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652篇 |
免费 | 2801篇 |
国内免费 | 60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771篇 |
废物处理 | 460篇 |
环保管理 | 687篇 |
综合类 | 4728篇 |
基础理论 | 1566篇 |
环境理论 | 2篇 |
污染及防治 | 2773篇 |
评价与监测 | 392篇 |
社会与环境 | 332篇 |
灾害及防治 | 34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5篇 |
2024年 | 159篇 |
2023年 | 293篇 |
2022年 | 552篇 |
2021年 | 487篇 |
2020年 | 428篇 |
2019年 | 367篇 |
2018年 | 390篇 |
2017年 | 504篇 |
2016年 | 527篇 |
2015年 | 574篇 |
2014年 | 650篇 |
2013年 | 831篇 |
2012年 | 717篇 |
2011年 | 696篇 |
2010年 | 531篇 |
2009年 | 492篇 |
2008年 | 520篇 |
2007年 | 490篇 |
2006年 | 388篇 |
2005年 | 267篇 |
2004年 | 207篇 |
2003年 | 240篇 |
2002年 | 197篇 |
2001年 | 174篇 |
2000年 | 181篇 |
1999年 | 199篇 |
1998年 | 174篇 |
1997年 | 163篇 |
1996年 | 147篇 |
1995年 | 98篇 |
1994年 | 105篇 |
1993年 | 73篇 |
1992年 | 49篇 |
1991年 | 39篇 |
1990年 | 23篇 |
1989年 | 19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1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21.
公路交通噪声的污染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多角度提出了治理公路交通噪声污染的控制对策,指出只有综合治理才能最大限度地控制交通噪声污染。 相似文献
922.
动态飞行模拟器运动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动态飞行模拟器(DFS)运动控制系统软件功能、架构、模块、接口设计以及软件具体实现方法。方法在DFS工程控制系统功能及软件设计基础上,对运动控制系统功能及其与工程控制系统关系进行分析,结合现有软件设计方法及数据通讯方式,对软件进行架构设计、接口设计、模块设计,并结合软件运行环境对系统上位机软件进行设计。结果采用合适的编程语言实现了运动控制系统软件及其上位机软件的设计,并通过了工程实践对软件设计方法有效性的验证。结论工程实践表明文中所述DFS运动控制系统软件设计方法切实可行,能够满足工程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923.
使用自制的餐厨垃圾处理设备对餐厨垃圾进行生物好氧堆肥,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研究了环境温度、含水率和接种量对餐厨垃圾生物好氧堆肥的影响,确定了考察因子的主次顺序以及最优工艺条件,并针对3个影响因素进行了单因素验证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当环境温度为40℃、含水率为40%,接种量为菌种(含辅料)∶餐厨垃圾=4∶3时,含菌量增长速度快,菌种活性强,降解持续的时间长;各因素对含菌量影响的大小的顺序依次为环境温度、含水率和接种量。产出物经检验满足有机肥NY 525-2011标准。 相似文献
924.
本文通过对内蒙古包头市2009—2011年PM10浓度和TSP浓度的测定,分析了大气中颗粒物浓度的含量状况。结果表明:2009年3月到9月份之间,出现6次沙尘天气,并且颗粒物浓度超过大气空气质量三级标准,其中最严重的一次PM10浓度达到1.147mg/m^3。PM10浓度一天的变化中,在下午5时和晚间10时达到两个峰值,分别是1.608mg/m^3和1.882mg/m^3。2010年中十一月份的TSP日平均浓度较高,比八月份TSP浓度高7倍。2011年春季空气中颗粒物污染较重,在沙尘天气发生期间,颗粒物浓度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925.
城市内涝对城市基础设施造成极大损害且危及市民人身财产安全,需要通过科学评估手段对城市内涝进行风险评估,是防灾减灾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以SWMM模拟四种不同设计雨情下广州市南浦岛内的积水状况,利用ArcGIS进行数据分析、功能优化及专题图制作,分析致灾因子和受灾区域性质,结合相关规范建立风险评估体系,通过分析危险性和敏感性对南浦岛主排水管网设计工程的风险评估.利用插值分析得到与实际地形地貌相吻合的灾害风险等级分布图,为防灾减灾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26.
