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6篇
  免费   349篇
  国内免费   953篇
安全科学   340篇
废物处理   102篇
环保管理   241篇
综合类   2090篇
基础理论   424篇
污染及防治   529篇
评价与监测   183篇
社会与环境   163篇
灾害及防治   10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182篇
  2021年   196篇
  2020年   174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178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208篇
  2013年   246篇
  2012年   273篇
  2011年   293篇
  2010年   237篇
  2009年   230篇
  2008年   250篇
  2007年   211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791.
施用城市污泥对杨树土壤化学特性及金属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辛涛  白莉萍  宋金洪  卢振兰  伏亚萍 《生态环境》2010,19(11):2722-2727
采用温室盆栽方法,研究城市污泥对杨树土壤化学特性、金属含量的影响。实验设置6个处理:4个不同用量的污泥处理:30(S1)、60(S2)、90(S3)和120 t.hm-2(S4),以及对照(Control:不施加污泥和肥料)和无机复合肥处理(F:1.5 t.hm-2)。结果表明,施用污泥后,土壤有机质、全氮及全磷均提高,且随污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S1~S4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及全磷较Control处理分别提高了32.50%~52.05%、32.00%~95.30%及75.43%~236.25%;较F处理分别提高了47.60%~69.37%、35.04%~99.70%及77.10%~239.46%。但污泥施用降低土壤pH和全钾质量分数,土壤pH较Control和F处理分别下降了0.11~0.42和0.01~0.32,但仍呈弱碱性;土壤全钾质量分数较Control和F处理分别降低了1.65%~21.51%和1.19%~21.14%。随污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Cu、Zn、Ca和Na质量分数呈增加趋势,而Mn、Fe、Al、Mg质量分数呈降低趋势,其中Cu和Zn增加明显,并较Control处理分别增加了31.89%~104.36%和38.93%~358.02%,较F处理分别增加了23.10%~90.75%和37.88%~354.55%。总体而言,污泥施用于杨树后,可明显改善土壤的化学特性,但污泥施用量越大,土壤重金属Cu和Zn的质量分数残留越多。  相似文献   
792.
长江口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10年8月至2011年5月在崇明东滩潮间带进行的大型底栖动物定量采集样品资料,利用Brey(1990)的经验公式分析了调查区域内大型底栖动物栖息密度、生物量、次级生产力和P/B值.结果表明:以去灰干质量(AFDM)计,5月、8月和11月总平均栖息密度、总平均生物量、总平均次级生产力和总平均P/B值分别为637.83 ind m-2、6.82 gm-2、6.71 g m-2a-1和1.01 a-1.纵向梯度上,总平均栖息密度、总平均生物量、总平均次级生产力三者大小排序均为东旺沙≥捕鱼港>团结沙.分析表明,潮间带次级生产力受软体动物影响明显,其中河蚬(Corbicula fluminea)、黑龙江河蓝蛤(Potamocorbula amurensis)、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光滑狭口螺(Stenothyra glabra)、泥螺(Bullactaexarata)和中华拟蟹守螺(Cerithidea sinensis)这6种优势种贡献了崇明东滩潮间带65.24%的次级生产力.调查区域总平均P/B值为1.01 a-1,推测东滩大型底栖动物平均一年更替一代,群落结构不稳定,受外界影响较大.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对断面环境状况进行分析,显示团结沙生境状况最稳定,捕鱼港次之,东旺沙最剧烈.对次级生产力影响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除生物量、栖息密度外,水体总氮、总磷对其也存在较大影响.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解析断面各季节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次级生产力与环境变量的关系,显示断面群落次级生产力环境影响因子不尽一致,东旺沙影响因子为Sal、TP、TOC及DO;捕鱼港影响因子为TN、TOC、Chla及DO;团结沙生境状况极稳定,受环境因子影响极小,分析其次级生产力影响因子可能更偏向于沉积物理化因子.  相似文献   
793.
