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0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198篇
安全科学   100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79篇
综合类   586篇
基础理论   104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评价与监测   51篇
社会与环境   77篇
灾害及防治   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1.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我国制定了多项关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工作方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进新的产业革命具有重要意义.湖北省是全国最大的碳交易市场,武汉市作为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城市之一,多年的低碳发展道路经验以及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工作的积累形成了一系列发展碳普惠制的良好条件和优势...  相似文献   
312.
氧化锰改性的茶叶渣吸附水体中Pb(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水合氧化锰(HMO)采用原位沉积技术负载于废弃茶叶渣表面,合成了复合材料氧化锰改性的茶叶渣(HMO-TW),研究了HMO-TW对水溶液中常见重金属离子Pb(Ⅱ)的吸附特性,探讨了溶液p H值、共存碱土离子、温度、接触时间、Pb(Ⅱ)初始浓度等因素对Pb(Ⅱ)的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性范围内,Pb(Ⅱ)的去除率随p H升高而增大;在竞争离子Ca(Ⅱ)、Mg(Ⅱ)、Na(Ⅰ)的浓度高于Pb(Ⅱ)20倍时,Pb(Ⅱ)的吸附去除率仅分别下降11%、7%和1%;Pb(Ⅱ)的吸附过程较好的符合Freundlich等温模型,计算的理论最大吸附容量为188.25 mg·g-1.远远高于未经改性茶叶渣的Pb(Ⅱ)吸附量(33.49 mg·g-1);Pb(Ⅱ)的吸附速度较快,250 min内便基本达吸附平衡.所有结果均证实HMO-TW在净化实际铅污染水体中有着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13.
曾伟斌  顾高铨  万小铭  雷梅 《环境科学》2021,42(3):1105-1113
多功能区工业园具有生产和生活的双重功能,园区内有色金属的冶炼和加工可能导致重金属污染从而威胁人体健康.本文选取位于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安徽中部某地级市的一个以铜加工和机械制原件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园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并测试土壤和灰尘样品,对该园区土壤和灰尘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和垂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借助生态风险指数来评估可能存在的较高风险区域,利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重金属来源进行识别,将研究结果与不同地块分区的使用功能结合讨论,并从土壤与灰尘重金属在分布和含量上差异来探讨风险管控相关措施.结果表明,在土壤和灰尘的空间分布特征上,园区土壤中Cu、Zn、As、Pb和Cd的含量要明显高于当地土壤背景值,分别达到背景值的2.65、1.76、1.56、2.14和3.87倍.灰尘的重金属含量则明显高于土壤,Cr、Ni、Cu、Zn、Hg、As、Pb和Cd的含量均超过背景值,分别达到背景值的1.93、1.05、7.57、4.63、6.08、5.39、2.58和5.50倍.水平分布上,土壤重金属含量和综合生态风险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园区西部;垂直分布上,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重金属含量并没有出现显著地上升或者下降趋势.灰尘的高重金属含量和高生态风险地区则更靠近主要的交通干道.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靠近西边的土壤重金属偏高主要原因,可能来源于早期河水灌溉.而道路交通是导致灰尘重金属含量偏高的主要因素的可能性较大.这一土壤和灰尘重金属在空间分布来源上的差异,将对园区加强风险管控提供可参考的科学建议.包括根据不同区域的使用功能分区管理,来减少重金属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危害人体健康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14.
TiO2悬浮体系光催化降解壬基酚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以悬浮态TiO2为催化剂,在H2O2存在的条件下,壬基酚的光催化降解反应.分别研究了pH值、TiO2和H2O2的加入量、壬基酚的初始质量浓度以及光照时间对降解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5,30 mg/L的H2O2中,初始质量浓度为20 mg/L壬基酚的溶液光照180min后,降解率达54.42%.  相似文献   
315.
