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8篇
  免费   359篇
  国内免费   509篇
安全科学   382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201篇
综合类   1385篇
基础理论   244篇
污染及防治   42篇
评价与监测   145篇
社会与环境   120篇
灾害及防治   10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145篇
  2020年   165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51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CTMAB-改性矿化垃圾吸附苯酚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研究采用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对矿化垃圾进行改性,利用CTMAB-改性矿化垃圾对苯酚溶液进行吸附,在单因素法条件下得到其对苯酚最佳吸附条件为:(1)改性矿化垃圾吸附平衡时间为15 min;(2)改性矿化垃圾吸附性能均随着pH值升高而降低;(3)40℃以下温度对改性矿化垃圾吸附效果影响不大。本研究还进行了等温吸附方程拟合,并对矿化垃圾和CTMAB-改性矿化垃圾对苯酚的吸附条件和吸附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矿化垃圾和改性矿化垃圾对苯酚的吸附采用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拟合度较好,而Temkin方程拟合度较差,改性矿化垃圾吸附性能优于未改性矿化垃圾。  相似文献   
972.
UASB-好氧曝气-深度处理工艺处理聚酯废水和回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气提-厌氧-好氧曝气-深度处理工艺在聚酯废水处理及回用技术中的实际应用,分析并总结了工程设计及运行的经验。实践表明,运用气提塔先对高浓度聚酯废水进行预处理,可以去除废水中大部分有机物,保证后续生化处理的稳定运行。经气提-厌氧-好氧曝气-深度处理后可以回用于生产过程中。该工艺具有运行稳定和处理效率高等优点,为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73.
基于整体钢结构在局部火灾下的反应规律,将高层钢结构的初始倒塌破坏类型进行了分类(中间柱初始倒塌、边柱初始倒塌以及梁柱同时倒塌),根据整体结构约束影响和荷载影响,提出局部火灾下多高层钢结构耐火性能分析的相应子结构分析模型及其分析方法。子结构模型的边界充分考虑周围约束的影响,尤其是周围梁和上层柱构件以及层数的影响。针对不同类型的子结构模型,通过建立相应的具体子结构有限元模型,合理考虑边界条件的影响。最后基于建立的数值模型,研究了子结构的火灾反应规律与破坏机理,并与整体结构的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子结构分析模型与分析方法可以合理准确地分析整体结构的耐火性能。  相似文献   
974.
为解决宁夏电网同塔双回线路存在的零序环流问题,采用电力系统全数字实时仿真方法,对同塔双回线路零序环流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同塔双回不换位导线内零序环流大小与相序布置方式有关,通过改变相序布置可减小零序环流幅值。  相似文献   
975.
中国畜禽养殖业低碳清洁技术的EKC假说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3-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文章测算了中国畜禽养殖业的碳排放总量,并建立了收入水平与碳排放强度关系的非线性计量模型,利用分地区数据进行了EKC检验。笔者认为,清洁技术是影响碳排放的最主要因素,基于此,本文将碳排放强度进行技术分解,在引入其他控制变量的条件下,重点研究了清洁技术的EKC特征。结论显示:两次EKC检验的结果方向一致,东部地区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中、西部地区则存在显著的"正U型"关系,这与区域经济增长水平和清洁技术的采纳密切相关;东、中、西部地区清洁技术下的碳排放拐点分别为7 942.63元、2 751.77元和2 670.44元,中部地区拐点收入水平基本不变,东、西部地区拐点收入水平有所提高;除了收入水平外,东部地区的碳排放特征主要受农业产值占比、城镇化率和饲料成本的影响;中部地区主要受恩格尔系数的影响;西部地区则主要受农业产值占比、公路密度和土地成本的影响。本文认为,国家应该增加清洁技术补贴,提供技术服务,加强政府规制以及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976.
