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4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197篇
安全科学   100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78篇
综合类   590篇
基础理论   105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评价与监测   53篇
社会与环境   84篇
灾害及防治   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31.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影响流域洪涝灾害的重要因素。基于太湖流域在全国的重要性及太湖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洪水效应研究的迫切性,选择太湖上游西苕溪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分布式水文模型HEC—HMS模拟了5种土地利用情景下的2次典型洪水过程,定量分析了单一土地利用/覆被对洪水过程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对于同场降雨,5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洪水总量和洪峰流量大小顺序为:林地〈疏林灌丛〈草地〈耕地〈建设用地;涨水历时长短顺序为:林地〉疏林灌丛〉草地〉耕地〉建设用地;峰现时间出现最早的是建设用地,其次是耕地、草地、疏林灌丛地和林地。建设用地对暴雨洪水过程影响最为显著,不仅使得最大洪峰流量和洪水总量增大,汇流时间变短,还大大改变了洪峰形态,使流域原有的坦化洪水波形的能力降低。城市化会严重加剧流域暴雨洪水,而森林则有利于缓和流域暴雨洪水过程。  相似文献   
932.
当前我国大气环境质量的几个特征   总被引:86,自引:15,他引:7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我国大气环境监测资料可知,我国大气污染物已从SO2转变为PM10,而且大气环境质量呈现大区域特征。以年日均API分布为例,出现2个大污染区域和几个小区域,一个大区域处于华北、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另一个大区域处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些区域的形成,除该区域中煤耗总量较大以外,还与大气输送网络和盆地地形有密切关系。研究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常常出现过程特征,由不同月份的大气环境质量优良的过程和污染的过程发现这类过程的出现与移动缓慢的弱天气形势下的大气边界层底层结构有关。提出了温度、露点的垂直分布特征与大气污染物浓度将出现增量或减量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33.
不同尺度大气系统对污染边界层的影响及其水平流场输送   总被引:32,自引:7,他引:25  
大气边界层不仅受地面的影响,也受不同尺度大气系统的直接影响。根据在北京市沿南北方向分布的3台激光雷达阵和地面同步的粒子观测数据,选择一次重污染过程进行情景分析,研究不同尺度大气系统对该过程粒子边界层的影响,分析边界层内粒子浓度输送的动态变化。提出北京地区重污染形势的形成原因。对区域性大气污染边界层研究,将有助于对区域及城市污染形成机制的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934.
湿地垦殖对土壤微生物量及土壤溶解有机碳、氮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对三江平原天然沼泽湿地及湿地垦殖后的农田、弃耕还湿地、人工林地等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表层土壤(0~10cm)的活性碳、氮组分:微生物量碳(MBC)、微生物量氮(MBN)、溶解有机碳(DOC)、溶解有机氮(DON)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然小叶章沼泽湿地垦殖为农田后,表层土壤各活性碳、氮组分显著降低:MBC减少了63.8%~80.5%; MBN减少了56.3%~67.1%; DOC减少了43.1%~44.3%; DON减少了25.2%~56.1%.农田弃耕还湿和人工造林后表层土壤的活性碳、氮组分有明显恢复的趋势,各组分恢复到天然小叶章湿地土壤水平的36.1%~59.9%(MBC);46.7%~65.9%(MBN);67.0%~69.3%(DOC);81.2%~88.3%(DON),土地利用方式是影响土壤MBC、MBN、DOC、DON变化的重要因素;各土地利用方式表层土壤的DOC、DON、MBC、MBN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土地利用方式对表层土壤DOC的影响大于对DON的影响;各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可利用碳、氮的来源不同是影响DOC、DON与MBC、MBN相关性差别明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35.
万超 《工业安全与环保》2021,47(1):27-29,71
核电厂大修期间,反应堆排水到压力容器法兰面水位后,蒸汽发生器U型管中吸附的水会大量返回到一回路,造成一回路水位控制困难并引发一系列安全风险,对大修人员、设备和反应堆堆芯安全都构成威胁.结合秦山第二核电厂换料大修中蒸汽发生器U型管返水的数据,对蒸汽发生器U型管返水的机理以及带来的安全风险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大修工作安排提出...  相似文献   
936.
苏州重污染河道水体浮游植物消长规律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掌握苏州城市河道景观水体藻类富集、消长规律,为制订河道水环境质量改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于2004年5~12月对苏州苗家河试验区进行了水质状况以及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的调查研究。试验区河道共检出浮游植物6门73属,通过对数量进行比较,明确了苏州城市河道以绿藻-硅藻为优势种的浮游植物分布特征。通过对不同季节水体叶绿素a含量、浮游植物生物量和数量进行分析,发现浮游植物变化呈现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的季节规律。这一变化结果初步揭示了河网地区城市滞流污染河道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种群分布和季节上的消长规律,可为水环境质量改善与生态修复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37.
以东五里村为例,对城中村改造中村自主项目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在项目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项目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量化分析。研究表明:政策风险、融资风险、文化风险和拆迁风险是影响城中村改造中村自主项目的主要因素,其中拆迁风险和融资风险在四者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在制定风险管理政策时要给予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938.
氟里昂替代品降解产物TFA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氟里昂替代品的降解产物三氟乙酸(TFA)可以在水体中稳定存在,无明显的光解和生物降解,TFA以致在一些水体中不断累积。预计到2010年大气中TFA的含量可达到5~20pg/m3,降水中其含量可达到100~160ng/L。累积到一定的浓度时,TFA对生态系统包括动植物的危害是明显的,可抑制植物生长,并对动物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939.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lectrokinetic (EK) behavior of multiple chlorobenzenes, including 1,2,3,4-tetrachlorobenzene (TeCB), 1,2,4,5-tetrachlorobenzene (i-TeCB), and 1,2,3-trichlorobenzene (TCB) in contaminated clayed soils. The effect of β-cyclodextrin (β-CD) on the EK removal of the chlorobenzenes was studied. The largest removal was obtained when Na2CO3/NaHCO3 buffer was used as anodic purging solution without β-CD. The removal efficiencies were related to the aqueous solubilities of chlorobenzenes. With the same cumulative electroosmotic flow, greater solubility led to higher removal efficiency. The addition of β-CD inhibited the EK removal efficiency of all chlorobenzenes. The inhibition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β-CD concentration. With the same β-CD concentration, the inhibition increased with the rise of electric potential. It was found that the inclusion compounds between β-CD and chlorobenzenzes were less soluble than chlorobenzenes. The formation of the less soluble inclusion compounds reduced the aqueous solubility of chlorobenzenes and led to the partial immobilization of the chlorobenzenes that desorbed from soil. It was feasible to use the EK technology to remove chlorobenzenes in contaminated soils using water as the anodic flushing solution. The addition of β-CD was not recommended for the EK removal of chlorobenzenes.  相似文献   
940.
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空间分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分析了太湖流域1985~2000年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空间分异特征。研究表明,15年间太湖流域耕地、未利用地呈减少趋势,建设用地、林地、草地、水域呈增加趋势,其中耕地面积的减少和建设用地的增加十分显著;主要转移方向包括耕地向建设用地转移、林地向草地转移、未利用地向林地转移、水田向水域转移等;各类土地利用变化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异,耕地与建设用地的强烈变化尤为明显地表现在城市与交通线的周围;人口的急剧增长、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以及农业结构的调整是近15年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