为了研究水源更换对给水管网水质的影响,对北方A市水源更换过程中管网水质理化指标进行了监测分析.通过33 h的监测发现,由于水源水质不同造成管网水质化学不稳定,管网水水质部分指标发生了明显的下降,pH从7.54降到7.18,碱度从188 mg·L-1降到117 mg·L-1,氯化物从310 mg·L-1降到132 mg·L-1(以Cl-计),电导率从0.176 S·m-1降到0.087 S·m-1,钙离子和镁离子略有下降分别为15 mg·L-1和11 mg·L-1,这些都是由于滦河水质与黄河水质不同造成的;余氯在换水过程中发生了较复杂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水源更换造成耗氯量增加以及夜间用水量少造成管网水输配时间长引起的;pH、碱度、余氯的变化使得管网水中铁的含量增加,最高达到0.4 mg·L-1,超出饮用水标准规定的0.3 mg·L-1.通过分析水源更换过程中水质的变化,提出了控制管网水质稳定的方法主要有提高pH、增加碱度、投加缓蚀剂和严格保证出厂水及管网水水质指标特别是余氯等. 相似文献
927.
Chemical forms of Zn, Ni, Cu, and Pb in municipal sewage sludge were investigated by adding humus soil to sludge and byperforming sequential extraction procedures. In the final sludge mixtures, Zn and Ni were mainly found in Fe/Mn oxide-bound (F3) andorganic matter/sulfide-bound (F4) forms. For Zn, exchangeable (F1), carbonate-bound (F2), and F3 forms were transformed to F4 andresidual forms (F5). For Ni, F1 and F2 forms were transformed to F1, F2, and F3 forms. Both Cu and Pb were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the stable forms F4 and F5. For Cu, F2 and F3 forms were major contributors, while for Pb, F3 and F4 forms were major contributors toF5. Humus soil dosage and pH conditions in the sludge were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the forms of heavy metals. Five forms were usedto evaluate metal mobilities in the initial and final sludge mixtures. The mobilities of the four heavy metals studied decreased after 28days. The metal mobilities in the final sludge mixtures were ranked in the following order: Ni > Zn > Cu = Pb. Leaching tests showedthat the mobilities of Zn and Ni in lower pH conditions (pH 4)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higher pH conditions (pH 8). 相似文献
928.
探讨了低剂量~(147)Pm内照射时,引起中枢和外周免疫细胞的刺激增殖效应。(147)~Pm的体内滞留过程,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滞留方程为:R(t)=0.199e0(-0.1452t)+0.812e(-0.0008t)。可见包括快、慢两个不同半滞留期,快组分T1=4.77天,慢组分T2=866.3天。当机体摄人(147)~pm0.185~0.74kBq/g,即吸收剂量为0.223-0.882cGy时,可使中枢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细胞的3H-TdR掺入率显著增升;而摄入(147)~pm0.185kBq/g,即吸收剂量为0.223cGy时,可刺激外周免疫器官脾T、B淋巴细胞转化过程,增强增殖。 相似文献
929.
A full-scale oxidation ditch process for treating sewage was simulated with the ASM2d model and optimized for minimal cost with acceptable performance in terms of ammonium and phosphorus removal. A unified index was introduced by integrating operational costs (aeration energy and sludge production) with effluent violations fo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cenario analysis showed that,in comparison with the baseline (all of the 9 aerators activated), the strategy of activating 5 aerators could save aeration energy significantly with an ammonium violation below 10%. Sludge discharge scenario analysis showed that a sludge discharge flow of 250–300 m3/day (solid retention time (SRT), 13–15 days) was appropriate for the enhancement of phosphorus removal without excessive sludge production. The proposed optimal control strategy was: activating 5 rotating disks operated with a mode of \"111100100\" ( \"1\"represents activation and \"0\" represents inactivation) for aeration and sludge discharge flow of 200 m3/day (SRT, 19 days). Compared with the baseline, this strategy could achieve ammonium violation below 10% and TP violation below 30% with substantial reduction of aeration energy cost (46%) and minimal increment of sludge production (< 2%). This study provides a useful approach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process operation and control. 相似文献
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