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233篇
安全科学   104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48篇
综合类   516篇
基础理论   63篇
污染及防治   29篇
评价与监测   24篇
社会与环境   62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811.
周琦  张蓉  王勋华  童少平  马淳安 《环境科学》2010,31(9):2080-2084
利用电化学-臭氧耦合氧化体系降解了水中的对氯苯酚,从动力学角度探讨了耦合氧化体系降解有机物的协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电化学与臭氧耦合氧化体系降解4-CP具有明显的协同效果,900 s后,该耦合氧化体系对4-CP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92.7%和64.9%;而单独电解与单独臭氧氧化对上述两者去除率的之和仅有69.7%和30.1%.氧还原产物H2O2浓度和光电流的测试结果表明,电化学-臭氧耦合氧化体系的协同机制包括两部分:即臭氧在阴极表面得到电子生成臭氧负离子;溶解氧在阴极表面发生还原反应生成H2O2.以上2个因素均能有效地促进体系.OH的形成.  相似文献   
812.
给水处理厂预氯化工艺概率机理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建立给水处理过程的风险分析方法为目标,提出了综合考虑余氯、氨氮、溴离子、有机物相互关系的预氯化工艺概率机理模型.以典型给水处理厂的现场监测数据为基础,对模型参数进行了率定,并验证了模型的模拟效果.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预氯化工艺中高锰酸盐指数、氨氮以及氯仿、一溴二氯甲烷、二溴一氯甲烷和溴仿4种消毒副产物的浓度概率分布.  相似文献   
813.
以闽江河口区塔礁洲河岸分布的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淡水感潮沼泽湿地及其比邻的光滩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土芯和土壤-植物连续体,构建中型生态系统(Mesocosm),并2016年12月—2017年10月模拟持续恒定盐度增加及波动短期盐度增加两种情景,测定间隙水溶解性甲烷(CH_4)浓度及其它理化因子,探讨持续恒定和短期波动盐度增加对河口淡水感潮湿地间隙水溶解性CH_4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2种处理均显著抑制了短叶茳芏沼泽及光滩湿地间隙水溶解性CH_4浓度,波动盐度对于短叶茳芏湿地间隙水溶解性CH_4浓度的抑制效果明显高于光滩;②恒定盐度及波动盐度增加主要通过提高间隙水SO_4~(2-)、Cl~-、NH~+_4-N和TN浓度,降低间隙水pH值,抑制间隙水溶解性CH_4浓度;③短叶茳芏沼泽间隙水溶解性CH_4浓度受间隙水pH值影响最为显著,而光滩间隙水溶解性CH_4浓度则受间隙水NH~+_4-N浓度及气温影响显著.研究表明,未来盐水入侵情景下,河口淡水感潮湿地间隙水溶解性CH_4浓度将下降,且在盐度短期增加情景下,河口淡水感潮沼泽湿地间隙水溶解性CH_4浓度下降幅度大于光滩湿地.  相似文献   
814.
运用GMS模型对某垃圾场地下水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洛阳市某垃圾场的环境地质条件调查和地下水污染监测,用综合污染指数和内梅罗污染指数法,评价了垃圾场对地下水的污染情况;运用GMS模型选择垃圾场的特征污染物对垃圾场周围土壤及地下水的污染现状进行了影响评价;并通过数值模拟计算进行污染预测,为垃圾场水土污染的防治提供了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15.
探讨了黄土丘陵区退耕种植10~40a柠条、沙棘、刺槐林地土壤有机碳库和相关指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退耕期延长,100cm深土层总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均呈显著增加趋势,但退耕10a 0~40cm浅层土有机碳库既有显著增加,40~100cm深层有机碳库到退耕20~40a才显著提高.3种还林地碳库活度和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比例并未随土壤有机碳库增加而持续增长,而是在各土层间分别维持在0.35~0.75和0.25~0.42;碳库管理指数不仅随退耕期延长与土壤有机碳库变化一致, 即在浅层土呈直线快速增加,在深层土以指数函数相对缓慢增长,而且与有机碳库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此外,对比其他碳库指标,到退耕40a时仅碳库管理指数与土壤总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在不同林地差异变化一致,均为刺槐>沙棘>柠条,说明碳库管理指数能够良好的指示退耕还林土壤有机碳库的变化.  相似文献   
816.
