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0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198篇
安全科学   100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79篇
综合类   586篇
基础理论   104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评价与监测   51篇
社会与环境   77篇
灾害及防治   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水环境承载力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金南  于雷  万军  徐毅 《中国环境科学》2013,33(6):1147-1151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结构模型,应用环境承载力预警分析方法,分析了长江三角洲(长三角)16个城市水环境承载力演变情况,并按照压力-状态-响应的逻辑关系,提出了水环境承载力提升的建议.结果表明,2005~2010年,长三角半数城市承载力状态改善明显,包括浙江省内6个城市和江苏省内2个城市,但整体形势依然严峻,表现在2010年江苏省内6个城市和上海仍处于危机状态.此外,区域流域间承载力状况不平衡,分异性特征显著,表现在浙江省内城市显著好于江苏省内城市和上海市,太湖以南城市显著好于太湖以北和以东城市.承载力状况好坏主要与城市容量资源多寡,排污基数大小和污染减排起效快慢有关.长三角城市宜从持续减排,优化布局,提升效率的角度出发,减少承载压力,改善承载力状态,促进承载力响应.  相似文献   
932.
正交实验选择纤维素酶产生菌的最优综合培养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复合碳源、30℃恒温培养条件下,用正交实验法对影响纤维素酶产生菌降解纤维素的5种单因素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将优化得到的条件应用于厌氧-好氧废水处理系统.结果表明,MgSO4用量等单因素对纤维素酶活性以及纤维素降解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正交实验得到厌氧菌和好氧菌的最佳培养条件不完全一致;在废水处理系统中,5种单因素的最佳综合水平为:30mg/L MgSO4,20mg/L CoCl2,CNP配比为400:5:1,氮源为NH4Cl (28.7mg/L), pH=7.0,此时厌氧菌及好氧菌酶活性分别为4801U/L和4794U/L,酶稳定性分别达到91.0%和95.5%,纤维素降解率为31.9%和28.4% .  相似文献   
933.
为探索植物修复技术的根际机理,采用根箱模拟试验,研究黑麦草根际环境对多氯代有机物污染的响应效应. 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相比,根际、近根际和远根际土壤中多氯代有机污染物含量变化情况各不相同;与黑麦草吸收特性相吻合,土壤中多氯代有机污染物有从非根际向根际环境迁移的趋势,土培期末的根际、近根际和远根际土壤中w(HCB)分别为0.313、0.219和0.207 mg/kg,w(p,p′-DDT)分别为0.351、0.230和0.221 mg/kg;黑麦草的地下部分对多氯代有机污染物的吸收利用程度均大于地上部分,吸收高峰期的植物地下和地上部分w(HCB)分别为0.716和0.078 mg/kg,w(p,p′-DDT)分别为0.745和0.065 mg/kg;土壤微生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黑麦草对多氯代有机污染物的吸收能力;在不同处理中,根际、近根际和远根际土壤的pH、w(有机质)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情况各有差异,根际和近根际土壤环境理化性质的改变较大,而远根际土壤环境的改变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934.
环境中植酸的分布、形态及界面反应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肌-肌醇六磷酸(myo-inositol-1,2,3,4,5,6-hexakisphosphate,IHP,myo-IP6)简称植酸(Phytic acid或phytate),是大多数土壤中最为丰富的有机磷,它在环境中的界面反应影响着磷素的迁移、循环、转化、生物有效性以及环境效应.本文简要总结了环境中植酸的分布与形态,并综述了其界面反应,包括铁铝氧化物、粘土矿物、碳酸钙等对植酸的吸附解吸,多价阳离子与植酸的络合反应以及沉淀作用.土壤矿物对植酸的吸附影响其转化和生物有效性,矿物对植酸磷的吸附量一般远高于正磷酸盐.其中,弱晶质铁铝(氢)氧化物对植酸的吸附能力一般较晶形铁铝(氢)氧化物大很多.同时,分析了矿物类型、介质pH、温度、共存离子等环境条件对植酸界面反应的影响,植酸吸附对矿物表面电荷性质、颗粒大小和分散稳定性等的作用,以及植酸在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前景.最后讨论了环境中植酸的主要研究热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935.
通过对砂浆黑土区小麦-大豆轮作制地不同施肥模式的杂草土壤种子库(0~15 cm)进行调查,分析种子库的大小、组成、多样性等特征,探讨施肥模式与群落演替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施肥模式显著影响着土壤种子库的大小、组成、多样性、群落演替速率。土壤样品中共检出杂草种子18种,隶属于11科,且各处理优势种组成差异明显。种子库密度按NPK〉NP〉NK〉CK〉PK顺序依次递减且差异极显著(P〈0.01)。各处理物种组成不同,种数按CK〉NPK〉PK=NK〉NP顺序依次递减,群落均匀度指数按NP〉CK〉NK〉PK〉NPK顺序依次递减且差异显著(P〈0.05),物种多样性指数按CK〉NP〉NK〉PK〉NPK顺序依次递减,群落优势度指数按NPK〉PK=NK〉CK〉NP顺序依次递减。我们初步认为适应与竞争机制影响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密度的差异;施肥模式间土壤种子库的优势种变化尤为突出,引起均匀度的改变,导致施肥模式下土壤种子库多样性的差异。Whittaker指数按CK〈NPK〈PK=NK〈NP顺序依次增大,表明土壤种子库的群落演替速率依次加快,说明长期平衡施肥模式(NPK)对土壤种子库群落的影响明显小于PK、NP、NK施肥处理,群落结构较PK、NP、NK施肥处理更稳定。气候、取样时间、除草剂等因素导致年际间、种植季间的杂草土壤种子库特征差异明显。本研究认为长期平衡施肥既有利于作物的优质高产,也有利于农田土壤种子库群落的稳定,是建立合理、高效、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以及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重要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936.