中国生态工业园区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生态工业园区发展已逾10年。本文综述了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发展概况,总结了其发展特点和实践启示,构建了中国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发展模式图,以期对1 500余家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的生态化发展提供借鉴。中国生态工业园区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有标准可依,依标准建设,据标准考核,示范试点带动,建立长效机制"的发展路线图,由政府、市场和企业三个方面共同推进,从微观、产业集群、园区和社会四个层面建设实践。微观层面,以企业为主体,通过理念革新和技术进步,提高资源生产力和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产生量。产业集群层面,引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构建"园中园"的发展模式,提升竞争力和环境管理。园区层面,完善基础设施,积极发展热电冷多联供,实施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替代,及再生水回用。宏观层面,实现基础设施和服务在更大区域内的延伸共享,加强社会分工,鼓励公众参与,提高公众的生态环保意识,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77.
中国二元经济中水资源流转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用水效率低下及水资源在工农业两部门间的结构性短缺将成为我国经济转型中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之一。如何优化配置水资源,实现工农业两部门的"双赢"是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基于刘易斯-费-拉尼斯模型对二元经济结构体制下水资源流转过程进行系统性的经济学阐述,进而得出水资源在工农业两部门中的流转是从无限供给状态到体现稀缺性的过程。并结合1949-2009年中国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对中国水资源在两部门经济中的流转进行了阶段识别和趋势研究,即"余水"流转、"低效水"流转和"竞争性用水"流转,从而为水资源流转的实际操作提供了学理性解释,并据此提出通过建设引水工程基础设施、完善用水额度和税费标准法律规范,健全水资源流转的农业补偿机制和加强农业生产部门节水意识宣传,以完善我国水资源流转制度的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78.
利用微波热解城市污水污泥是实现污泥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有效出路之一,但热解过程中产生的恶臭气体(如H2S等)也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以微波热解城市污水污泥10 min所收集的气体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热解终温、污泥含水率、升温速率及矿物催化剂种类4个因素对热解过程中H2S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解终温的升高,城市污水污泥微波热解过程中的H2S产量逐渐上升,800℃时H2S产量为5.86 mg/g(以干污泥计,下同);含水率在50%~80%时,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城市污水污泥微波热解过程中的H2S产量逐渐上升,当含水率增至90%时,污泥出现了泥水分层现象,致使后续热解反应无法进行,故没有H2S产生;升温速率越快,热解反应的活化能越高,反应不易进行,H2S产量降低;添加矿物催化剂能有效固硫,且雷尼镍基催化剂的效果更好,热解终温为800℃时的H2S产量为4.15 mg/g,较不添加矿物催化剂时降低约30%;可通过铜铁吸收法和活性炭吸附两步工艺对热解产生的H2S加以吸收处理,处理后的H2S排放浓度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中的厂界一级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979.
采用生命周期评价和碳足迹研究方法,对2000-2009年中国铅行业精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碳足迹进行核算,并对其造成的碳汇成本和铅行业的收益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09年中国铅行业碳足迹总体呈增长趋势,主要原因是中国铅产业生产技术进步较为缓慢,生产过程中的能耗下降并不明显;(2)从2005年开始,铅行业收益高于其碳汇林成本,主要原因是中国精炼铅产量和国际铅价的高速增长.基于上述分析,从抑制碳排放和保证行业总体收益两方面提出了铅行业碳足迹控制策略,引导铅行业的低碳化发展.  相似文献   
980.
通过室内等温静态批量平衡吸附实验,采用2种常见的等温吸附方程(Freundlich方程、Langmuir方程)对锶在3种不同润湿性的石英砂中的吸附行为进行了回归拟合。结果表明,介质润湿性对锶的吸附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润湿性较强的亲水性石英砂的吸附性能明显优于疏水性石英砂;从Freundlich方程和Langmuir方程拟合结果来看,两者均具有理想的相关性,但普通石英砂和亲水性石英砂的等温吸附式更符合Langmuir方程,而疏水性石英砂采用Freundlich方程拟合的相关性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