基于Bootstrap数理统计方法,构建二氧化碳排放状态判断方法模型(evaluation model on the status of CO2 emissions,ESC)。选取排放统计基础较好的地区,利用权威机构的多源长时间序列数据,结合IPCC清单指南确定和分析二氧化碳排放数据的分布特征,包括标准差和不确定性范围(取95%置信区间),以此作为建立碳排放达峰期、平台期及下降期的定量判断的基础,解决因核算、计量方法的不同造成排放结果的误差。研究结果表明,达峰期判断需要以峰值排放量浮动1%(0.9%~1.1%)的范围为依据,若碳排放量满足条件,则认为处于达峰期;平台期和下降期则以达峰后排放量的连续多年的年均下降率与2%(1.8%~2.2%)比较,若碳达峰后排放量的年均下降率小于2%,则认为碳排放仍处于平台期,否则认为碳排放处于下降期。基于ESC模型对欧盟和美国的历史碳排放数据进行排放状态判断,结果显示,欧盟地区在1979年碳排放达峰后,在1980-1983年进入下降期。美国在2007年碳达峰后,在2008-2012年进入下降期。ESC模型的分析结果与2个地区的排放趋势呈高度一致,表明该模型可以作为国家、地区(省份)、城市CO2排放状态的定量判断方法,为碳排放路径分析和情景模拟研究提供重要支撑,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16.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eO2载体,以浸渍法和沉积沉淀法制备了负载型催化剂Pd/CeO2.使用透射电镜(TEM)和Zeta电位仪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两种材料的等电点都在5.0左右; Pd颗粒在载体表面具有良好的分散性,且Pd负载量越高,Pd颗粒的粒径越大.采用Pd/CeO2催化剂催化溴酸盐加氢还原,发现在溴酸盐初始浓度为0.39mmol/L时,采用沉积沉淀法和浸渍法合成的Pd/CeO2催化剂反应50min后对溴酸盐的去除率分别为100%和71%,表明使用沉积沉淀法合成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改变催化剂用量,溴酸盐的催化还原速率不受传质阻力的影响,反应过程符合Langmuir–Hinshelwood模型,即催化还原反应由溴酸盐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控制.增加Pd的负载量,溴酸盐的还原速率增大.溶液pH值较低时,有利于对溴酸盐的催化还原.  相似文献   
317.
流域总量控制下赣江流域控制单元划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控制单元的总量控制技术”的关键环节,控制单元的概念、内涵及划分方法一直存在较大分歧,其重要性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 在分析欧美控制单元的基础上,提出了控制单元的概念(基于“控制单元的总量控制技术”的理念,为实现水环境容量总量的计算、分配和管理等目标,综合考虑水文、水环境、水生态和水体使用功能等因素而人为划分的水质目标管理单元),并阐述了其内涵. 基于GIS技术,采用多指标空间叠加分析和专家判断方法,提出了不同尺度流域的控制单元的划分原则、指标体系及技术路线,并以赣江和锦江流域为例进行了控制单元的划分,赣江流域划分为17个1级控制单元、57个2级控制单元;锦江流域划分为4个控制单元. 对锦江流域开展了非点源参与下动态水环境容量计算及控制单元总量动态分配,丰水期CODMn和NH4+-N水环境容量分别占研究区年总容量的63.4%和60.6%. 假设总量利用率为70%,将控制单元的分配结果作为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的点源输入,验证控制单元划分方案的可行性,模拟结果显示,良田和均车断面的ρ(NH4+-N)均满足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的要求,说明划分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318.
研究了基于Fe(Ⅲ)活化亚硫酸氢盐(HSO3,BS)的新型高级氧化技术对水中双氯芬酸钠的降解,考察了pH、Fe3+用量、BS用量、DCF初始浓度、溶解氧、温度、Cl-及黄腐酸(FA)对Fe(Ⅲ)/BS降解DCF的影响,探讨了DCF的降解机理.结果 表明,Fe(Ⅲ)/BS可实现Fe(Ⅲ/Ⅱ)自循环,快速高效地降解DCF,...  相似文献   
319.
3种垂直绿化植物叶片对Zn、Cu、Pb的富集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垂直绿化植物叶片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在南京市不同地点及不同月份测定了野外盆栽的爬山虎、多花蔷薇、云南黄馨叶片中Zn、Cu、Pb的含量。结果表明:3种植物叶片对Zn、Cu、Pb均具有一定的富集能力,并依地点和采样时间的不同而差异明显。此外,3种植物叶片对Zn元素富集量的月变化基本一致,即从4月到6月减少,6月到8月增加,8月后开始减少;对Cu元素富集量的月变化总体上看均呈减少趋势。通过综合比较得出,爬山虎叶片对Zn、Cu、Pb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  相似文献   
320.
在符合ISO 9705标准的试验台上,选取4种不同厚度的杉木板开展全尺寸试验,用红外热像仪测量热解前锋蔓延速率,即壁面垂直向上火蔓延速率.结果表明,垂直向上火蔓延可划分为3个阶段,即点燃阶段、过渡阶段和发展阶段.点燃阶段发生在点火后约40~120 s,过渡阶段发生在点火后约200~300 s,发展阶段的开始时间与木板厚度明显成线性关系,木板厚度越大,发展阶段开始得越晚.点燃阶段火蔓延速率加速增长,且与材料厚度不呈线性关系;过渡阶段火蔓延速率负增长;发展阶段火蔓延速率加速增长,且与材料厚度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