进行了评述,总结了国内一些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如单因子指标、多因子小综合指标、多因子大综合指标及方法包括数学模型法、景观生态学法、数字生态安全模型法,最后提出今后发展的三个方向。  相似文献   
740.
本文在详细分析我国国土生态安全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认为要协调解决治理任务重的贫穷江河源头区不受益或受益少、而受益的江河下游和中心城市富裕区则没有治理任务的问题,笔者从政策层面论述了解决该问题的4条措施:从法律层面规定国土生态安全的目标和责任,建立区域间高层次的国土生态安全联席会议协调机制,中央维护国土生态环境安全财政支出的长效机制与区域间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