贵州草海湿地农田渠系水质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夏品华  薛飞  孔祥亮  刘燕  林陶 《环境化学》2012,31(8):1201-1207
为了解草海湿地农田渠系水质现状、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于2011年秋季对草海湿地进行大空间尺度的采样,分析了氮磷等理化指标,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营养状态指数法分别对农田渠系水质和湖泊营养状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草海湿地农田渠系水质污染严重,多数水质为V类或劣V类,总氮和溶解氧是水体中的主要污染因子;上游水质劣于下游,尤其是上游靠近县城区域的水质最差;多等级排水渠系对氮磷具有一定的截留作用,干渠V级水质好于低级渠系水质;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水质的影响不同,城镇用地>集中式村落>农田;草海湿地水体上、中、下游营养水平分别为中度富营养、轻度富营养和中营养,外源污染物的累积和湖泊营养水平的提高导致其沼泽化,而流域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加剧了沼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794.
有机酸对铬超富集植物李氏禾吸收Cu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研究表明有机酸的施加对植物吸收重金属的量具有不同的影响.文章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EDTA、柠檬酸、草酸和酒石酸对土壤中Cu的活化和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 Swartz)吸收Cu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向土壤中施加质量摩尔浓度为2 mmol·kg-1的EDTA时,土壤中Cu质量分数为220.16 mg·kg-1与空白土壤中500.31 mg·kg-1相比明显减少,说明EDTA可以极显著的降低土壤中的铜质量分数,使其转化成水提取态的Cu浮于土壤表面,并大部分聚集在根部周围,同时向土壤中施加EDTA不但促进了对Cu的活化而且显著提高了李氏禾对Cu的吸收,叶中最高质量分数达到336.54 mg·kg-1是对照中80.34 mg·kg-1的四倍;而柠檬酸、草酸和酒石酸则抑制了Cu的活化,但对李氏禾地上部分的Cu质量分数影响不大.有机酸对Cu的影响相对较弱,除EDTA显著降低了土壤中Cu质量分数外,其他有机酸对Cu的活化和李氏禾吸收Cu的影响与对照均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95.
对内蒙古草原区典型草原不同区域内土壤氟水平及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典型草原土壤氟含量从东到西呈上升趋势,典型草原土壤表层氟含量平均值为285.46mg/kg,与国内外有关文献值相比属中等水平,处于内蒙古土壤表层氟背景值范围内。  相似文献   
796.
铬离子对藻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自然光照条件,在不同铬离子质量浓度下,对5种藻类的生长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5种藻类在不同的光波长下,其吸收光谱存在两个最强的吸收区: 420~440 nm的蓝紫光部分和660 nm 的红光部分;在不同铬离子质量浓度0~20.63 mg·L-1范围内,5种藻类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其耐受性也尽不相同,经过分析和比较后得出5种藻类对铬的耐受性大小顺序为:微囊藻(Microcystis)>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细长聚球藻(Synechococcus elongatus)>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e).  相似文献   
797.
The complex capacity of different types of organic matters (OMs) for Cu was quantitatively studied by simulation experiments using different adsorbents prepared from the sediment in Taihu Lake. The free Cu was measured with ion selective electrode (ISE) and complex capacity was calculated using a conditional formation constant model.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complex capacity was 0.048 mmol·g-1, 0.009 and 0.005 mmol.g-1for raw sediment, sediment without DOM, sediment without insoluble organic matters but with DOM and sediment without OM. Insoluble organic matter played a major role in the sorption of Cu in sediment and it can adsorb most Cu from water column. In the solution, Cu mainly existed as a complex with DOM and the DOM-Cu complexation capacity was 327.87 mg. g-1. The change of TOC and pH indicated ion-exchange i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free Cu and DOM. When the Cu concentration in the experiment reached the complex capacity of DOM, precipitation was the major mechanism to remove Cu from water phase, which was observed from UV absorbance change of DOM, that is, its aromaticity increased while molecular weight decreased. The desorption result indi- cated that DOM was more capable of desorbing Cu from adsorbents without OM than adsorbent with OM. The desorbed quantity with DOM was 1.65, 1.78 and 2.25 times higher than that with water for adsorbents without OM, raw adsorbents (sediment) and adsorbents without DOM.  相似文献   
798.
