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9篇
安全科学   25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99篇
基础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2 毫秒
61.
介绍了室内空气品质评价及国内目前已建立的一些室内空气品质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综合指数法、动态模式法和主观评价法等。并说明了这几种方法的使用特点和优点.展望了它们在国内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2.
为研发经济、高效的有机废物与烟气NOx协同控制技术,分别采用丙烯酸钠、工业酒精和萘磺酸钠高浓度有机废水替代氨水、尿素等常用脱硝剂,在热态燃煤试验炉上,研究了T(烟气温度)、φ(O2)、停留时间和废水与烟气混合方式等参数对烟气脱硝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烟气温度为1 190 K时,丙烯酸钠、酒精和萘磺酸钠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脱硝效率分别为12.7%、14.2%和9.1%;烟气温度为1 360 K时,三者的脱硝效率分别达到37.6%、39.8%和35.9%;烟气温度高于 1360 K后,脱硝效率下降. φ(O2)从4.1%增至5.2%时,脱硝效率降低了约21.5%、13.1%和15.7%;而φ(O2)升至6.8%时,脱硝效率降至11.2%~13.6%. 丙烯酸钠废水喷射入温度分别为1 185和1 303 K的烟气时,逆向喷入比正向喷入的脱硝效率分别提高30.4%和19.3%;停留时间从0.67 s升至0.82 s时,3类废水脱硝效率分别提高16.0%、18.8%和16.6%.   相似文献   
63.
为提高厌氧污泥的发酵产氢能力,采用间歇培养方式考察了不同产甲烷抑制剂与腐殖酸联合作用对厌氧污泥发酵葡萄糖产氢效能的影响,并通过Illumina MiSeq测序揭示了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葡萄糖初始浓度为500 mg·L-1条件下,经过120 h的连续培养后,对照的累计产氢量为1.2 mL,存在明显的耗氢现象.当加入0.02%氯仿(V/V)、0.04%氯仿(V/V)或2-溴乙酸磺酸钠(10 mmol·L-1)后,耗氢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它们的累计产氢量分别为15.7、13.2和9.4 mL.当向发酵系统同时加入产甲烷抑制剂和腐殖酸后,可以显著提高厌氧污泥的产氢效能.其中,0.02%氯仿和腐殖酸联合作用的促进效果最佳,其累计产氢量和最大产氢速率(Rmax)分别达到了17.4 mL和0.24 mL·L-1.相反,当替硝唑作为产甲烷抑制剂时,仍然存在耗氢现象.Illumina MiSeq测序结果表明,发酵系统中优势菌群的相对丰度存在显著差异.在对照系统中,OttowiaIgnavibacteriumNitrospiraSaccharibacteria_genera_incertae_sedisTerrimona为优势菌群,其相对丰度为2.2%~4.2%.当0.02%氯仿和腐殖酸加入发酵系统后,OttowiaSaccharibacteria_genera_incertae_sedis的相对丰度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1.9%和31.8%,而Nitrospira的含量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64.
铁硫改性生物炭去除水中的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磷元素向天然水体中的过度排放引发了严重环境问题.以吸附剂为技术核心的吸附法作为一种有效的除磷方法而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本研究中,以壳聚糖、硫酸亚铁和硫化钠为改性剂研发的污泥生物炭对水中磷的去除效果良好.批次实验表明在最佳原料配比下,298 K时材料可吸附49.32 mg·g-1的磷.此外,实验模拟表明材料对磷的吸附符合伪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模型;吸附速率主要受到孔隙内部三维扩散影响;吸附方式认定为物理化学吸附;吸附机制可概括为静电吸引、孔隙填充、表面化学沉淀、氢键结合和配位体效应.本研究证明了合成的材料是一种新型的高效除磷吸附剂,为吸附剂设计以及吸附机制的探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5.