提出了“Fe^2 螯合剂吸收.铁粉还原.酸吸收”回收法脱除烟气中NOx的新工艺.通过对脱氮后气、液相组成的分析,重点研究了脱氮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处理后气体中没有产生N2O,脱氮液中也没有NO2^-和NO3^-形成,脱氮过程中NO全部被铁粉还原成了氨;在无氧的条件下,脱氮量与铁粉消耗量的比值(摩尔比)为2/1,在有氧的条件下,脱氮量与铁粉消耗量的比值为1/2,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脱氮的化学反应.同时还确定了本实验的在反应条件下脱氮液中氨的平衡浓度。  相似文献   
817.
镍/铁二元金属对莠去津脱氯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为了考察Ni/Fe二元金属对莠去津的催化还原特性,分别以Fe粉和Ni/Fe体系作为还原和催化剂,在酸性条件下对莠去津的脱氯特性进行比较,并讨论了pH值,Ni/Fe配比以及金属添加量等因素对莠去津脱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Fe粉比较,Ni/Fe体系对莠去津具有很明显的催化脱氯特性.在pH=2时,1.22%(W/W)Ni/Fe体系30min对莠去津的脱氯效率大于90%,相同条件下用Fe粉还原时,90min脱氯效率仅为22.21%通过Fe粉和Ni/Fe表面形态的比较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对Ni/Fe体系的催化还原脱氯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18.
锡林河流域草原植被退化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利用TM遥感影像,结合地面植被调查,基于典型草原退化演替模式,绘制锡林河流域植被现状图,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研究了锡林河流域草原植被退化空间格局特征,得出全流域、上中下游及流域内不同地貌类型上不同草原退化等级的面积。全流域1999年放牧退化草原植被面积为7689.3km2,占总流域面积的71.86%。根据草原退化指数计算得出全流域总草原退化指数为10901.8km2草原退化单位,同时还计算了流域上中下游区域和流域内不同地貌类型的草原退化指数值。通过网格取样,绘制锡林河流域草原退化指数空间图,应用空间趋势面分析法绘制草原植被退化指数等值线图。结果表明:锡林河流域草原退化的空间格局较为复杂,首先与流域上中下游及不同地貌类型上人类放牧利用强度的差异相关,具体表现在流域中下游及河谷阶地、平原和丘陵区草原植被退化较为明显,其次,全流域有多个较为明显的草原植被严重退化中心区,均与人类高强度放牧利用有关。  相似文献   
819.
以昆山、张家港、镇江新区及润州区为研究对象,对苏南地区的企业安全人员素质从性别比例、学历情况、年龄结构、专业类型、从业时间等方面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出各企业安全人员配置与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从而为企业安全人员素质的提高、各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及有关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20.
利用Tenax(聚2,6-二苯基对苯醚)解吸技术能够较好地模拟水环境中疏水性有机物(HOCs)在生物炭上解吸的行为,不仅可以用于筛选对HOCs有较好固定效果的吸附材料,还可以分析污染物在不同吸附点位上的吸附强度,深入探讨吸附-解吸机理.本文运用Tenax解吸技术研究了2-氯联苯(PCB1)在6种不同温度制备的竹炭(BC)上的解吸动力学,并通过吸附-解吸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以及这两类参数与竹炭理化性质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深入探讨PCB1的吸附-解吸机制.吸附等温线的结果表明,高温竹炭(≥700℃)对PCB1的吸附性能远好于低温竹炭(<700℃),900℃竹炭的吸附容量为400℃的27.1倍.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竹炭对PCB1的分配作用和表面吸附均增强,但后者增加得更快.Tenax解吸动力学结果表明:高温竹炭上PCB1的解吸"快而短",9 h后就进入慢速解吸阶段,不可逆解吸比例高于0.7;而低温竹炭则"慢而长",快速解吸阶段长达30 h,不可逆解吸比例低于0.6.与700℃竹炭相比,900℃竹炭的吸附系数Kf高30%左右,但两者的不可逆解吸比例非常接近,说明一定污染物浓度范围内,700℃和900℃竹炭具有相近的吸附固定HOCs的功能.机理分析表明,以"相似相溶作用"为机制的分配作用吸附的PCB1固定效果差,在快速解吸和慢速解吸过程均发生解吸,以孔隙填充作用和π-π电子供体受体作用为机制的表面吸附对PCB1的固定效果好,仅在慢速解吸过程少量释放.这项研究说明Tenax解吸技术可为实际工程中生物炭的选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