平菇原生质体的高效制备及再生优化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杂优1号平菇为出发菌株,对其原生质体制备、再生的各关键因子及条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其原生质体制备的优化条件为:以0.6 mol/L MgSO4为稳渗剂配制浓度为15 mg/mL新鲜溶壁酶液,菌丝与酶液比w/V=1mg:8μL,取培养6 d的菌丝200 mg,自然pH下28℃小平板酶解6 h,原生质体得率可达2.80×107个/mL.原生质体再生实验结果表明,50 U/mL链霉素能有效控制平菇原生质体再生的杂菌污染.孟加拉红对平菇原生质体再生具强抑制作用,抑制率达93%.进一步研究证实,0.6 mol/L的MsSO4、KCI等无机盐稳渗剂对原生质体制备的得率较高,而0.6 mol/L的蔗糖作为稳渗剂的平菇原生质体再生率较高.图4表3参23  相似文献   
799.
陈生华  王世杰  肖德安  杨涛 《生态环境》2010,19(9):2130-2135
以喀斯特小流域为研究尺度,对清镇市王家寨退耕还林(草)示范区内的9个表层岩溶泉进行了一个水文年的系统监测,并借助SPSS统计软件开展了泉点的聚类分析研究,旨在从常规水化学角度为流域退化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从结果来看,虽然所有泉点的水化学类型均为HCO3-Ca型,但是根据K+、Na+、Ca2+、Mg2+、F-、Cl-、NO3-、HCO3-、SO42-等指标的具体差异,还是可以将9个泉点分为3组:(1)位于流域上游分水岭处的S8、S9泉点,由于远离居民集聚区,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弱,泉水中EC和各主要离子的质量浓度均很低,[Ca2+]*与[HCO3-]的关系说明泉水流经地区的岩石类型主要为白云岩;(2)位于流域中部的S2、S3、S4、S5、S6和S7泉点,靠近居民点,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明显增强,泉水中EC和各主要离子的质量浓度也相应增大,[Ca2+]*与[HCO3-]具有与第一组泉水完全不同的特征,表明此组泉水流经地区的岩石类型为白云质灰岩;(3)位于流域下游的S1泉点,处于村寨下游,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最大,泉水中EC和各主要离子的质量浓度也很高,[Ca2+]*与[HCO3-]的关系与第二组泉点相似,但是[SO42-]和[F-]远高于前2组泉点,这可能是由于在泉水的运移路径上有富含石膏和氟的岩石存在。  相似文献   
800.
土壤CO2的释放能够显著增加大气牛CO2的浓度,增强温室效应,从而对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产生重要影响.但是,不同的土壤层对CO2通量的贡献量有很大的差异.文章通过挖坑法结合红外气体分析法研究了内蒙古草原典犁针茅(Stipa krylovii)群落和羊草(Leymus chinensis)群落不同剖面深度土壤CO2通量格局以及影响CO2通量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表层土壤移走后,土壤CO2通量的变化可分为瞬时、短期、长期三种格局.新剖面上最初的0~21 min内释放的CO2通量最均大于初始土壤表层CO2通量,而且两者比值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大,也随土壤CO2生产能力增强而增大.2~4 d后,新剖面CO2通量持续下降至低于初始土壤表层CO2通量的水平.形成短期稳定状态.更长时间后,新剖面则逐渐表现出与初始土壤剖面表层相近的CO2通量特征.我们认为,(1)在新剖面形成时的CO2通量瞬时和短期格局主要受土壤中存留的原始CO2的浓度及其扩散过程控制,(2)长期格局则由资源水平和环境条件共同决定的土壤CO2生产能力主导.文章进一步揭示了建立包含垂直分层的SOC分解和CO2扩散过程的生态系统模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