东洞庭湖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污染评价与来源辨析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基于2008年1月对东洞庭湖6个具代表性监测断面的采样分析,通过地累积指数模型、多变量分析理论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东洞庭湖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富集分布特征及其主要来源. 结果表明,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Cd和Hg在各采样断面的污染富集程度均较高,尤其是在樟树港、洞庭湖出口2个采样断面的污染富集程度达到重度污染水平. 相关分析表明,w(Pb),w(Hg),w(Cd)和w(Zn)之间呈显著正相关,w(Cr)与w(As)之间也呈显著正相关,其他重金属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 通过主成分分析研究了重金属的来源,发现2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52.267%和33.380%. 结合洞庭湖水系自身特点及周边点源、非点源污染情况,将东洞庭湖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划分为2类:Pb,Hg,Cd和Zn作为第一主成分,主要受人类活动中的工矿业采冶支配;第二主成分为Cr与As,与人类活动中的生活污水排放和农业生产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37.
C市饮用水源风险评价实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保护饮用水源、保障饮用安全是目前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任务.借鉴了美国科罗拉多州地表饮用水源风险评价的方法和思路,并根据C市饮用水源的特点,从污染物迁移可能性、污染危害、泄漏可能性以及污染物的量4个方面对C市136个饮用水源遭受污染的风险进行了定量和定性评价.结果表明:有5个饮用水源属于高风险级别,需要对其实施优先管理.这5个高风险的饮用水源具有共同的环境污染特点,即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土地利用率高、农业面源范围广,并且点源数量多、污染大. 风险评价结果与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污染源特点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同时也表明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污染源防治工作是保障饮用水源免受污染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38.
典型城市河流中嗅味物质和微生物菌落特征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对某城市河流沿程水质、典型嗅味物质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分析. 结果表明:河水中2种嗅味物质〔二甲基异莰醇(2-MIB)和土臭素(Geosmin)〕的质量浓度均受到ρ(DO)的显著影响. 绝对厌氧条件〔ρ(DO)<0.2 mg/L〕水体中,ρ(二甲基异莰醇)和ρ(土臭素)的平均值分别为794.8和269.8 ng/L;好氧条件〔ρ(DO)>2.0 mg/L〕水体中,二者的平均值分别为91.6 和104.7 ng/L;而且ρ(DO)较低时,水体中的可疑致病菌含量升高,微生物安全性降低. 控制该河流水体ρ(DO)在2.0 mg/L以上,有利于抑制水体中嗅味物质的产生,可提高河流水体的微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939.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所带来的土壤有机氯农药污染问题备受关注,着重调查研究了东莞蔬菜地土壤中17种有机氯农药的污染特征.2002年10-12月采集蔬菜地土壤样品37个,利用气相色谱分析有机氯农药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东莞蔬菜地土壤样品中均检出有机氯,其中DDE与艾氏剂的检出率为100.0%;17种有机氯农药总含量(∑17OCPs)范围为2.47~82.23 ng·g-1,均值为22.53 ng·g-1.含有7个Cl取代基的有机氯农药即七氯与环氧七氯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有机氯农药的含量;尽管东莞市蔬菜地土壤中DDTs的含量明显低于省内外其他地区蔬菜地土壤DDTs含量,但东莞蔬菜地土壤中有机氯农药主要以毒性较强的六氯代有机化合物为主,因此东莞蔬菜地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污染状况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40.
北京城市道路地表径流及相关介质中多环芳烃的源解析   总被引:7,自引:9,他引:7  
将道路地表径流及降雨、路面积尘和行道树树冠穿透水作为整体系统,对其中多环芳烃(PAHs)的来源进行分析.选择北京市3种主要类型城市道路(主干路机动车道、主干路自行车道、支路),于2006年雨季对上述4类介质进行采样分析.结果显示,5~6月各介质中PAHs的平均浓度明显高于7~8月.应用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方法解析各介质中PAHs的来源.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径流中的PAHs更多体现路面积尘的来源特征,但在自行车道和支路,雨水和树冠水的影响也分别得到体现.多元回归结果表明,路面积尘和地表径流中PAHs的来源.在支路和主干路机动车道以机动车排放源为主,在自行车道,机动车源和燃煤源的贡献相近.雨水中的PAHs以燃煤/燃油源为主,行道树树冠水中机动车源的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