地形因子是森林群落物种丰富度与生产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可以修正物种丰富度-生产力两者之间的关系。为了厘清地形因子对物种丰富度-生产力关系的修正效应,以东灵山暖温带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基于20 hm2样地DEM地图,提取海拔、坡度、坡向、凹凸度等地形因子,用GLM模型探讨了地形因子对群落丰富度与地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群落地上生物量与物种丰富度分别受不同地形因子的影响,群落地上生物量受Ea、El2、El3、Co34个因子的显著影响(P〈0.05),而物种丰富度则受Sl、El、El2、El34个因子的显著作用(P〈0.05),两者受海拔相关因子的影响最大,分别解释了两者3.99%和11.09%的变异。地形因子修正了物种丰富度-地上生物量之间的单峰曲线关系,使其朝着单调与直线化趋势变化。以后在探讨森林群落物种丰富度-生产力关系时,地形因子的修正作用应该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66.
针对导热系数现场难以快速、准确测试的问题,以下蜀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依据电阻率和剪切波速估算导热系数的关系模型。分别采用HC-110热导测试仪、四极法和弯曲元测试系统对20℃、含水率为10%~21%、干密度为1.5~1.8 g/cm3下蜀土的导热系数、电阻率和剪切波速进行了测试,得到了三者与含水率和干密度之间函数关系,建立了导热系数与电阻率和剪切波速的关系模型,经检验,该关系模型拟合度高,为工程实践中利用电阻率和剪切波速快速确定土体导热系数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7.
从欧洲强震记录数据库中挑选出163组强震记录,并按照震级、场地类别和震源机制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地震动正负向包络线是否具有对称性,并分析了场地类别和震源机制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震动正负向包络线一般都不具有对称性,正向包络线要比负向包络线饱满一些,其光滑程度也是不同的,正向包络线比负向包络线更光滑一些。场地类别对地震动正负向包络线的影响程度是比较复杂的,震源机制对地震动包络线不同持时段内的影响也是不同的,但平均包络线基本上都可以用单峰点的曲线来表示。  相似文献   
68.
分布于祁连造山带中祁连地块东端北缘的中元古代皋兰岩群火山岩为一套以基性—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组合的浅变质岩,通过岩石组合、岩石化学、稀土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综合分析研究,认为该套火山岩产于陆缘弧及弧后活动盆地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69.
鸡粪除臭菌的筛选、培养条件优化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具有高效除臭能力的菌株,采用驯化富集、平板划线的方法从鸡粪中筛选除臭微生物,采用初筛、复筛相结合的方法检测所筛选微生物的除臭效果。初筛采用嗅阈值法,复筛以氨气和硫化氢的去除率为检测指标,最终获得除臭效果最好的菌株CCJZ022。经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菌株CCJZ022为红平红球菌(Rhodococcus erythropolis)。对其初始pH值、培养温度及接种量进行优化,发现该菌株在初始pH值为7.0、培养温度为30℃、接种量为12%时除臭效果最好,对氨气和硫化氢的去除率分别可达66.73%和54.51%。利用该菌株进行鸡粪除臭的小试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表明该菌株可以应用于鸡粪除臭。  相似文献   
70.
李娟  张伟  桑敏  车伍  孙慧超  黄绵松 《环境工程》2020,38(4):77-82,113
生物滞留设施是城市雨水管理和海绵城市建设的典型技术措施之一,其对城市雨水径流中氮、磷污染物的净化机理和控制效果受到研究人员广泛关注。通过系统梳理生物滞留设施对不同形态氮、磷的净化机理研究进展,分析了传统生物滞留设施对雨水径流中氮、磷污染物的控制效果;进而从设施填料组合与配比、淹没出流区设置、碳源添加和填料填装方式4个方面,系统分析了生物滞留设施对雨水径流中氮、磷污染物净化效果的提升方式和效果。基于目前研究的不足和海绵城市建设中实际工程技术需求,从生物滞留设施对雨水径流氮、磷污染物控制方面展望了未来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